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体格发育及其评价-安医大-妇幼保健学

儿童体格发育及其评价-安医大-妇幼保健学

儿童体格发育及其评价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苏普玉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一、相关概念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繁殖、体积的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一、相关概念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和运动功能的获得(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属质变。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一、相关概念成熟(maturity)生长发育结束时个体达到成熟,形态、功能全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二、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特别是长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围度测量指标: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意义围度测量指标主要是骨骼发育和皮下脂肪的综合反映;他不仅反映骨骼和皮下脂肪的生长发育情况,而且也是某些脏器发育状况的反映。

如头围能很好反映大脑的发育状况,胸围能反映肺组织的发育状况。

径长测量指标发育相应器官的骨骼发育状况。

如反映骨盆的发育状况。

3.重量测量指标:体重。

意义:体重反映了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和水分占主要成分。

体重可呈双向变化。

体重的下降。

可由远期或近期营养造成。

研究还表明,体重下降可预示群体中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及有阻碍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存在。

新生儿和婴儿体重的测量误差比身高小,此期体重可有效地反映营养状况。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1.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头尾规律:躯体发育: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头部生长快于躯干和四肢。

2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1/2,出生时为身长的1/4,而成人头长为身长的1/8大运动发育:人类大运动发育亦遵循头尾发展规律。

抬头(2个月)翻身(4个月)坐(6个月)滚(7个月)大运动发展程序爬(8个月)走(12个月)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1.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近侧发展律(离心律)●体格发育:在婴幼儿期,儿童体格发育表现形式之一为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四肢的近端生长先于远端,称之为近侧发展规律。

●手部动作:新生儿期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一把抓;10个月是才会用手拿东西;两岁左右才更准确。

简单摆弄(16周)大小鱼际(20周)四指和手掌(22周)拇指和四指(24 周)手抓握动作的发展程序拇指和食指(26周)一手传到另一只手(28周)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1.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向心律:⏹体格发育:在青春期,青少年身高发育遵循由足至小腿、大腿再到躯干的发育规律。

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

⏹骨骺愈合:手的骨骺愈合由远及近顺序依次为:指骨末端、中端、近端、掌骨、腕骨、桡骨和尺骨近端。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2.生长发育的轨迹现象和关键期⏹轨迹现象(canalization):体格发育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环境的压力使儿童向一定的方向发展。

⏹轨该轨迹有动态的、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中遗传基因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2.生长发育的轨迹现象和关键期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它尽力使正在生长中的个体在群体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动幅度。

一旦出现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等不良影响,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而一旦这些阻碍因素被克服,儿童会立即表现出向原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

有人把这种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叫做展赶上生长。

赶上生长的速度如何才是最佳?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2.生长发育的轨迹现象和关键期关键期(critical period;sensitive period): Lorenz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动物的情感世界》一文,引入“印迹”(imprinting)概念,即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特征,在出生后一定时期表现出来,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固定下来,影响今后的行为;一旦超过这一时期,则行为就不会出现。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3.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体格发育的连续性:虽然各个时期生长发育的速度存在差异,但是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发育中的个体一直在连续发育。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3.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体格发育的阶段性:从生长发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有的时期快,有的时期慢,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成波浪式。

●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岁,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早期。

体格发育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是人类发育的第一个时期,身高、体重的生长都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称之为第一生长突增期;●第二阶段:2岁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稳定,直至青春期前期,称之为稳定生长期,在此期中,部分儿童可见生长加速现象,多出现在6~7岁;●第三阶段:青春期发育开始后(女童约9~10岁,男童约10~12岁)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这是人类发育的第三时期,称之为第二生长突增期;●第四阶段:青春期突增后3年,生长速度下降,女性17~18岁,男性19~20岁,身高基本停止,这是人类发育的第四个时期,称之为生长渐止期。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4.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不同的组织分化发育成器官,不同的器官相互结合完成特定的功能便构成不同的系统。

器官、系统的发育类型,又称为器官、系统的生长,模式,是指器官、系统的成熟度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是以同一样的速度和同一情况进行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4.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一般型代表组织器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骨骼、肌肉系统、主要脏器、血量等。

发育特点:有两个突增时期,即胎婴儿期和青春期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4.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型●代表组织器官:脑、脊髓、视觉和听觉器官、颅骨等。

●发育特点:发育最早,在6岁以前发育最快,特别是3岁以前,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

(出生时脑重已达成人的25%,而此时体重只有成人的5%左右;6岁时脑重达1200克,约占成人的90%。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4.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淋巴系统型代表组织器官: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淋巴器官。

发育特点:在儿童其生长很快,到12岁左右发育到人一生的最高峰(成人的200%),随后我们的淋巴组织开始缩小在12岁时我们可以触及儿童颌下淋巴结节和腹股沟淋巴结,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在8岁之前或20岁以后还能触及淋巴结则是一种异常情况。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4.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生殖系统型代表组织器官:除子宫以外的生殖器官。

发育特点:发育最晚,在青春发育期以前,生殖系统一直处于幼稚期,到了青春发育期我们的生殖系统开始加速发展,在短短的10年左右我们的生殖系统便发育成熟。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4.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子宫型代表组织器官:子宫、肾上腺。

发育特点:出生时体积较大,以后很快变小,随后保持幼稚状态,直至青春发育开始萌发,并和其他生殖系统一道发育成熟。

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1.身高/生长出生时:达50cm,其中50%以上在妊娠中期完成。

出生后第一年:达25cm(女)~26cm(男)前半年每月增长约2.5cm0~6个月身长/身高(cm)=出生身长+月龄×2.5后半年每月增长1.2cm7~12个月(cm)=前半年身长+(月龄-6)×1.2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1.身高/生长出生后第二年:增长10cm ,平均月增长0.8cm第二年=第一年身长(75cm)+(月龄-12)×0.8 2岁后直至青春发育期:女童约在9~10岁,男童约在11~12岁),平均每年增长6~9cm以上。

2~10岁身长/身高cm=85+(年龄-2)*7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2.体重出生时:男婴为3.3±0.4Kg,女婴为3.2±0.4Kg10个妊娠月体重达3Kg,其中70%以上在妊娠后3个月完成 出生后第一年: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加约700-1000g,3-6月每月平均增加约600-800g。

出生后1-6个月的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8 7-12个月每月平均体重增加约350g7-12个月(Kg)=出生体重+6×0.8+(月龄-6)×0.35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2.体重满1岁至10岁每年体重增加约2Kg1-10岁体重(Kg)=8+年龄×2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3.头围☐出生时:头围约34cm☐第一年:前半年增长约9cm,后半年增长约3cm(46cm)☐第二年:增长2cm,达48cm☐第三年:增长1-2cm,☐5岁时约50cm☐10岁时为52cm☐15~16岁达54~58cm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4.胸围☐出生时: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赶上头围(46cm)☐在1岁至青春期前(约10岁左右):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年龄(周龄)-1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5.颅骨◆前囟:前囟有两块额骨和两块顶骨组成,呈菱形。

出生时约为1.5~2cm,在生后数月随头围的增大而稍变大。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在1~1.5岁闭合。

◆后囟:出生或出生后2~3个月闭合。

◆骨缝:在生后稍分开,3~4月闭合。

早闭可见于小头畸形;晚闭可见于佝偻病、脑积水或克饤病。

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6.脊柱新生儿:脊柱仅呈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随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左右: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6~7岁:这3个自然弯曲才为韧带固定。

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7.牙齿乳牙:20颗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盟出;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的乳牙数=月龄-(4~6)①②③④⑥⑤⑧⑦⑩⑨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四、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7.牙齿恒牙:28~32颗6岁左右开始盟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位于第二乳磨牙之后,7~8岁开始乳牙按盟出的先后顺序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其中,第1、2双尖牙代替第1、2乳磨牙);12岁左右盟出第2恒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3恒磨牙(智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