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 ,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 年获诺贝尔奖。

但后来在使用DDT 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

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B. 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C. 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D. 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B. 主观唯心主义的C. 唯物主义经验论D. 客观唯心主义20、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来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参考答案:1 D2 B3 B4 C5 C 6C 7 D 8B 9A 10B11C 12A 13D 14 A 15 A 16 C 17B 18A 19C 20B辨析题: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错误(1)这两对范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等同的。

(2)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意义上使用,它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

主体并不就是主观。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客体也不就是客观。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然后才是认识和被认识关系,主体是认识者,客体是被认识者。

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反映或认识客观世界。

因此,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此外主体之间还存在着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3、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错误。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亲眼所见的不一定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4、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1) 错误。

(2) 只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才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3)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材料分析题:以下是关于认识论的材料材料 1“ 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理念。

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摘自洛克:《人类理解论》,《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 2“ 除了通过自明性的直觉和必然性的演绎以外,人类是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达到确实性的知识。

摘自笛卡尔:《指导我们智力的规则》“ 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材料3列宁:反映论就是主张“ 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 物存在于我们之外。

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反映。

” 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恩格斯:“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列宁:“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

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 僵死的' ,不是‘ 抽象的' ,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摘自《列宁全集》,第55 卷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 分析材料1 的认识论的观点。

(2) 分析材料2 的认识论的观点。

(3) 谈谈对材料3 的理解。

(1)材料 1 中洛克的认识论观点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种认识论认为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认识的发生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感觉经验是一切认识的起点;认识能够达到与对象的一致、符合等等。

但是,这种认识论的直观反映概念有着重大的理论缺陷。

它只从生物学的层面去理解人的认识,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这样就看不到反映活动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看不到反映过程的矛盾复杂性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辩证转化,因而只能把人对世界的反映理解为一种静态的、死板的、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消极活动。

(2) 材料2 中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坚持天赋观念的唯理论。

在唯理论看来,感觉有时会犯错误,因此不能提供真理性认识,那么不证自明的真理就只能来自理性自身。

这样他们就由理性自觉论导出了天赋观念论,认为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真理,乃是人出世之前由上帝印入人心中的。

这种天赋观念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但是这种观点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3) 材料3 中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

首先,这种认识论坚持“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映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