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部分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2.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
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点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3.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4.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
通常情况下,这种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
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这种力有了新认识:如果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茶叶种子返回交接仪式暨福建(武夷山)航天茶叶育种基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见证“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刻。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8.在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两会”结束次日,李克强即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
李克强总理这一观点体现了( )A.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意识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层消融的消息不断。
曾有专家警告,北冰洋的冰层将在2013年夏季完全消失;也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终止,地球将步入冰川时代。
美国宇航局2013年8月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的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千米。
这表明( )①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②真理与谬误相伴,二者没有清晰的界限③复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杂乱无序的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下边漫画启示人们(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D.正确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11.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
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
从真理角度,这则故事告诉人们()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前提③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④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由瑞典科学家领导的欧盟多国科研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成年人嗅觉球体神经元的碳水平与出生时的状况相符,这证实了人类大脑的嗅觉球体没有新的神经元产生,而其他哺乳动物与此相反,从而使人类的嗅觉有别于动物的嗅觉。
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③人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④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3.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百感交集C.千虑一得D.三人成虎★15.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
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
上述思路是基于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6..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
这表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7.“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④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创造历史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二、非选择题18.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19.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八次三中全会构成了改革开放环环相扣的壮丽画卷: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的起点,一是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实行改革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改革的一个里程碑,首次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是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标志和里程碑,提出了全面改革的60条306项的具体任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更新。
结合材料,请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予以说明。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结合材料,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认识论参考答案1.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能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③④⑤观点均错误。
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显然本题选A。
这种“规模扩张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故B、C均不选。
只要是实践,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D不符合题目要求。
3.【解析】选B。
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说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
4.A 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实验,获得了新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选A。
B、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
5.【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黄鼠狼是个“灭鼠能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入选;③说法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读书也可以获得知识。
【答案】 B6.【解析】选C。
“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项正确。
7.【解析】不同时期,发展观和公平观的内容不同,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①说法正确。
“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说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说法正确。
②③观点错误,应排除。
【答案】 C8.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强调了要把认识落实到实践中,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9.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科学家之间有分歧,这是因为全球气候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类对它的正确认识需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①④正确;②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没有无规律的运动,③错误。
答案:D10.解析:漫画强调“瘦子”与“胖子”各自体会不到对方的痛苦,这是因为“瘦子”与“胖子”的认识受到实践中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选D。
A、B、C与漫画主旨不符。
答案:D 11.答案 C解析该题以故事的形式传达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