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
参考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 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第一 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 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 索、呼应、铺垫等)。 (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 达了… … 情感)。
迁移训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归
(宋·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清代学者李渔曾说: “‘闹’字极俗,且听不 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 不当见之于诗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纳:用一两个词准确归纳语言特色。 (2)析:分层用诗中有关词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迁移训练
释词
描述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一“看”字就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 查
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 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 你的看法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明白晓畅—— 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 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 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 厚,理趣盎然。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 界定词语 清新
自然
明快
含蓄
冲淡
绚丽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 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一)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二)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步骤三)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 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 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陶渊明《归园田居》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 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委婉含蓄—— 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 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 足)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 思念妻子之作。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 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 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 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
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 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 和思念。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语义双关,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之情。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境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 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
【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 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开篇
参考
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 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 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 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 客急切归家的心境。 最后 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 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 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明快简洁—— 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 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 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 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