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當歸 附子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疏肝調經
•肝鬱氣滯——月經先後不定期、經行乳房脹痛
•疏肝解鬱——逍遙散(柴胡、白芍、當歸、白術、
•
茯苓、炙甘草、煨薑、薄荷)
•
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殼、香附
、
•
陳皮、炙甘草、川芎)
•肝經鬱火——經行吐衄、經行頭痛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3、月經病的周期治療
• 中醫周期療法是根據月經周期中陰陽氣血消長 變化的規律,結合中醫證候與月經的病理改變,在 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分期用藥,調整臟腑陰陽氣血 以調經的一種治法。
•基本原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
順應生理節律,分期用藥;
•
平衡陰陽,兼顧氣血,藏瀉適時。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其他臟腑、經絡的作用
• 肝——主藏血、疏泄 • 肝腎精血互補,共司子宮藏瀉 • 脾——主運化、統血,爲後天之本 • 脾腎先後天互生,源泉不竭 • 心——主血,通過胞脈聯繫子宮 • 肺——主氣,朝百脈,調節氣血之運行 • 督脈——主陽經,與任脈共同維繫陰陽脈氣的平衡
➢ 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的異常 ➢ 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病症 ➢ 絕經前後諸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1、月經周期、及經其期對或女經性生量殖的的異影常響
• 月經不調(先期、後期、先後無定期、過多、
過少、經期延長)
• 崩漏——周期、經期、經量嚴重紊亂 。
•
“經亂之甚者也”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治療要點:
• 調經、治本——調理臟腑、氣血,
•
平衡陰陽
➢ 辨證求因
➢ 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 月經病的周期治療
➢ 月經病的調養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辨證求因
•首辨月經——期、量、色、質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稠——實熱 ;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少,色鮮紅,質較稀薄——虛熱;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紅,質稀薄如水——氣虛; •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紅,質稀薄如水——血虛; •月經後期,量多,色暗紅有塊——血寒; •經行不暢或淋漓不止,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塊——血瘀
•
地骨皮、地榆、藕節、阿膠、陳棕炭
、
•
炙龜板、牡蠣、甘草)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6)活血•調三經、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瘀阻沖任——月經過多、崩漏、經間期出血
•祛瘀止血——逐瘀止血湯(生地、大黃、赤芍、丹皮
、
•
當歸尾、枳殼、龜板、桃仁)合失笑散
•
加三七、益母草、血竭、血餘炭
•瘀阻沖任——月經過少、閉經
• 陰虛陽亢,加牡蠣、龜甲或鼈甲;
• 陰虛內熱,漏下不止,加龜膠、鹿角膠。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腎陽虛——月經後期、閉經、崩漏、絕經前後諸症
•溫補腎陽——右歸飲(熟地、附子、肉桂、山萸肉、
•
杞子、炒山藥、杜仲、炙甘草)
•脾腎陽虛,崩漏下血量多,加破故紙、炮薑;
•
炒白術、炒升麻)
•脾腎兩虛——經行泄瀉。
•健脾固腎——健固湯(黨參、白術、茯苓、巴戟、
•
薏苡仁)合四神丸(補骨脂、吳茱萸
•
肉豆蔻、五味子)
• 肝鬱脾虛——痛瀉要方(白術、白芍、陳皮、
•
防風)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4)溫經•三散寒、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沖任虛寒——月經不調、痛經
•溫經補虛——溫經湯(《金匱要略》吳茱萸、當歸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辨形體、肌膚、毛髮
• 形體瘦削,面色晦黯,或眼眶、唇周黯斑,毛髮稀疏
•
——腎虛;
• 面目、肢體腫脹,面色萎黃或青白,神疲乏力——脾虛;
• 形體肥胖,肌膚油膩,毛髮濃密,毛孔粗大——痰濕;
• 形體消瘦,面部紅赤,暗瘡較多,煩躁易怒——肝熱;
• 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口乾咽燥,顴紅唇赤——心火。
、
•
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丹皮
、
•
生薑、甘草、半夏、麥冬)
பைடு நூலகம்
•寒凝胞脈——月經後期、痛經
•溫經活血——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當歸、芍
藥、
•
川芎、桂心、人參、莪術、丹皮、牛膝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5)清熱涼血
•陰虛內熱——月經先期、經期延長
•養陰清熱——兩地湯(生地、地骨皮、白芍、玄參、
• 月經病的發生受到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環境 因素的影響。屬於心身疾病。應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調攝。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4、月經病的調養 •(1)情志疏導
• 情志安和,心身舒泰。 • 消除焦慮、抑鬱、驚恐、緊張等不良心態; • 改善心境,建立信心。
•
•
腎-天癸-沖任-子宮軸
•肝 •心
•带脉
•肾
•天 癸 •冲脉 任脉
•脾 •肺
•督脉
•子宫
•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腎—— 主導作用。 • 主藏精,爲先天之本,元陰、元陽之宅,沖任之本 • 促使天癸成熟 •天癸—促進生長、發育和生殖,月經産生的動力。 • 隨腎氣的盛衰而“至”或“竭” • 通過調節沖任而司生殖 •沖任—沖爲血海,任主胞胎 • 在天癸作用下,任脈所司之陰精充沛 • 沖脈聚臟腑之血,並下注于胞宮 •子宮—主月經與孕育,藏瀉有期 • 受肝腎、沖任督脈的調節,帶脈的約束,定期藏泄。
影響
❖ 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
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
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本草綱目·論月水》:“女子,陰類也,以血爲主 。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
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信、月水、月經
。經者,常也,有常軌也。”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 月經的産生,是腎氣、天癸、沖任、氣血 作用於子宮,並在其他臟腑、經絡的協同作用 下,使子宮定期藏瀉的生理現象。
• 腎-天癸-沖任-子宮是女性生殖調節 的軸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五靈脂、丹皮、甘草)
•寒濕凝滯——痛經
•溫經活血止痛——少腹逐瘀湯(小茴香、幹薑、
•
肉桂、延胡索、當歸、川芎、赤芍、
•
蒲黃、五靈脂、沒藥)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6)活血調經
• 羅元愷教授治療痛經的經驗方 •田七痛經膠囊:田七 五靈脂 蒲黃 延胡 小茴香
•
川芎 冰片等
•
麥冬、阿膠)
•陰虛陽亢,漏下不止——保陰煎(生地、熟地、
•
白芍、山藥、續斷、黃芩、黃柏、
•
甘草)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5)清熱•三涼、血 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陽盛實熱——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
•涼血清熱——清經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
、
•
青蒿、黃柏、茯苓)
•血熱崩漏——清熱固經湯(黃芩、焦梔子、生地、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 路與方法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概述
• 月經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現象,是女性具 有生殖能力的標誌 。 • 在婦科疾病中,月經病最爲常見。月經的 異常,往往影響生育。 • 張介賓:“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爲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 月經病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女性生殖的
•活血調經——血府逐瘀湯(生地、牛膝、桃仁、紅花
、
•
柴胡、枳殼、當歸、川芎、赤芍、桔梗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甘院草)加澤蘭、王不留•行、路路通等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6)活血調經
•氣滯血瘀——痛經、經行腫脹
•行氣活血——膈下逐瘀湯(延胡索、枳殼、烏藥、
•
香附、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
• 祛痰調經——健脾化痰,活血調經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腎陰虛——月經過少、閉經、崩漏、經間期出血、
•
絕經前後諸症
•滋養腎陰——左歸飲(熟地、山萸肉、杞子、淮山、
•
茯苓、炙甘草)
• 肝腎陰虛,合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
• 心腎不交,加五味子、麥冬、酸棗仁;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 補腎調經——滋養腎陰、溫補腎陽、平補腎氣
•
補腎健脾、交通心腎
• 疏肝調經——疏肝解鬱、清瀉肝火、疏肝補腎健
脾
• 健脾益氣調經——升陽益氣、健脾固腎
• 溫經散寒——溫經補虛、溫經活血
• 清熱涼血——養陰清熱、涼血清熱
• 活血調經——祛瘀止血、涼血活血、行氣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