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学:2.中义的农学:3.广义的农学:4.狭义的作物:5.广义的作物:6.作物生育期:7.物候期:8.叶面积指数(LAI)9.S型生长曲线10.经济产量11.经济系数13.复种、间作、连作14.作物育种15.航天育种16.杂交育种17. 良种18.引种19.杂交育种20.最小养分律:21.作物需水量2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3.报酬递减律24.作物布局25、营养素26.产能营养素27、生态系统28.光补偿点29. 光饱和点30. 长日照作物31.短日照作物32.喜温作物33.耐寒作物34.温度三基点35.积温36.冷害37.蒸腾系数38. 生长39.发育40. 营养生长41. 生殖生长42.生育时期43. 生育期44.生物产量45.种子46.经济产量47.经济系数48.品质49.商业品质50.品种51、系统育种52、杂交育种53、远缘杂交54、杂种优势55、基本耕作56.作物种植制度57.作物布局58.复种59.单作60. 间作61. 混作62.轮作63、连作二、简答题1.农学的特点2.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3.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4.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5.作物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种子休眠的原因7.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8. 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9.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1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经11.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12.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意义13.作物布局的原则14.复种的效益原理15.轮作的意义16.连作的危害13.人工种子的主要优点(1)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获得数量很多的胚状体(1L培养基中可产生10万个胚体),而且繁殖速度快,结构完整;(2)可根据不同植物对生长的要求配置不同成分的“种皮”;(3)在大量繁殖苗木和用于人工造林方面,人工种子比采用试管苗的繁殖方法更能降低成本,而且方便机械化播种,可节省劳动力;(4)体细胞胚是由无性繁殖体系产生的,因而可以固定杂种优势;(5)可以在人工种子中加入某些农药、菌肥、有益微生物、激素等;(6)胚状体发育的途径可以作为高等植物基因工程和遗传工程的桥梁。
14.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15. 如何确定作物合适的播种期16. 几种主要施肥方法的优缺点17. 如何确定作物的收获适期18.可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有什么生理作用?19.膳食纤维有什么生理作用?20.磷脂的生理功能有哪些?2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有哪些?22、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问题?23、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是什么?24、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25、水分对作物有哪些作用?26、农田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27.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差异有哪些?28.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有哪几种?29.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有哪几种?30.按作物用途分类,作物分为哪些部分,哪些类别?31.世界三大作物的分布情况如何?32.种子的概念及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
33.种子的休眠及其克服。
34.种子发芽的条件。
35.子叶出土类型。
36.根生长的几种趋性。
37.作物授粉方式有哪三种方式?38.种子处理方法39.作物增产途径有哪些?40、品种的特征有哪些?41、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42、作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43、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有哪些?44、远缘杂交的作用有哪些?45、杂种优势的表现是什么?46、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有哪些?47、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48、播种期如何确定?49、作物灌水方法有哪些?50、作物施肥原则有哪些?51、杂草的危害有哪些?52、作物病害防治方法有哪些?53、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作用有哪些?54、作物收获方法有哪些?55、作物复种的条件有哪些?三.论述题1.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2.为什么新疆的葡萄比湖南的甜3.案例分析:湖南一农户有耕地5亩,其中水田4亩,旱地1亩。
计划种植水稻5.5亩;棉花1亩;油菜2.5亩;紫云英1.5亩;玉米1亩;大豆1亩;甘薯1亩;冬菜1亩。
问:如何安排⏹4亩水田分配:其中2.5亩:稻-稻-油(解决5亩水稻和2.5亩油菜)0.5亩:秧田-稻-紫云英(解决晚稻秧田和0.5亩水稻、0.5亩紫云英)1.0亩:玉米‖大豆/甘薯-冬菜(解决玉米、大豆、甘薯、冬菜种植)⏹1亩旱地安排:棉花-紫云英(解决棉花和1亩紫云英)4.试述作物的茬口特性与轮作的关系5.什么是生物技术育种?在农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有哪些6.简述种子检验的内容及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的标准检测方法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上的应用8.结合实践,谈谈我国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9、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10.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11.如何来提高作物的品质?12、三系配套如何来生产杂交种?13、作物中期田间管理有哪些措施?14、地膜覆盖的生态效益有哪些?15、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16、作物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17、如何合理利用作物生长调节剂?18、人工控旺的方法有哪些?19、间套作的效益原理有哪些?《作物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生产:指通过人类的栽培活动,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质的过程。
生长: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发育: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生育期: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营养生长: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生物学产量:指在一定的生育阶段内或生长周期中,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产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收获指数(经济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源: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产物的供应,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库:指贮藏冠光合产物的器官,同时也指贮存能量的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它与作物体内输导系统的状况及其运转速度有关。
作物群体: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基本苗:指作物播种后在田间单位土地面积上长出的幼苗数量。
群体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密集程度。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净同化率: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光合势(叶日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积每日叶面积的累加。
光能利用率:指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吸收太阳光能的百分数。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
植物生化互作:指植物向环境中释放生化物质,从而影响环境共享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
种植方式:指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规范化的耕地利用方式或作物种植形式。
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在同一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土地当量比:即为了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
轮作:指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既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连作:指在同一块耕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的作物。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能力。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植物群体。
引种:是指从不同的农业区域或者其他国家引进作物新品种,经过在本地进行适应性鉴定和试种比较,把表现优良的品种直接繁殖推广的方法。
选择:对育种材料进行选优去劣,是从自然的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个体的表现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类型或材料。
系统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推广种植的品种群体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良变异个体,分别脱粒和播种,每一个个体的后代形成一个系统,通过实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
杂交育种:按照预定计划,通过两个或多个品种之间的有性杂交,然后对杂种后代进行培育选择,从而获得新的品种。
诱变育种:是使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植物产生遗传性变异,并从中进行新品种的选育。
细胞育种:是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的总称。
分子育种: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抗力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良种繁育:是指有计划、迅速的、大量的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的工作。
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可用真、纯表示,播种质量是指种子播种后与田地间出苗有关的质量,可用净、壮、饱、健、干、强表示。
土壤耕作:泛指运用农具的作用,对土壤进行加工的过程或方法,包括土壤耕作措施和土壤耕作方法。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能力。
作物化学控制: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展的技术。
作物安全生产:是在数量、质量和发展3各方面满足人们对作物产品需要的作物生产。
作物生产标准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而产生和发展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实行的作物安全生产过程。
二、简答题1.常用的作物分类方法有哪几种?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可分为哪几类(1)按植物学系统分类(2)按作物生物学状况和生理生态特性分类(3)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4)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a.粮食作物b.经济作物c.绿肥及饲料作物d.药用及调味品作物e.再生能源作物2.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通常以花芽分化为界限,之前称为营养生长,之后属于生殖生长。
而实际上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并无严格界限,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同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