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
(60mmHg ),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护理措施
一、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
二、给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
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
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人。
?
三、病情观察。
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
变化,有无呼吸抑制。
?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六标本送检。
?四、氧气疗化。
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
背,促使痰液引流。
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秒钟,防止缺氧窒息。
?
六、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
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抽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
七、纠正酸中毒。
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
八、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
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
九、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
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
十、备好急救物品。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
十一、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
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
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否漏气;③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
正压吸气时使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
3、?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适宜的氧浓度,一般在40%以下,及时吸痰,防止痰栓形成,注意防止套襄脱落。
?
4、?预防并发症:①注意呼吸道湿化,防止异物阻塞而窒息;②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
化,注意缺氧、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
十二、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酒,少去人多的场所。
?
2、?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
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
?
4、?坚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根据呼吸衰竭病人病情轻重及其对饮食护理要求不同,给予
相应的指导。
重症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
使痰液易于咳出,减少并发症。
缓解期:指导病人逐步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以软而于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可选用稀肉粥,馒头,新鲜蔬菜及水果等,每天5-6餐。
恢复期:指导病人进普食,食物易软,清淡可口。
2、休息与活动指导??重症期:应卧床休息,帮助病人取舒适且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可协助半卧位或坐位,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趴伏在桌上。
缓解期和恢复期:根据病人的情况指导病人合理的活动和休息计划,指导病人避免耗氧量较大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增加休息。
3、氧疗指导??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是血氧饱和度升高,从而减轻组织损伤。
氧疗是低氧血症病人的重要处理措施,应根据基础疾病,呼吸衰竭的类
型和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和吸氧的浓度。
一型呼衰病人需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浓度大于35%二型呼衰病人给予低浓度持续氧(浓度小于35%
4、日常生活指导
增强体质,避免各种诱因,避免疲劳,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刺激,告诫病人戒
烟,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
减少感染的机会。
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少时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效咳嗽,排痰。
指导家庭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改善睡眠状态,避免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
告知病人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若有咳嗽剧烈,痰液增多和变黄,排痰困难, 气急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