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注:教案按授课章数填写,每一章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学内容须另加附页。
(3)在导体外,紧靠导体表面的点的场强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场强大小与导体表面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A 、场强方向(表面附近的点)由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出发,可知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表面垂直。
而场强大小与面密度的关系,由高斯定理推出。
B 、场强大小如图,在导体表面外紧靠导体表面取一点P ,过P 点作导体表面的外法线方向单位矢n ˆ,则P 点场强可表示为n E E n P ˆ= (n E 为P E在n ˆ方向的投影,n E 可正可负)。
过P 点取一小圆形面元1S ∆,以1S ∆为底作一圆柱形高斯面,圆柱面的另一底2S ∆在导体内部。
由高斯定理有:11/)0(ˆ1121εσφS S E s d E E s d n E s d E s d E s d E s d E s d E n S S nS SS S ∆=∆=⊥=⋅=⋅=⋅+⋅+⋅=⋅=⎰⎰⎰⎰⎰⎰⎰⎰⎰⎰⎰⎰∆∆∆∆导体表面附近导体内侧(导体的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若面密度为σ,则面内电荷为为均匀的很小,视,且因σσ11S S ∆∆)∴⎩⎨⎧<>=⎩⎨⎧<<>>=反向,,同向,,即,,nE n E nE E E E n n n ˆ0ˆ0ˆ00000σσεσσσεσ可见: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表面上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且无论场和电荷分布怎样变化,这个关系始终成立。
C 、0εσ=E n ˆ中的E 是场中全部电荷贡献的合场强,并非只是高斯面内电荷S ∆σ的贡献。
这一点是由高斯定理得来的。
P45-46D 、一般不谈导体表面上的点的场强。
导体内部0=E,表面外附近0εσ=E n ˆ;没提表面上的。
在电磁学中的点、面均为一种物理模型,有了面模型这一概念,场强在带电面上就有突变(P23小字),如果不用面模型,突变就会消失。
但不用面模型,讨论问题太复杂了,所以我们只谈“表面附近”而不谈表面上。
补充例:习题2.1.1(不讲)Rd θ解:利用上面的结果,球面上某面元所受的力:n dS F d ˆ202εσ= ,利用对称性知,带有同号电荷的球面所受的力是沿x 轴方向:右半球所受的力:i d d R i dS i dS F ˆsin cos 2ˆcos 2ˆcos 223020302002ϕθθθεσθεσθεσ⎰⎰⎰⎰⎰⎰===右 =⎰⎰=2002203200220ˆ4ˆsin cos 2ππεπσθθθϕεσi R i d d R i R F ˆ40220επσ-=左补充例:P53 例1的前半部分。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带电平板导体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证明:(1)由前面静电场中导体的性质知:电荷分布于表面,0=内E,导体表面为等势面,导体表面外一点0εσ=E 。
Sσ2• P''nσ4平板导体所带电荷分布于表面,因为无限大,所以均匀分布,设1、2、3、4面分别带电荷面密度为4321σσσσ、、、。
利用上述性质,选取如图的高斯面,有(由高斯高理):S S S ES ESES ES ∆⋅+=+=++=0320231221εσσεσσφφφφ侧∵ 0=内E∴ 021==ES ES φφ又 侧侧S E⊥ ∴侧ES φ=0 即0=ES φ故32320σσσσ-==+(2)在导体内任取一点P (任意的)∵ 004321=+++⇒=E E E E E P内即0ˆ2ˆ2ˆ2ˆ204010203=-++n n n n εσεσεσεσ 32σσ-= ∴41σσ=如果P 点在导体外,如图中的P ′点,则;023εσεσ=='P E (由四板场强迭加得到或由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一点的场强得到)如果P 点在导体外,如图中的P ''点,则0104εσεσ==''P E 。
三、综合本节内容,得到两个结论:P58—59P58: 1、封闭导体壳(不论接地与否)内部静电场不受壳外电荷的影响;接地封闭导体壳外部静电场不受壳内电荷的影响。
P58-59:2、设导体壳内电荷为Q 1,壳内表面电荷为Q 2(=-Q 1),壳外表面电荷为Q 3,壳外空间电荷为Q 4,则无论导体壳是否接地,壳内电荷Q 1和导体壳内表面上的电荷Q 2,在导体壳内表面之外任一点激发的合场强为零;壳外表面上电荷Q 3和壳外电荷Q 4,在导体壳外表面之内任一点激发的合场强为零。
例(补充):习题2、2、3 P793A B解:根据高斯定理及电荷守恒定律可得出以下结论: (1) Q S1=Q A Q S2=-Q A Q S3=Q A +Q B(2) BBA B R Q Q V 04πε+=⎪⎪⎭⎫⎝⎛+=+=⎰A AB B R R A B A R Q R Q dr r Q V V BA 020414πεπε (3)B 球接地Q S1=Q A Q S2=-Q A Q S3=0 V B =0⎪⎪⎭⎫⎝⎛-=B A A A R R Q V 1140πε (4)A 球接地:接地导体球A 外还有带电导体球壳B ,所以A 球表面电荷面密度不为零。
设A 球所带电荷为A Q ',则0114400=⎪⎪⎭⎫ ⎝⎛-'-'+=A B AB A B A R R Q R Q Q V πεπε (电势迭加)()()20032144BB A BB AB B BB A B B B AB A B S B BAA SB B AA SB B AA R Q R R R Q Q V R Q R R Q R R Q Q Q Q Q R R Q Q Q R R Q Q Q R R Q πεπε-='+=-=-='+=='-=-='=-='∴(5)在B 外再罩一个同心且很薄中性金属壳C 后5()CB AC S B A S B A S A S A S R Q Q V Q Q Q Q Q Q Q Q Q Q Q 0543214,,,πε+=-=+-=+=-==∴⎪⎪⎭⎫ ⎝⎛+=+=A AB B A BBA B R Q R Q V R Q Q V 00414πεπε 例1(补充):习题2、3、3, P80外球B内球A地球R 2R 1R证明:如果内球未接地,此时的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12如果内球A 接地,这时除内外球可视为一个电容器外,外球表面与地面也形成一个电容器。
此时的总电容可看成是两个电容器的并联电容。
而RR R R RR C B 114420220-=-=πεπε地又 R >>R 2∴ 204R C B πε=地(是孤立球形导体的电容) ∴ 122202012120444R R R R R R R R C C C B AB -=+-=+=πεπεπε地 证毕。
例2(补充): 习题2、3、4 P80等效图1等效图2解:(1)此时可将电容器等效成:dSC dS C AB KB002εε==,0AK KBAK KB K AK KB S C C C C C C C dε==+、串联:∴ AB ABK C dS C C C 220==+=ε总即电容器电容变为原来的两倍。
(2)此时的等效图为(B 与K 相连接) (AB 之间的电压其实就是AK 之间的电压)dSC dS C AB AK002εε==AB ABAK C dS C C C 330==+=ε即电容器电容变为原来的三倍。
例3(补充): 2、1、4 P78σσ2σσ4dAB解:利用静电平衡条件列方程得:⎪⎪⎪⎩⎪⎪⎪⎨⎧=+=+-==043213241σσσσσσσσS q A (无限大平行金属板)解得:4212σσσ===S q ASq A 23=σ∴Sdq d d E l d E V A0022εεσ===⋅=⎰内内将B 板接地:(σ4=0)⎪⎪⎪⎩⎪⎪⎪⎨⎧=+-===S q A 2132410σσσσσσ∴ Sq A=-=32σσSdq d d E l d E V A0022εεσ===⋅=⎰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