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力学经典例题

静力学经典例题

2
所以
于是据(1)式可得
ra 2
E C Aθ B DF
βN r
O
图1
L
F1 N1 (1)
F2
L
F2 N2 (2)
否则上、下球之间及球与筒壁之间会
O4 R
Cr
N2θ
发生相对滑动.
O O1
F1
θ N1
B
以球1为研究对象,取O1为轴,由力 矩平衡条件易得
F1 F2 (3)
mg
图2
22
F1 N1 (1) F2 N2 (2) F1 F2 (3)
后两圆柱能保持图示的平衡,问 圆柱B与墙壁的静摩擦系数和圆 柱B的半径r的值各应满足什么条 件?
B A
图10
11
例1 解:以杆为研究对象,作出其受力图(如图).
由于杆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它所受的三
D
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AD线上的同一
点O.
NO
1m
由几何关系得
T
OB BC 2 OC 2 BC 2 ( BD )2
以速度v持牵绳奔跑,风筝单位面积可受空气作用力垂直于风筝表
面,量值为p=kvsin,k=8N·s/m3,为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风筝表面为光滑平面,各处所受空气作用力近似认为相等,取g=
10m/s2,放飞场地为足够大的水平地面,试求: A a
(1)放风筝者至少应以多大的速度持牵绳奔跑
DB
,风筝才能作水平飞行?这时风筝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应为何值?假设通过调整绑绳长度 O
所以
n 2 3 1 32 3 1
3 cos
33
25
n 2 3 1 32 3 1
3 cos
33
O3
O•
O2 r r O1
故 R nr (32 3 1)r 0.68r 33
图1
又为使第4个球不至于从下面三个球中间掉下,因此须
R

OO1

r

(2 3 3
1)r
20
若重物W挂在A点与O1点之间, C

则W+W0的作用点P在O1的左侧,
O
增大 . 当 m 时, 平衡就被 破坏.
当W>>W0时,W+W0≈W,这 时W+W0的作用点P可以认为就是 W的作用点 .要使杆仍能保持平衡
R

A
O1
T
θ
B
W0 图1
C O2
,必须满足
R
T
tan tan m
A
●1
● 2
B

图7
9
9. 长方形风筝如图8所示,其宽度a=40cm,长度b=40cm,质量M
=200g(其中包括以细绳吊挂的纸球“尾巴”的质量M′=20g,
纸球可当作质点),AO、BO、CO为三根绑绳,AO=BO,C为底
边的中点,绑绳以及放风筝的牵绳均不可伸缩,质量不计,放风
筝时,设地面的风速为零,牵绳保持水平拉紧状态,且放风筝者
可使风筝面与水平面成任意角度 . (2)若放 风筝者持牵绳奔跑速度为v=3m/s,调整绑 绳CO的长度等于b,为使风筝能水平稳定飞 行,AO与BO的长度应等于多少?
b
α
C

图8
M′
10
10.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体A,静
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壁 相接触,现有另一质量与A相同 、半径为r的较细圆柱体B,用手 扶着圆柱A,将B放在A的上面, 并使之与竖直墙壁接触,如图10 所示,然后放手.已知圆柱A与地 面的摩擦系数为0.20,两圆柱之 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30,若放手
6
6. 半径为r,质量为m 的三个相同的球放在水 平桌面上,两两相互接触,用一个高为1.5r 的 圆柱形圆筒(上下均无底)将此三个球套在筒 内,圆筒的半径取适当的值,使得各球间以及 球与圆筒壁之间均保持无形变接触. 现取一质量 也为m、半径为R的第四个球,放在三球的上 方正中,设第四个球的表面、圆筒的内壁表面 均由相同的材料构成,其相互之间的最大静摩
5
17
例4 解:平衡时,梯与人组成的系统的
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三力的作用线必相 交于一点C,而且RA,RB与法线的夹角 必不大于最大静摩擦角m .
临界平衡时,在∆BCD和∆ACD中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sin CBD sin BCD
CD
BD
sin CAD sin ACD
CD
AD
B
θ
2A
B C 图1
1 0.52 1 3 (m)
G
2
AD 2OD 2 OB 2 BD 2
2 3 1 7 (m) 4
12
例2 解:系统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1)由于小圆柱既不滑动,也不滚动, 而大圆柱在小圆柱上作无滑滚动,故 B、C两处都必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2)大圆柱刚离开地面时,它受三个 力作用:拉力F,重力G1,小圆柱对 它的作用力R1.由于这三个力平衡, 所以它们的作用线必相交于一点,这
伸长的绳子悬挂,绳的另一 端固定在墙壁的
C点,绳与杆的夹角为θ,(1)求能保持平衡时
,μ与θ满足的条件;(2)杆平衡时,杆上有一
点P存在,若在A点与P点间任一点悬挂一重
物,则当重物的重量W足够大时总可以使平
衡破坏,而在P点与B点之间任一点悬挂任意
重的重物,都不可能使平衡破坏,求出这一P
点与A点的距离.

50cm

5R
A
3G
T
C板
E• D• •
NAx N 2G
B
图3
16
AE 3R ED 3R
AD ( 3 3)R
2
2
NAy
T
C板
E• D• •
B
AC板 5R
A NAx N 2G
对A轴有
图3
N AD 2G AC板 cos30 T ABsin 30 可解得 T 2 (3 4 3)G

C
m
RA
D m
d A
G
图2
19
例5 解:(1)AB杆受力情况如图
所示,三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BC 绳上的一点O.
因为W0的作用点O1是AB的中 点,故必有 ,而A端不滑动 的条件是
C
O
R

A
O1
T
θ
B
W0 图1
tan tan m 即 tan
(2)杆平衡时,再在AB间挂上重物W,静摩擦角 必 发生变化,若W挂在O1点与B点之间,W+W0的作用 点在O1点的右侧,此时 角减少,平衡不会受破坏.
A 图1
B
RB
m

C
m
RA
D m
d A
G
图2
18
即 sin( 90 m ) sin( 90 m )
CD
BD
sin( m ) sin m
CD
AD
又 tan m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
AD d max
l 1 2
( cot )
B
RB
m
O1 N1 E
A
x O2 D
3G
30° B
图1
B
图2
15
N 2 3G , x R
N
B
2
AB板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O1 N1
x O2 D
AE R cot 30 3R
E
图2
A
ED 2R x 3R
2 AD AE ED (
3 3)R NAy
2
AC板=
1 2
AB
擦因数为μ ,问R取何值时,用手轻轻竖直向
上提起圆筒即能将四个球也一起提起来?
7
7. 如图6所示,边长为a的均匀立方体对
称地放在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柱面顶部,
假设静摩擦力足够大,足以阻止立方体
下滑,试证明这立方体稳定平衡的条件
是:
r
a
2
图6
8
8. 如图7所示,质量一样的两个小木块由一根 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 两木块与斜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1和2 ,且1>2 , tan= 12 ,求绳子与斜面上最 大倾斜线AB之间的夹角应满足什么条件,两 木块才能在斜面保持静止?
15
L
128cos2 24cos 77 0
F2
L
O4 R
由此可解得
Cr
F1
cos 11 (另一解 cos 7 舍去) O
N2θ O1
θ N1
B
16
8
设 R=nr ,由图2的几何关系可得
mg
23
图2
cos OO1
3
r
23
O1O4 (1 n)r 3(1 n)
F2 4sin
N2 1 4 cos
再结合(2)式可得
4sin 1 4 cos



F2 O4 R
Cr
N2θ O O1
L
F1
θ N1
B
3
mg
图2
15
两边平方,整理后可得
128cos2 24cos 77 0
24
4sin 3
A
1 4 cos
如图2所示,同样应该有
m tan 1 由图2 知 所以由上面三式得 m tan 1
由图1得 BD 2 (R r 2 )2 (R r)2 4Rr
所以 tan BD 4Rr 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