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

2020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和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

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

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倡导生活美育。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

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

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

“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

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过的日子。

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

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

何谓“美学”?美学这个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

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

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

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

此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艺术: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从笔砚纸墨到文房之美,从琴棋书石到赏玩之美,从茶艺花道到居家之美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拓展疆域。

中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寻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儒家的“六艺之教”就是源于“生活”而带有“美质”的全面教育。

蔡元培曾极有洞见地认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

其实,数的规律之教也是包含美质的,在六艺的完整谱系里面,大概只有“乐教”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教育,而其余各项教育其实都是关乎生活经验本身,都是从生活出发并包孕美化的“人文化成”。

中国古典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

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

生活美学就是这未断裂传统中的精髓所在,或者说,就是这传统精髓之“感”之“觉”。

找回中国自己的生活美学,恰恰是由于,我们要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美生活”必然会替代“好生活”。

B.生活的根基是生存,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C.中国的美学,不仅仅是西方美学的“感性学”,而且更是本土的“觉学”。

D.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立论的基础,重点阐述中国生活美学的文化传统。

B.文章运用对比突出东西方美学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C.文章在辩证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中国生活美学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D.文章引用蔡元培对“六艺之教”的评述,证明中国人对生活美学与美育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中国生活美学传统曾经断裂,就难以传承中国原生美学智慧,也就没有生活美学的当代建构。

B.当今茶道、花艺、琴棋书画等生活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时代发展对生活美学的呼唤。

C.中国传统美育主张从生活出发,这是当下生活美学倡导的方向,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

D.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美学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远超4G的网络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人机深度交互、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

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让超高清视频、无线宽带等大流量业务成为可能或体验更好;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可满足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精准、可靠时延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可承载大规模、高密度的物联网业务,每平方公里支持100万个设备连接。

(摘编自林振辉《5G关你什么事?》)材料二:各国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分布各企业5G必要专利申请比例(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材料三:5G将至,机遇与挑战并存。

5G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通过与工业、交通、农业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支撑移动互联网向支撑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新转型。

比如对于健康医疗行业,5G 可用于实时传输医疗数据、远程控制照料病人的云机器人,还可用于急救无人机、智能注射器等。

随着5G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将真正帮助整个社会构建“万物互联”。

然而5G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现实并不乐观。

2017年7月,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围绕5G通信技术在频率的标准方面达成一致,计划在2020年左右统一通信标准。

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5G标准在统一过程中,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

哪个国家都想在5G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

有的应用模组在普通环境中测试尚可,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性能变化很大。

因此,终端开发需要在产业链中与各类企业合作,推出适合各行业的5G终端。

随着4G不限量流量的普及,5G流量将加速贬值,流量资费红利逐渐消失。

和其他几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一样,电信运营商5G网络的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

在4G建设成本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启动5G,运营商将面临巨大的高额投资与缓慢回报的成本压力。

(摘编自康双勇《5G通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材料四:关于世界通信技术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中国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再次提醒需正视5G时代网络安全问题。

比如5G的“万物互联”,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城市的管网、电力、能源、交通、社区等基础设施都有无数的传感器、摄像头进行监测和通过网络进行智能控制。

一方面,精准的数据采集和细粒度的管控使得城市的管理更加科学,但另一方面,也将风险暴露在黑客的视野中。

如果这些重要基础设施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

“但我们不能因担心安全而放弃产业数字化的进程。

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需要同步发展。

”邬贺铨说。

(摘编自《“万物互联”还是“万物泄露”,5G时代网络安全怎么办》)4.下列不属于5G三大应用场景的一项是(3分)A.通过在各大城市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中安装无线设备和实现网络覆盖,乘客使用智能手机可在车上观看电视视频或上网浏览。

B.综合三维激光扫描、高解析度视频图像等技术,实现考古现场全方位、多角度数据采集,最大程度保持数据完整和文物安全。

C.通过布满农场的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远程在线采集土壤酸碱度、养分、气象变化等信息,实现灌溉用水量的智能决策。

D.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智能平台仅需瞬间即可对传感器监测到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执行减速、刹车、加油、转向等动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5G开启了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可催生更多的创新应用及业态,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

B.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被中、韩、美、芬、瑞、日六国瓜分,我国占比位居榜首,其中华为达15.05%,中兴通讯紧随其后。

C.在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争夺5G标准必要专利权之际,中国5G建设摆脱了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使我国迈入通信技术强国行列。

D.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可使社会生活日益智能化,但它的网络安全不容忽视,5G发展需要安全体系来护航。

6.为什么说我国的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寻访“画儿韩”邓友梅望着陶然亭的湖水,甘子千着实犯愁——上哪儿去找“画儿韩”呢?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自己不在有生之年把他找回来,闭不上眼呀。

甘子千跟画儿韩有过节儿,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那日画儿韩作寿,请甘子千赴宴。

酒过三巡,画儿韩吆喝两学徒捧来一幅画,作了个揖对众人说:“今天惊动各位,可不单为兄弟的寿日,兄弟我六百大洋收了幅假画。

”甘子千一看画,心中大惊,那竟是自己一时兴起,用一张宋纸、半块古墨仿张择端的画而作的《寒食图》。

众人齐说:“造假能这样乱真,也算开眼了。

”画儿韩说:“大家别叫它吓住,还是先挑毛病,好从这里学点道眼。

”他一眼扫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不凡,你先挑挑破绽,让大家开开窍!”甘子千脸早已红了,幸亏有酒盖着。

他走到画前,看看左下角,找到一个淡淡的拇指指纹印,确认是自己的作品,但承认笔力终究不如真品,就说:“还是腕子软些;纸是宋纸,墨是宋墨,难怪连韩先生也蒙过去了!”画儿韩爽朗地笑了两声说:“今天我要劝诸位的就是人万不可忘了谨慎二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