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xx古本的书是不断句的。

前人读书要白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g ”,合称句读”。

文言文断句主要方法是:一、解读语言环境。

必须读清花境”,即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

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的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

另外还需要分析表达语体色彩,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

二、作出语法分析。

一个句子,至少有主语、谓语。

断句之后,要用语法手段对所断的句子作出分析,即解析句子的主谓宾及其修饰成分,确保句子完整。

当然,古代汉语有省略成分,分析时,要注意这一情况,根据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的原则,断句时要考虑补出省略的内容,如果相关内容补出之后,句子是完整的,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是正确的;如果相关内容补出之后,句子仍不完整,仍然缺少必要的成分,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断得很可能不正确,就要重新划分。

以上两点,是断句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以下手段辅助断句:三、利用前后虚词。

如:失、盖”往往用在开头,也、乎、矣、哉”多在句尾。

当然,要熟悉虚词用法,要加以区分。

有一套口诀教我们如何利用虚词断句:白”后往往加冒号(:),哉字后面跟感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圈圈(。

),也、者”作用表停顿, 或句(。

)或读(,)酌情看。

四、利用语言标志。

如:白、xx'常常表示说话,可以断开。

五、利用句式特点。

文言文中,行文往往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两两对称,据此可以划分句子。

请为xx的〈〈良马对》断句:高宗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白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驾钝之材也高宗称善这一段文字,人物有两个:高宗和岳飞,两人就良马问题进行了一段对话,特别是岳飞的回答相当精彩。

他将白己过去骑的马与今天骑的马从饮食的数量、干净与否,上路开始奔跑的状态、百里以后的表现、停止后的情况,原因及其本质作了鲜明的对比,语言逻辑关系非常明确。

文段中有白”也、者”以及对称性的语言可以辅助断句。

如果再能够用语法规则加以分析检验,就不难将句子断准确。

【参考句读】xx谓xx曰:“x编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白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chi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驾钝之材也。

”高宗称善。

下面谈一谈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在阅读基础上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

他要求既要准确地阅读、理解文句的含义,又要把文句的含义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

从这一点来看,文言文翻译符合语文教学的目的及要求,所以,一时不会轮空。

一、文言翻译遵循原则。

信、达、雅”是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的原则,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讲究文采。

其中,信”和达”最关键。

二、文言翻译突显重点。

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特殊语法”是文言文翻译应突出的重点,因为将会在这几方面设立得分点。

如: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在这句段话里,何厌之有”是疑问句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顺序,为有何厌”,译为有什么满足的呢”。

东”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东”。

两个封”字是重点实词,第一个封”字是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边境(疆界)”,意译为占领郑国”;第二个封”字是名词,译为边境、疆界”。

肆”是一个重点实词,译为扩张、扩展”。

阙”又是一个重点实词,读ju e通掘”,由挖掘”引申为攫取、夺取”。

其、焉”为重点虚词,其”是反身代词(第一人称代词的一种)译为自己的”;焉”既要表示动作行为涉及到的处所,又要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情况,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于是”等,译为从哪里、向哪里”等。

这些关键点弄清了,整个句子就好翻译了。

全句译文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向东占领了郑国之后,又想扩张西部的边境,假若(它)不夺取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获取它想要的土地呢?三、文言翻译讲究方法。

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的翻译方法。

直译应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文法和原文一致。

直译的方法一般归纳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一一对译,强调不衍不脱,字字落实”,即在翻译的语句里,不随便增加内容(不衍),也不随便减少内容(不脱),凡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虚词都要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之后,如果有词序不当的地方,再加以调整。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译为夭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2、换一一替换,强调合成词语,以词换词”,即在已有的单音实词、虚词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建一个表义和原单音词意义完全一样的合成词,用这个词替换原来的单音词;或者,用一个意义与原词语相同的词,替换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白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

翻译为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白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

”3、留一一保留,强调古书留名,留今用词”,即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器物名等,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以及今天仍在使用的词语,如兢兢业业”等,都按原文保留下来。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翻译为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4、删一一删略,强调分析结构,删略虚词”,即对词语结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将那些表发语、调音节、变结构的失、盖,之”等虚词删除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

翻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翻译为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5、补——补充,强调省略成分,补充完整”,即将被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兼语、介词、介词宾语等内容,完整、准确地补充出来。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翻译为“(桃花源里面的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6、调一一调整,强调该调必调,合乎语序”,即要将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的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需要调整的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翻译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讲授)。

”(二)、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

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和意译相辅相成,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讳饰等可以意译。

如:金城千里”保留比喻,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译为坚固的城防”;臣本布衣”用借代,译为我本来是老百姓”;权起更衣”用讳饰,译为孙权站起来上厕所”。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郭原平)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篱外。

邻里惭愧,无复取者。

(选白〈〈南史?列传六十三?孝义上》)根据人物传记阅读方法,首先要读清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

这段文字写了郭原平与邑人”及盗者”的关系。

写了两件事,一是卖物求价之事,一是处理盗笋之事。

再对语言的各种逻辑关系作出分析,运用好以上翻译方法,不难将这段文字翻译得准确、通顺。

【参考译文】每次出外卖农产品,只收半价,,邑里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情况),就按本价给他,彼此间相互推让,(最后,原平总是)要让(价钱)稍微便宜些,才肯收钱。

原平的院子里种有竹子,夜里有人偷笋,(正好)让原平碰见了,偷笋的人在奔跑时掉到沟里。

原平于是就在他种竹子地方的沟上造了一座小桥,让他通过,又采竹笋放在篱笆外,(让他带走)。

他的邻居很惭愧,没有再来偷竹笋的。

文言文翻译其实并不难,只要作到忠于语境,以词换词,字字落实,不衍不脱,该补贝U补,该调必调”,大家应该能够将文言文翻译作得很好。

附〈〈良马对》参考译文:xx 问xx:你是否得到良马?” x笞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

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

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

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

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

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

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

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

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

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

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象就要死去那样。

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实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宋高宗听完后称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