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元市实验中学高2012级2014年春半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唐以荣一、选择题(12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A. 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C. 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D. 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4.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 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反对B.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C. 政令不畅,一些地方官员不执行新法D. 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政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C.增强了统一战争物质力量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6.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③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④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9.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外来势力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11.“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

”这则有关戊戌变法的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二、非选择题(13题18分,14题34分,共52分)13.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

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维妙维肖……——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

这位紫禁城里的年青帝王甚至还……要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

不言而喻,一心一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已经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材料三: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4分)(2)光绪帝决心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请从材料二中举证说明。

(4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

(8分)14.(34分)改革要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

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6分)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材料三:他(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2).材料三中“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他”阐述了怎样的宗教改革理论?(2分)材料四: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

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4分)材料五: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卡尔文(4)材料五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代表了谁的利益?(2分)材料六: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七: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5)根据材料六、七,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对两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6分)广元市实验中学高2012级2014年春半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答题卷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唐以荣一、选择题(12题,每题4分,共48分)二、非选择题(13题18分,14题34分,共52分)13. (18分)(1)(2)(3)14.(34分)(1)(2)(3)(4)(5)广元市实验中学高2012级2014年春半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D 4.A 5.D 6.A 7.D 8.C 9.C 10.B 11.D 12.A二、非选择题13.(18分)(1)观点:以日本为榜样,实行改革。

(2分)依据: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及文明程度与中国有异,不能轻易模仿;日本文化传统与中国相仿且改革已经取得了成效。

(4分)(2)加强中日两国交往;还想派康有为赴日本考察变法。

(4分)(3)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8分)14.(34分)(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

(6分)不同: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4分)(2)目的: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2分)理论:因信称义。

(2分)(3)发明:印刷术。

(2分)原因: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

(4分)(4)核心思想:先定论。

(2分)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分)(5)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4分)共同影响: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进程;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都加强侵略扩张。

(6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