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其间百余年,是为中国近代史。
百余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
纵观这百余年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企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艰苦探索、寻求前途的历史;是一次又一次血泪的教训谱写的历史。
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各国列强的侵略,急需振兴、崛起。
一代又一代有志人士,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寻求救亡图存、振兴强国的前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其间,有温和的改良,妄图以平稳的态势徐图救国;亦有流血的革命,渴望从本源上迅速做出积贫积弱的窘境……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封建的中国慢慢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公共之间的矛盾。
为了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无数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类主张,并为此进行尽力尝试,做出过重大捐躯。
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是摆在无数爱国志士眼前的首要问题!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道路。
初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国外的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一些具有必然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的爱国人士,则接踵提出“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是为初期的维新思想。
太平天国起义,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希望成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其核心在于解决土地问题,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出相应主张。
但是,农人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人阶级无法克服其小农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其自身无法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人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份成员,为拯救清政府统治危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他们兴办了近代企业,成立了新式海陆军,并开办了新式学堂,调派留学生等。
虽然其标榜着“自强”、“求富”,但由于其具有着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阶级的腐朽性等,终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困找到前途,也不可能躲避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维新派的戊戌维新运动,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改良创新,不可否定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但是因其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还抱有空想,惧怕人民群众,难见成效。
百日维新果如好景不常,未见灿烂,瞬息消亡!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促使了改良派与革命派关于革命与改良进行了一场辩论,辩论了要不要以革命手腕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外反动势力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连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进一步促使了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踊跃的转变;不仅在必然程度上冲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但是,没有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托群众,不能成立顽强的革命政党,没有强有力的革命核心力量,终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大的历
史意义。
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缺少革命实践,仅仅依托少数人的呐喊,要从根本上改造思想是不可能的,领导人物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采用的方式仍是资产阶级的方式,看问题比较片面,形式主义极为严重。
而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给国人重大启迪,五四运动随之暴发。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表现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完全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加倍增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遍传播及其与中国人民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示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增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肯定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并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正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普遍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进程中,成立了普遍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增强了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终于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大体完成,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强盛和人民的
一路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纵览这百余年的近代中国史,回顾中国志士仁人艰苦探索救国道路的辛酸历程。
究竟是改良仍是革命值得沉思!!
咱们不能片面的看待这一问题,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便以为革命必然比该良好。
诚如梁老师所讲,一切历史问题都应放到那时的历史背景,历史环境下去分析,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古代的问题,确实好笑之至;要前人来看今人的各种,不免匪夷所思。
限于那时的历史条件,一次次具有局限性的改良、革命的失败在所不免。
但是若没有这一次次的失败,中国革命最终又怎能走向成功。
历史的车轮一刻不断地在向前转动。
现下看来如何漏洞百出,如何荒谬的运动,在那时却是具有很大的踊跃作用。
是温和的改良仍是流血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抉择,而不是你想温和就可以改良,你想流血就可以革命的。
历史条件决定了那时不具有流血的条件,就无法革命,即便勉强为之,也终将以失败告终。
温和的改良也好,流血的革命也罢,历史始终在不断地奋笔疾书,社会终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这历史发展洪潮当中,一次改良,一场革命或许微乎其微,但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一次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改良还是革命,不能主观的进行选择,亦不可片面的去看待。
在面临是改良仍是革命的重大抉择时,审时度势,仔细分析那时历史、环境问题,相信历史会给予咱们提示,帮咱们做出正确的抉
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