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篇1一、定义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上述四种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原则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
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知、情、意)。
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如下图: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 心理特性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P29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指的是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P296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也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方面来分类描述的,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等)3、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速记:观察实验、调查个案)三、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的本质人的心理(从功能上讲)是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一种主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功能,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也叫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有主观性、能动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包括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欲望和要求等。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来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心理现象的产生以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为标志,或者说以形成条件反射为标志,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仅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植物或低等动物都有,但并不能说它们有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有思维,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思辨、总结个人经验的方法。
19纪中叶,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1、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铁钦纳)用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组成部分和它们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意识由哪些元素构成,而不管意识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安吉尔)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影响推动下产生,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因素,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和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间的规律。
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认为查明了刺激和反应(S-R)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通过控制环境可以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的刺激和平时的所说刺激意义有所不同,光线对眼睛在心理学上讲就是一种刺激。
外界客观事物对人体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都叫刺激。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德: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 Wertheimer)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反对分解心理现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学。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分析被压抑的本能。
主要包括五大理论(观点):潜意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动力学观点:发展观点: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岁以后);适应观点: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篇21、效度是指:测验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
这一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度和真实性是多少?2、效度的公式为:rxy=SV2/SX2它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
其中rxy是常用的效度表示法;SV2是“有关的真实方差”,也就是由测验所要测量的心理变量引起的方差,也叫有效方差;SX2是总方差。
3、信度和效度的差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误差不同:信度仅考虑偶然的随机误差占测验总变异的比例,效度则还包括与测验无关的但稳定的测量误差。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4、效度的性质:效度的真实含义是指测验结果的效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效度具有相对性。
(2)效度具有连续性。
测验的有效性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3)效度也不是直接就可以测量到的,它是从已有的证据推理而来的。
5、效度的种类:内容效度、构思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6、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总分数与外在标20、准(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反映的是用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的表现如何的有效性程度。
由于外在标准成了考察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因此简称为效标。
7、阿斯丁把效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理论描述水平的“观念效标”,二是操作定义水平的“效标测量”。
(1)观念效标是效标的理论定义,效标测量是效标的操作定义,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
(2)效标测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客观性。
为此因做到:1.避免偏见影响效标测量,特别是以等级评定为效标4测量时,评分者的主观偏见会有很大影响。
2.防止效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效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也叫预测源分数)而受到影响。
8、常用的效标:学业成就、临床诊断、实际工作表现、特殊训练成绩、效标团体比较、先前有效的测验、等级评定。
9、同时效度:它的效标资料是和测验分数差不多同时搜集的。
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代替预测效度。
10、预测效度的效标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获得的,预测效度反映的是从测验分数预测任何效标情境或一段时间后被试的行为表现的程度。
11、构思效度就是:心理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
因此,研究构思效度就是要搞清楚:测验测量的是什么构思(概念或特质)?测验分数的变异中有多少来自于测验的理论构思?构思效度是没有单一指标的,它是由各方面证据累积起来作出评价的。
院12、确定构思效度的基本步骤:建立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用逻辑或实证的方法来证明假设。
13、确定构思效度的方法:测验内部的方法、测验间的方法、效标效度的研究、实验和观察法验证。
(1)测验内方法:这类方法是通过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构思,从而为构思效度提供证据。
(2)确定方法是:分析测验的内容效度和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可以由分半信度、α系数、KR20或KR21等指标来衡量,它们考察的是测验题目是否同质,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这些都可以证明测验所测量的构思是否合理,因而构成了证实构思效度高低的证据。
(3)有时分析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也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证据。
(4)测验间的方法:通过分析几个测验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其共同之处,进行推断这些测验测量的特质是什么,也可以确定这些测验构思效度如何。
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
区分效度是构思效度的又一个证据。
因素分析法也是建立构思效度的常用方法。
(5)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观察实验前和实验后分数的差异也是验证构思效度的方法之一。
14、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总体取样的适当性程度。
因为这种效度主要是考察测验的内容,因此叫内容效度。
(1)要想使测验的内容效度高,必须又两个条件:内容的范围或行为总体必须界定名确;测验题目应该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2)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专家判断、经验判断、统计分析法。
15、表面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看起来好象是测量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换句话说,当那些未经过训练的被试或测验应用者认为某测验是有效的测验时,该测验就有表面效度。
16、效度的指标是指: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思效度的的指标。
效度指标一般有:效度系数、统计推断参数、预期表等。
17、效度系数:它是最常用的效度指标,尤其是效标关联效度。
它是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来表示的。
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表达式是rx2y,效度系数的平方就是决定性系数,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18、效度的其他指标:一些描述不同团体的差异的统计指标(参数)也可以作为效度的指标,比如:t考验、F考验、重叠百分比等。
19、效度的影响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施测的样本的性质、效标的性质等。
(1)对于测验本身因素又可分为:测验题目的质量、测验的长度、测验实施中的干扰、被试的因素等。
(2)样本的性质:影响之一是:不同的团体对同一测验的反应可能会不一样,因被试的背景不同,对测验的题目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
影响之二是:同一个测验,效度团体的性质不同,效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效度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动机、职业等有关的特点,1这些性质特点使测验对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
故称为干涉变量。
影响之三是:样本团体的异质性。
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样本同质性越高,效度越低。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篇3一、心理学考试科目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六个科目的考试内容,共一张试卷,300分。
1.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心理学的基础。
具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意识和注意力等;第二部分是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第三部分是人的心理性,包括能力、心理等。
近几年,能力、情绪情感曾重复出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格外注意。
2.发展心理学复习过程中应将其看作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断不可分开孤立的复习此门课程,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除将这些阶段联系起来之外,同时还要看到每个阶段的年齡特征,而后者一般也是考试的重点。
3.教育心理学所占分数不多,对于其复习,考生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