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冠脉综合征课件模板ppt课件

急性冠脉综合征课件模板ppt课件


(3) 90年代以来 STEMI和NSTE的ACS (UAP+NSTEMI), 早期积极主动干预。
.
9
4、 临床表现(附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引起一系列的急性冠脉事 件,包括从无症状到AMI或SCD。冠脉临床事件发生的严 重程度与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程度、部位、完全闭塞 所需的时间以及周围的血流有关。在那些血流基本上未 受影响的病例,斑块的破裂只表现为无症状的AS病灶的 进展、如血流减少 SAP会变化为 UAP,如急性斑块破
四期“复杂病灶” 伴使血流受限的血栓 (Ⅵ型病灶,ACS)
五期 (Vb和Vc)型病灶,稳定心绞痛,也可无症状,可导致慢性闭塞
图1 不稳定斑块的分期
.
6
图2
.
7
图3
.
8
3、 分类的演变
(1) 60—80年代 透壁MI和非透壁MI, 对UAP重视不够。
(2) 80年代
QMI和NQMI,对UAP 重视。
② 血栓形成标志物:血栓前体蛋白(TnP)、P 选择素。
③ 心肌缺血指标:糖原磷酸化酶BB(GP-BB)、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 临床帮助大。
④ 心肌坏死标志物:CK-MB、cTnT或cTnI, 诊断AMI最常用、可靠指标。
.
13
(4)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心动图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②冠脉造影 价值、局限
小斑块破裂
大斑块破裂
高血流
血管痉挛、低血流
纤溶活性↑
纤溶活性↓
血小板活性↑、促凝状态↑
血栓形成
↓ 无症状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梗和猝死
↓ Q波心梗和猝死
非闭塞性血栓
闭塞性血栓
图4 不稳定斑块. 破裂机制和后果简图
12
5、 诊断
(1) 症状与体检
(2) 心电图 (3) 血清学标志物
①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 粉样蛋白A、纤维蛋白元、1L6,特异性差。
.
3
表1 不稳定斑块的特征
结构 大的脂核、薄的纤维帽以及胶原含量的减少。
细胞学
局部慢性炎症、巨噬细胞密度和活性增加
T淋巴细胞聚集和活性增加、平滑肌细胞密度和活 性减少
肥大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新生血管增加。
分 子 水 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增加、组织因子表达增加以及

有活性的炎性标志物表达增加。
.
4
表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病理诊断标准
胰腺炎,抑郁症
.
16
7、 治疗
(1) 治疗目标
迅速控制不稳定性心肌缺血,力争改变其 临床过程。
▪ 稳定斑块,防止破裂,阻止新的不稳定的斑 块形成。
▪ 若已破裂则重点在于促进修复,变不稳定为 稳定。
▪ 阻止完整和已破裂的斑块上的血栓形成。
.
17
(2) 治疗原则
§ 早期治疗,应强调多因素,多环节进行干预
③血管镜
判别血栓类型(红血栓、白血栓)及 斑块性状(黄色和白色)
④血管内超声 判别斑块性质(软斑块、纤维斑块、 钙化斑块)
⑤磁共振成像 识别AS病损
⑥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EBCT) 钙化是AS斑 块形成的一个早期指标,钙体积记 分的变化与CHD的进展及消失有关
.
14
6、 鉴别诊断
(1)继发性UAP ▪ 如心肌耗氧增加:内源或外源性肾上腺亢
.
10
裂使血管完全闭塞而又无足够的侧枝血流时, 就导致AMI的发生。缺血性SCD是由于快速进展 损伤所致完全闭塞的血栓造成的突然完全冠脉 闭塞的结果,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原 因。
根据ECG表现,ACS可分为STEMI和 无ST段抬高的ACS(UAP/NSTEMI)。
(附图)
.
11
巨噬细胞激活 ↑MMP/↓TIMP
进状态、甲亢、发热、感染、心律失常、 左心室后负荷增大、体循环高血压、各种 主动脉狭窄等; ▪ 氧供减少:贫血、低氧血症、血液粘稠度 增高等。
.
15
6、 鉴别诊断
(2)非缺血性胸痛 ▪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包炎 ▪ 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过度通气,肋软骨炎,带状
疱疹早期 ▪ 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痉挛,消化性溃疡,胆囊炎,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富含脂质、巨噬细胞↑、浆细胞↑、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密度↓ T淋巴细胞激活 平滑肌成↓
斑块纤维帽变薄、坚固性↓
斑块破裂
触发因素
血流动力学及机械应力、感染
斑块内致血栓成分暴露
(胶原、脂质内核、巨噬细胞组织因子)
限制血栓形成因素
促血栓形成因素
.
2
2、发病机制
§ 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及血栓形成。
§ 不稳定斑块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即“小斑 块,大血栓”是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 不稳定斑块本身大多为导致血管腔轻中度 狭窄的病变,斑块容易破裂。
§ 决定未来重要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主要取决 于斑块的类型与性质,而不是斑块所致的 血管腔狭窄程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亚洲区 欧洲区 北美区
.
1
1、定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 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 挛而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 型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急性Q波心肌梗死及心脏 缺血性猝死。目前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 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无ST段抬高 的ACS,后者包括UAP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UAP/NSTEMI 又合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UCAD)。
最小纤维 帽厚度
稳定 不稳定
≥0.8mm ≤0.3mm
免疫组化示平滑肌 细胞阳性面积
巨噬细胞和脂质 含量阳性面积
≥10% ≤10%
≥10% ≤20%
.
5
一期 (Ⅰ ~ Ⅲ型病灶,无症状)
二期“粥样硬化” (Ⅳ ~Ⅴa型病灶,常常无症状,也可有稳定心绞痛的症状)
三期“复杂病灶” 不伴闭塞的腔内血栓 (Ⅵ型病灶,病灶无症状进展)
§ 对病人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PCI治疗或CABG治 疗,应视患者病情、病变程度及患者身体状况而 定。
§ 治疗方案的选择宜因人而异,进行联合治疗,只 有将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更好的结合,病人才能 更大程度获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