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治相关指南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上需紧急处理。
“2023年中国 PCI 指南”、“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和“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ESC〕STEMI 指南”对 ACS 标准化诊治做了更推举,本人有幸参与了 2023 年中国 PCI 指南的更编定,现结合另两部指南将 ACS 临床诊治的主要指南更综述如下。
一、STEMI 指南更1.时间概念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STEMI抢救争分夺秒,指南中对时间相关概念重定义并规定了各诊治阶段的时间节点。
“2023中国 PCI 指南”和“2023 ESC STEMI 指南”均取消了“门-球”术语,引入了“首次医疗接触”〔FMC〕术语,定义为由医生、医辅人员、护士或其他受过训练的人员初步评估患者的时间点,FMC时应获得并解释心电图〔ECG〕、供给初始干预〔如电除颤〕。
定义了选择再灌注策略的“0时”起点,即发生缺血病症的患者心电图被确诊为ST段抬高或等同变化的时点。
“2023ESC STEMI 指南”中允许的最长时间间隔如下:“2023ESC STEMI 指南”对于常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时间限定:0~12 小时〔I,A〕;12~48〔IIa,B〕;>48 小时〔III,B〕。
而对于伴有持续缺血病症、血流淌力学不稳定或威逼生命的心律失常的患者,缺血病症发生超过 12 小时仍推举直接 PCI〔I,C〕。
“2023中国 PCI 指南”中推举 FMC 至PCI 时间<90 分钟〔I,A〕,建议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CAG〕时间为 3~24 小时〔IIa,A〕。
2.再灌注治疗策略急诊 PCI 术时推举经桡动脉途径〔I,A〕;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展直接 PCI 治疗〔I,A〕;直接PCI 时置入支架优于球囊扩张〔I,A〕;一代药物支架〔DES〕优于裸支架〔BMS〕〔I,A〕。
“2023 ESC STEMI指南”不推举常规使用延迟支架植入〔III,B〕。
国内外指南均不推举常规血栓抽吸〔III,A〕;“2023中国 PCI 指南”仅推举直接 PCI 时对经选择的患者〔如血栓负荷重、支架内血栓〕承受手动或机械血栓抽吸〔IIb,C〕。
关于开通非 IRA 的推举:对于血流淌力学稳定的患者推举在开通 IRA 时同期或住院期间择期开通非IRA〔IIa,A〕,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建议同期完全血运重建〔IIa,C〕。
3.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推举对 STEMI 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不推举常规应用 IABP〔III,B〕,但对药物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能快速稳定的心原性休克患者〔IIa,B〕,或合并机械性并发症发生血流淌力学不稳定时可置入IABP支持〔IIa,C〕。
4.抗血小板治疗策略STEMI 急性期推举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 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I,A〕,无禁忌症时首选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I,A〕,上述药物不行获得时可以选择氯吡格雷,且氯吡格雷的负荷剂量推举 600mg〔I,B〕;对于没有承受 P2Y12 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坎格瑞诺〔Cangrelor)〔IIb,A〕;发生无复流或血栓并发症时考虑使用血小板 IIb/IIIa 受体拮抗剂〔GPI〕〔IIa,C〕。
STEMI 急性期后推举常规 DAPT 12 个月〔I,A〕;“2023中国 PCI 指南”推举对缺血高风险、出血低风险的患者,可考虑 DAPT 治疗>1 年;“2023 ESC STEMI 指南”推举对于可耐受 DAPT、无出血并发症的高缺血风险患者,在常规 DAPT 1 年后联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 60mg、2 次/天,服用时间延长至 3 年〔IIb,B〕;对于低出血风险的近期 STEMI 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可考虑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 2.5mg、2 次/天〔IIb,B〕;不推举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物的三联抗栓治疗〔III,C〕。
5.急诊 PCI 时抗凝治疗策略国内外指南均推举全部患者在直接 PCI 时除了抗血小板治疗外,需进展抗凝治疗〔I,C〕;PCI术中常规肝素抗凝的推举级别为〔I,C〕;PCI 术中可以考虑静脉注射依诺肝素抗凝,对于此,“2023 中国 PCI 指南”推举级别为〔IIa,B〕,“2023 ESC STEMI 指南”推举级别为〔IIa, A〕;PCI 术中可以使用比伐芦丁抗凝,“2023中国 PCI 指南”推举级别为〔I,A〕,“2023 ESC STEMI 指南”推举级别为〔IIa,A〕;对于有肝素引起血小板削减症的患者,推举比伐芦定抗凝〔I,C〕。
“2023 ESC STEMI 指南”不推举直接 PCI 时使用磺达肝癸钠抗凝〔III,B〕。
6.吸氧和缓解病症策略国内外指南均降低了吸氧治疗的推举级别,对低氧血症〔SaO2<90%或PaO2<60mmHg〕的患者,吸氧的推举级别为〔I,C〕,对于 SaO2≥90%的患者,不推举常规吸氧〔III,B〕。
“2023ESC STEMI 指南”推举滴定式静脉注射鸦片类药物止痛治疗〔IIa,C〕,对格外焦虑的患者,应当考虑轻度冷静〔通常用苯二氮卓类〕〔IIa,C〕。
7.心电图诊断相关推举“2023 ESC STEMI 指南”推举了用于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 STEMI 诊断准确性的标准:1〕同时存在 ST 段抬高≥1mm和高耸 QRS 波;2〕V1-3 导联 ST 段压低≥1mm;3〕ST 段抬高≥5mm而 QRS 波负向;右室起搏消灭 LBBB 时上述标准也适用,但缺乏特异性。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混淆 STEMI 诊断;有缺血病症考虑急诊 CAG 时左、右束支阻滞的重要性等同。
心电图仅表现为 V1-3 导联 ST 段压低≥0.5mm,V7-9 导联 ST 段抬高≥0.5mm 定义为孤立的后壁心肌梗死;至少 8 个导联 ST 段压低≥1mm,aVR 导联和/或 V1 导联 ST 段抬高考虑为左主干闭塞、等同左主干闭塞或严峻三支血管缺血。
对可疑缺血病症提示心肌梗死但无 ST 段抬高的患者有以下表现时推进展急诊 PCI 治疗〔I,C〕:1〕血流淌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2〕反复或进展性胸痛且药物保守治疗无效;3〕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4〕消灭机械并发症;5〕急性心力衰竭;6〕反复发生 ST 段或 T 波转变,尤其是连续性 ST 段抬高。
病症完全缓解或ST 段自发、或服用硝酸甘油后恢复正常〔无 ST 段抬高为前提〕推举早期血管造影〔24 小时内〕〔I,C〕。
8.其他更对于STEMI患者,在使用了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根底上,假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8mmol/L,推举联合使用其它类型降酯药物;对于年龄大于 75 岁的患者,使用 TNK-tPA 溶栓治疗时,TNK -tPA的剂量减半;推举应用复方制剂〔如联合阿司匹林、他汀、ACEI的复合片剂〕以增加患者依从性。
指南还推举加强住院期间和出院时的治理,强调质量指标监控,重视CCU 建设〔I,C〕。
“2023ESC STEMI 指南”推举低危患者假设已安排了合理的早期康复和随访打算,可考虑早期出院〔48~72 小时内〕〔IIa,A〕;增了心肌梗死伴非堵塞性冠状动脉〔MINOCA〕章节,有 AMI 病症的患者应依据 CAG 马上做出 MINOCA 诊断,相关标准如下:1〕AMI 全球诊断标准;2〕血管造影示可能的 IRA 区域无狭窄≥50%病变时可定义非堵塞性冠状动脉; 3〕无其他临床疾病可解释患者的急性病症。
诊断流程如下:二、NSTE-ACS 指南更“2023中国 PCI 指南”和“NSTE-ACS 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均推举早期诊断和依据危急分层的早期侵入性策略。
1.早期诊断“2023中国 PCI 指南”建议在无心电图 ST 段抬高的状况下,推举高敏肌钙蛋白〔hs-cTn 〕检测作为早期诊断工具,并在 60 分钟内猎取检测结果〔I,A〕,依据即刻和 1 h hs-cTn 水平快速诊断或排解 NSTEMI。
“2023中国 NSTE-ACS 指南”推举首次医疗接触后 10 分钟内应进展 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假设患者病症复发或诊断不明确,应复查心电图〔I,B〕,必要时进展 18 导联心电图检查〔I,C〕。
在有条件检测 hs-cTn 时,建议在 0 和 3 h 实施快速诊断和排解的 hs-cTn 检测流程以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I,B〕。
2.风险评估及再灌注策略推举全球急性冠状动脉大事注册〔GRACE〕预后评分进展缺血危急分层;推举早期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程度选择紧急〔2h以内〕、早期〔24h 以内〕和延迟〔72h 以内〕3 种血运重建策略〔包括 PCI 和 CABG〕。
3.药物治疗1〕一般药物治疗:缓解心肌缺血药物推举使用硝酸酯类〔I,C〕、β受体阻滞剂早期〔24 小时内〕〔I,B〕,长效钙拮抗剂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备选或联合使用〔I,B〕;可疑或证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患者,推举长效钙拮抗剂和硝酸酯联合应用,避开使用β受体阻滞剂〔IIa,B〕;推举尼可地尔用于对硝酸酯类不能耐受的患者〔I,C〕。
无禁忌症时早期开头并长期应用ACEI/ARB治疗,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衰、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I,A〕。
调脂治疗推举:应尽早启动强化他汀治疗,并长期维持〔I,A〕,但不建议 PCI 术前使用负荷高剂量他汀;对已承受中等剂量他汀治疗但LDL-C仍≥1.8mmol/L 的患者,可增加他汀剂量或联合依折麦布进一步降低LDL-C〔IIa,B〕;2〕抗血小板治疗:推举联合阿司匹林和 P2Y12 受体拮抗剂的 DAPT 治疗至少 12 个月〔I,A〕,包括替格瑞洛〔180mg 负荷剂量,90mg、2 次/天维持〕或氯吡格雷〔负荷剂量 300~600 mg,75 mg/天维持)〔I,B〕。
不推举常规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DES 置人后承受 DAPT 且伴有出血高风险〔如承受 OAC 治疗〕、严峻出血并发症高风险〔如重大颅内手术〕或伴有明显出血的患者,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 6 个月后停用是合理的〔IIb,C〕。
在高危〔cTn 上升、合并糖尿病等〕或血栓并发症患者 PCI 过程中考虑使用GPI〔IIa,C〕,但不建议早期常规使用 GPI〔III,A〕。
3〕抗凝治疗:急性期推举 PCI 时常规肝素抗凝治疗〔I,B〕,可以考虑依诺肝素抗凝〔IIa,B〕;但不建议一般肝素和依诺肝素穿插使用〔III,B〕;PCI 术前使用磺达肝癸钠〔2.5mg/天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的药效和安全性最好〔I,B〕,但正在承受磺达肝癸钠治疗的患者PCI时需使用肝素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