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之法国史
对法国政治民主化的认识
第一、民主力量和专制势力斗争具有长期性(86年)、 曲折性(两次王朝复辟、两次帝制、三次君主立宪) 的特点,共和制的建立是进步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 而非专制势力的恩赐。 第二、法国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发 展从开始到上升的过程,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 步的过程。政体格局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是 亦步亦趋的,它反映出资产阶级的上升和封建制度的 衰落是不可违背的历史大潮流。
四、课堂反思:
有人认为:“过度过多的起义与流血不但没有给法 国带来宪政,反而带来了长达86年政治体制的混 乱……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像英国“光荣革命”那样善 于在冲突的价值观念之间磨合、协商和妥协呢 。”
请评价上述观点。
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众所周知,革命、暴力、起义、改革、谈判、妥协等 都是促进社会转型和历史发展的主要方法,各国都应该 根据自己不同国情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及要求来选择最适 合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改革谈判妥协终究是社会转型 和历史发展的常态方法,是“中医式”的宏观疗法,它 的疗效是渐进而长远的,是医治社会的“常用药方”; 革命暴力起义说到底只能是历史非常时期的特殊措施, 这种“手术式”的微观疗法,其疗效快速而短暂,社会 往往对此要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历史的暂时倒 退,大批生灵涂炭,无数财产被毁,发展社会经济的劳 动力成为了失去理性的相互撕杀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它是历史发展的“慎用药方”,政治家千万不能滥用。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就是一个滥用“慎用药方”的典 型,过度过多的起义与流血不但没有给法国带来宪政, 反而带来了长达86年政治体制的混乱。
拿 破 仑 帝 国
雾月政变(1799年)------拿破仑上台 时间:1804年12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内: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进 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展;法律上,颁布《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 义的立法规范;教育文化上,建立公立的中学和法 内外 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政策
其实,人类的政治文明充满了竞争和妥协的智慧, 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都应该以社会共同体为 重 ,以相互宽容为怀 ,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 ,通过彼 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这种和 平调节方式既是民主政治的“催化剂”,也是民主社 会的“减震器”。它能有效避免最坏博弈结果的出现, 以妥协的方式来创造和谐社会秩序和保障历史发展的 平稳。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妥协 精神和妥协思维、因为,妥协机制对于当今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和谐社 会”的构建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借鉴意义。
你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呢?
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发展缓慢: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 小, 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发展,资本大 量投向海外影响发展
2、特征:高利贷帝国主义 3、殖民扩张: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 瓜分中国,瓜分非洲、投资拉丁美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战前:法德矛盾、法俄同盟(1892)、英法 协约((1904) 战中:西线抗德,参加几大战役 战后:操纵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瓜分德国 海外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战前:遭经济危机打击,调整政策,30年代推 行绥靖政策 2、战中: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6溃 败,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建立维希政权;1944 年,巴黎人民解放巴黎 3、战后:参加联合国,分区占领德国,参加审判, 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入侵越南,组织欧共 体,经济发展经过“黄金时代”和“滞胀”时期
帝国的建立
外:早期,抗击欧洲的反法同盟,捍卫了大革命的 成果,传播了革命思想和精神,动摇了欧洲大陆的 封建统治;后期:侵略欧洲一些国家,带有奴役性、 侵略性。 帝国的衰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评价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是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活动既 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侵略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消极一面。尽管 拿破仑帝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纵观一生的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应是主要的。(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
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
1、督政府时期:1795-1799 热月党人 2、1799年拿破仑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兰西第 一帝国 3、执政府:1799-1804 拿破仑
4、1804年 拿破仑以帝国取代共和国<18041814> 即第一帝国时期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背景:督政府统治的软弱: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反法同盟的干 涉;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他们的统治;拿破仑的个人才 能。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
1.长期性和曲折性(民主与专制、共和制与君主制、议会制与军 事独裁) 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 2.深刻性和艰巨性 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艰难的原因?
内因方面: 第一.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第二.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第三.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根深蒂固。 第四.由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 量相对弱小,而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 强大,工业资产阶级所要求的共和制很难一次成功。 外因方面: 第一.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外来 武装干涉。 第二.当时的封建势力异常强大,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与专制权 力。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背景:欧洲的认同感、西欧的衰弱、美苏的冷战 基础:戴高乐的“法德轴心” 欧共体的里程碑:“三合一”、共同的农业政策、关 税同盟。 欧洲一体化的开始:煤钢共同体 ,1951年(舒曼) 里程碑: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7年 欧洲共同体: 1967年(共同农业政策、关税同盟)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 欧盟 :1993年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到多种领域;从经济到经济、政治 并重;制度性的东扩(战略性的东扩)。
世界史专题复习之 法国史
法国面积: 55.2万KM2 法国人口 5900万
启蒙运动(17-18世纪)
1、内容:反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 制王权和贵族特权 2、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3、意义: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⑴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 “开明”君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他还特别推崇 中国的儒家思想;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 ⑵孟德斯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明确提出三权分 立原则(核心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对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⑶卢梭:坚决否定封建王权,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 和“人民主权”说;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要 求进行比较平均的分配;他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 杰出的文学家。 ⑷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 信和专制。百科全书派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启 蒙运动意义理解:描绘资本社会,准备法国革命,传 播世界各地。
法国政体的演变
政体共和制君主Fra bibliotek立宪 帝制 封建 专制
第三共和国 第一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
攻 占 第一帝国 巴 士 底 波旁王朝 狱 复辟
七 月 王 朝 第二帝国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
1、普法战争:1870年,色当战役战败,割 地赔款 2、9.4革命:1870年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 三共和国 3、3.18革命:1871年,攻占蒙马特尔高地 和梭蒙高地 4、巴黎公社:1871/3/18-5/28,第一个无产 阶级政权
法国人从来就不缺少浪漫和感性,太多的理想主义 让巴黎成为了爱情泛滥区,这正是因为这种理性的缺失 和政治智慧上的“弱智”,让他们在1789至1875年间不 断疯狂,不择手段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国家,动不动 就是血腥和暴力,不断制造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人间 悲剧。不能像英国“光荣革命”那样善于在冲突的价值 观念之间磨合、协商和妥协。 好在历史的发展还是以喜剧结尾,法国共和制最终 还是以妥协的方式确定的。1875年前后,法国的主流政 治家汲取大革命尤其1871年巴黎公社的教训,将政治斗 争局限于选举和议会。尽管这一期间各党派的政治立场 和政治理想都有巨大的分歧,但他们没有像大革命时期 雅各宾党那样去直接诉诸街头民众,或不惜以暴力毁灭 民主的基本体制如议会;执政的领导人也没有像两代拿 破仑那样通过军事政变去获取和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也 是法国人贡献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