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第六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五、产权经济学
1、研究对象:主要着力于产权、激励与经 济行为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不同的产权结 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资源配置的影响, 突出关注权力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主要思想被总结成 科斯定理,提出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安排在经济交 易中的重要性。 (2)H· 登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认为产权 规定了人们获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也规定了人们受 益或者受损的方式。 (3)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对产权进 行了有代表性的诠释。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 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按他的说法, 一个人拥有产权,不仅可以表明他可以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而且也表明他的权利得到了政府、非正规社会 行动或者道德伦理规范的首肯。他认为经济学实质上 是关于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
主体范围不确定。
二、资源产权的结构
在经济学中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 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有权。资源产权的结构一般有三
种形式:私有产权、公有产权和混合产权。
就大部分自然资源来说,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仅从法律和 经济的因素看,私有产权制度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更有利于环境 保护。“产权的效率取决于产权的完整性”,私有产权具备产 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可转让性,权能是完整的。而公有产权
求形成具有明确的权力、义务、责任的产权主体,或者在改 革过程中虽然形成了产权主体,但该产权主体实际上是出于
权力不明、责任不清。
自然资源强制性的公共产权安排导致从人人皆有变 成人人皆无,从而引致委托失灵和代理失灵,并使得控 制权创租、卖租等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经济效率因此严 重受损。资源产权国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造成的另 一问题是导致资源使用权的滥用 。
第六讲: 环境资源产权:从 公地悲剧到可持续利用
本章提要: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中,自然资源
的产权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自然资源的过度使 用,使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 世纪50年代后,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与人类社会 的发展问题,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产权的重要性。 通过自然资源产权的界定,保障自然资源的持续 利用,建立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 新秩序。
合理配臵,从而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科斯对公共物品外部
性问题以及市场失灵的全新研究和解释,完善了市场理论, 也为自然资源市场配臵奠定了理论基础。
3.产权与环境问题
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产权失灵是十分普遍的现 象。一方面,由于技术等原因,资源产权的范围不易 确定或无法确定,比如公海内的资源,人们一直就其 产权问题争论不休。另一方面,资源产权的所有者过 多而使确定单个人的权利成为不可能,进而使其实现
2.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说的是,如果对有效的讨价还价没有法律或
战略上的障碍,且如果产权是良好定义的,那么人们总能
通过谈判达成帕累托最优的结果。科斯认为,在市场中交 换的是资源的产权,如果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必然影响 到资源的市场价格。只要将产权权限界定清楚,自由竞争 的市场就会为外部边际成本合理定价,并对外部权利进行
5、产权与资源配置: (1)产权制度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基础 (2)除明确界定产权外,还必须维护市场 竞争以及产权在市场上的合理分解、转让、 重组和优化。
思考题:
1.以某种资源经营权为例(如采矿权、捕捞权、海域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等),阐述经营权改革对于其资源配置效率的
影响;
2.以当地某一资源为例,分析产权安排对其持续利用的影响。
因此选择产权结构,一方面我们应综合考虑到该国的政 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传统,考虑到公民的环境意识 以及国家实施法律的管理环境的能力,同时必须结合资源本
身的特点。不同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不同,经济属性也不同,
因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产权关系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正确 认识自然资源自然与经济属性的不同,是研究自然资源产权 关系的起点。
市场和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有所不同。
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实现包括生态环境资源在内 的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臵,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 有效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 统的协调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有机统一,最终引导经济增长方式朝着可持续发展的轨
道前进。
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的产权关系是环境资源得以有效配臵和利用、 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费用、降低外部性影响的基 本条件。产权清晰的途径是建立有效率的委托代理关 系,并以法的形式明确产权关系,使设臵产权的收益 大于设臵产权的成本。同时,资源使用者向资源所有
者(国家)支付使用成本,使其使用自然资源和造成环
的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1.产权的定义和功能
作为现代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产权是经 济体制和法律制度赋予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权和相 应的利益的组合。简言之,产权就是财产及其相
应的权利。一般可以分为私有产权和共有产权两
个基本大类 。
产权规定了经济行为主体在稀缺资源使用中的地位以及 每个行为主体在与其他行为主体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规 范和不遵守这些规范时必须承担的成本。因此明晰的产权是 保证每一经济主体追求自利最大化参与全部经济活动的基础, 也是自然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用的关键。
今年南通长江水域未现“捕鳗大战” 2005年鳗苗自开捕以来,市场行情节节看涨,每条鳗苗
价格从春节前的3.2元涨至6.3元,高峰时窜到每条9元,为去
年同期鳗苗价格的3倍多。作为往年渔民捕鳗的必争之地—南 通长江水域,今年却异乎寻常的平静。
是何原因使长江南通段出现往年少有的平静?
一是自从江苏省海事局推行船舶定线制,清晰划定船舶 航路以来,渔民在主航道(乘潮进出的鳗苗大多集中在主航 道中)上捕捞属违法行为。 二是海事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发生在航道内影响
是未加明确界定的产权,它将带来“市场失灵”,导致很大的外
部性。
一般而言,不同产权与经济人之间的利益关联度也是有 差别的。往往私有产权与经济人之间利益直接关联,因此私 有产权本身就有对权利人进行财产保值增值的激励,而公有 财产由于与经济利益的间接关联往往受到轻视,从而导致产 权的低效率。另外在一定情况下混合所有权结构可能是一 种优于单纯的公有产权制度和单纯的私有产权制度的选择。
总之,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市场经过50余年的制度变 迁,至今尚没有真正走出公共所有、政府管制的计划供
给的模式,自然资源产权市场运行基本还停留在“公”
权市场阶段,“私”权进入和交易自然资源产权仅局限于 一些狭小的领域,整个自然资源产权市场还没有真正发 育起来。
第二节:公地悲剧及其产权成因
一 、“公地悲剧”到捕鳗大战
第一节: 资源产权
一、资源产权的内涵
根据产权的定义,资源产权是指所有和使用资源的 权利。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靠消耗地球 上的资源与能源来维持的。在人口稀少、生活水平低下 时期,人们消耗的资源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 盾不太突出。现阶段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发展
生产力与它们对环境状况的影响和自然抵御生产负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并不排斥政府 调控的作用,而是内在需要在宏观运行中对资源环境
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资源配臵由政府进行计划配臵,
在微观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去 引导、调节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生态环境行为,强 化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采用管理公共产 品的方式,保护好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
产权所必需的费用。
德姆塞茨曾经这样说明产权制度的起源:“当内在化
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将外部性内在化。内 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的革新、新市 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调整。……当社会偏好既 定的条件下,新的私有或公有产权的出现总是源于技术变
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只要管理自然资源的产权结构具有
境污染的经济人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限制其非 理性行为。
具体而言,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应着眼于以下几 个方面:
(1)多元化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系。
(2)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市场化。 (3)自然资源市场组织的建设和市场运行规则的规范。 (4)法律角度加强行政部门对公共资源分配权限及程序的制 度性规定。
公地悲剧的最恶劣后果远远不是“由于无人负责
造成资源损害或者无效率”,而是激励人们去破坏, 去毁灭。“捕鳗大战”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年一度的长江口“捕鳗大战”屡禁不止。江苏、 上海等省市的渔政部门,已对进入长江口的捕鳗船只
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并加强对海上船的安全管理。
因为连续10多年的狂捕滥捞,造成目前鳗苗资源的几 近枯竭。正如公地悲剧中的牧民,捕捞鳗苗的收益归 渔民自己所有,而由此带来的生态成本由公众承担。 在成本与收益不相称的情况下,必然出现无效率的状 态。
3、产权的含义:有三层含义: (1)它是人与物之间的归属关系,但其实质是依 附于物上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在资源无限供给或者零交易成本下,产权是 不起作用的; (3)产权表现为一权利束,它包括占有权、使用 权、收益权等方面。 4、产权的性质:(1)完整性。 (2)可分性。 (3)有限性。 (4)产权与不同的契约安排之间 不存在单项联系,既不同的产权可以采取相同的 契约安排,相同的产权制度也可以对应于不同的 契约安排。
船舶正常通航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反应快,处臵果断。
作者:顾立刚 丁亚鹏 来源:新华日报,2005-3-14 /xhby/content/2005-03/14/conten成因分析
诺思认为:解决史前人类所面临的公有财产的两 难困境的办法就是建立排他性的公有产权。当动植物 相对人类人口的需求还算丰盛的时候,就没有激励机 制去承担因建立对动植物的产权所产生的费用。只有 在稀缺性增大的过渡时期,才值得去承受建立和行使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能长期保持资源再生能力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