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是重要的教师行为之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
●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心声。
●“观察不应该因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展开并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应该将其作为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需要的起点”——《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推荐书目● 1.(美国)本特森:《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 2.(英)莎曼等著,单敏月、王晓平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3. (英)Sheila Riddall-leech 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观察儿童有何困惑?●看录像片段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第一章简介一、什么是观察●1、定义●2、对象●3、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4、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5、专业的观察能力有哪些●6、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目的1、定义●观察(observe):即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感官获取信息,理解其意义,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运用这些信息。
(书上)●观察: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补充)2、观察对象●人●事●物3、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
●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感官或仪器●收集客观资料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运用人的感官来收集资料。
●二个是运用各种能够帮助收集观察对象资料的仪器或工具来收集资料。
第二个要点:自然状态●所谓的自然状态,也就是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控制,使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
然而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或者增强观察的有效性或效率,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着要做一定的人为控制。
所以这里的自然状态并不是完全自然的,某些对情景进行一定控制的观察,也属于这个范畴。
●比如,为了观察儿童的依恋,人为地设置了一种情景。
第三个要点:有目的、有计划●为了提高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一定是事先有目的的,明确此次观察的任务,及观察的步骤。
而不是想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想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
如果没有观察目的和计划,随机地选择观察对象,难以说明或解决一个固定的问题。
这也就和日常的观察没有什么区别了。
4、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表1:一般观察与专业观察的区别●举例:教师评价语言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表)5、专业的观察能力有哪些●(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2)追求可靠资料的态度;●(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6)分析行为意义的能力;●(7)用语词下操作性定义的能力;●(8)提出假设的能力等。
6、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目的●(1)了解幼儿、评价幼儿、检查幼儿的发展状态。
●(2)筛选出特殊幼儿,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怀。
●二、为什么观察如此重要?1、一般性原因●观察能力有助于有效履行保育者、看护者、早期教育、家长的职业。
2、特殊原因●二十多年前,古德温和德里斯科尔总结了观察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年幼儿童语言和概念不成熟,不方便用其他方法●其次,儿童不像成人一样,把正式的测验程序看得非常严肃认真。
●第三,年幼儿童感觉到被观察所带来的危险和焦虑相对小。
3、儿童观察的主要功能或意义●第一,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发展。
●第二,观察法可以更好地评价儿童,反映儿童的真实水平。
●第三,观察是建构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和教育方法的第一步。
●第四,观察是给孩子正确指导的第一步。
●第五,观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
●第六,观察可以预防和解决教育中的其他问题。
三、理论与观察的关系●(一)案例说明解释和说明对于观察的意义●(二)课下自学重要的发展理论,以便对于儿童的行为观察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一)案例说明解释和说明对于观察的意义●1、37页案例讨论分析●2、39页案例讨论分析●马森和他的同事总结出来的四种解释水平●目的:促进我们把发展理论知识与观察技能整合起来◆三种解释水平:◆第一种水平:即时的。
◆根据即时的情景解释或说明儿童的行为。
◆第二种水平:历史的。
◆超越当前的情境而研究历史原因,即当前的发展依赖于以前的发展,而将来发展又依赖于当前的发展等等。
◆第三种水平:适宜的。
◆必须弄清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四种水平:进化论的。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作出解释。
●课后思考题第2题●(二)课下自学重要的发展理论,以便对于儿童的行为观察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结合教材41-42页的问题学习和分析第二章观察儿童的一般原则●一、了解观察的必备步骤●二、讨论隐蔽性对观察儿童的重要作用●三、职业道德在观察中的作用●四、明确观察的影响因素●五、认识观察中的三类错误●六、影响观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问题●七、对评价儿童行为价值的潜在危害性进行分析●八、区分各种类型的群体一、了解观察的必备步骤●1、确定观察目标●2、确定观察场景●3、确定观察重点●4、确定观察时间●5、确定观察谁●6、确定怎样记录(检核表、持续记录、叙述性描述、事件描述、时间抽样等)●7、确定怎样得出解释●8、确定观察地点●9、确定在观察场景中自己做什么二、讨论隐蔽性对观察儿童的重要作用●(一)为什么要保持隐蔽观察?参与式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二)两种环境:●一般环境●发展性环境●(三)保持隐蔽观察的困难●(四)怎样保持隐蔽、什么时候保持隐蔽三、职业道德在观察中的作用●1、职业道德与保密●2、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3、职业行为四、明确观察的影响因素●1、敏感性和意识●2、疲劳、疾病和身体不适●3、自我或个性的影响●4、控制偏见●5、场景或情景的影响五、认识观察中的三类错误●1、漏记●2、多记●3、变序六、影响观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问题●1、客观描述●2、解释(推理或说明)●3、评价七、对评价儿童行为价值的潜在危害性进行分析八、区分各种类型的群体●(一)群体观察的局限性●(二)群体要素●1、成员的特征●2、成员的行为●3、群体的情境特征●4、群体事件(三)群体观察的方法●“教师始终知道每个儿童群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群体或班级与个体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阿尔米和吉尼希(Almy & Genishi,1979)●群体是环境的一部分。
(三)群体观察的方法●案例分析(65页)●思考:●如何解释这两种不同的情境中儿童的行为?(三)群体观察的方法●(请结合案例举例说明)●第一种方法:把儿童看做一个个体,集中关注每个儿童的行为。
●第二种方法:也是观察儿童个体的行为,但要把个体行为放在所发生的群体框架中。
●第三种方法:主要观察群体本身,较少关注单个成员的行为,更多关注的是被观察的几个儿童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
●总之,儿童的行为可能受到群体的重要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总是那么明显。
●有一些儿童很少参与同伴的群体活动,似乎更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和精力集中于取悦成人。
——阿尔米和吉尼希(Almy & Genishi,1979)☞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的观察课题:●1、善于取悦成人(教师)的儿童。
●2、处于不同同伴地位的儿童的行为观察。
●3、儿童的择伴行为。
(四)群体观察的目标●思考:●如何确定群体观察的目标?(四)群体观察的目标●思考:如何理解“在情境中观察儿童”的必要性?●分析和理解:☞1、儿童的行为是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必须结合情境分析。
☞2、儿童的社会属性(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决定了他们在不同群体中的地位和行为也各不相同。
☞3、举例说明:如儿童的领导者和追随者行为。
(四)群体观察的目标●观察群体的目标取决于你想了解什么,可以考察儿童在不同群体中的行为差异。
群体观察需要理清几大问题?●第一,不同情境和不同群体中的领导者是怎样产生的?●第二,某个群体的领导如何变化?●第三,某名儿童如何展现他(她)的领导才能?●第四,某名儿童在所有情境中多是领导者,还是只在某些情境中如此?●第五,当一名儿童试图成为一名领导者时,其他儿童有什么反应?●第六,有些儿童想当领导,但失败了,你能否确定他的具体行为或方法?●第七,什么原因使其他儿童不愿付出那些想当领导的儿童所付出的努力?●第八,什么样的行为或方法对某名儿童最有效:●群体行为模式研究(频次检查表,见附录v)●可以记录和观察区域布置的问题等,以便为下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依据。
●千万不要错误的解释儿童的行为!(举例说明:乔纳森的案例)●群体和群体内的个体行为是理解儿童的重要方面。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观察目标。
论文和书稿推荐:第4章方法、行为、计划、情境一、方法●“如何做”二、行为●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三、计划●首先要有整个计划四、情境●场景:setting,76页●情景:situation,76页●情境:Context,包括场景和情景,77页第5章观察和记录方法简介●一、八大观察和记录方法●二、观察方法的基本特征一、八大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抽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核检表●8、等级评定量表二、观察方法的基本特征(一)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正式观察(formal observation method):高度结构化的方式完成。
“被控制的”。
●非正式观察(informal observation method):也称为自然主义观察,是一种非结构化的、不十分精细的观察方法。
并不意味着可以牺牲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开放性对封闭性●区别在于它们是否保留“原始数据”(三)选择度(degree of selectivity)●与开放性和封闭性密切相关,它决定你可以观察和记录多少目标行为。
(四)推论与解释●推论,inference,83页●解释,explaination思考题●85页事件取样观察法Event Sampling事件取样法的内涵事件取样法的实施实施1:确定要观察的行为实施2:下操作性定义⏹定义:幼儿经常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客观条件和社会行为规范和周围人的正当要求,非要达到自己目的的不加约束的行为。
⏹将观察的行为或活动给予详细、明确地说明、规定,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通过预备性观察发现:不服从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的正当要求,犯错误不承认,抢别的幼儿的玩具,玩时争先、争座位,以及破坏性行为和支配别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