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1)国家代替地方控制社会最重要的稀缺 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生存发展的机会及 信息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就业机会和得 到生活必需品配给的机会。
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细胞。
——城市的单位制与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是改革前 ——户籍制度固化了城乡结构
(2)国家禁止民间力量的整合、凝聚,禁止任何 独立的、不受国家控制的社会组织的出现。
人口》,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大佛的“眼泪”
关键词
浮夸风 大炼钢铁 公社食堂 苏联“逼”债?<对外援助 粮食出口 密植、深耕 信息封锁 “反右倾”斗争
1958年9月,安徽繁昌, 女孩坐在稻穗上。报 道称:五亿农民创造 了惊人的奇迹,粮食 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 古今中外没有的纪录。 坐在密铺的稻穗上, 就像坐在厚厚的地毯 上一样。
D(-1,-1)
罪犯的攻守同盟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 为单方面交代的诱惑总是存在的。 都不交代(D)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收益是 平分的,此时就有人搭便车,希望不付出 相应的代价就获得共同创造的收益。这样, 另一方必将遭受重大损失,这恰恰是因为 他采取了合作的策略。
在隔离拘禁的情况下,囚犯之间难以进行 沟通。警察的暗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选择D,两人必须有一种强迫性的患难与共 关系,或者双方此前曾反复多次选择。 A是公害物品,如果不采取合作的策略去避 免,两人都会遭殃。
一、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任何人的福利增加均不以其他人的福利减 少为代价,而是以他人的福利增加为条件, 人们就会和平地在一起合作。
通过公共权力克服不合作
(一)理论界定
权力:Power, 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 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韦伯)
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 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 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 约能力。
大饥荒: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也是人类历史承平年代的空前悲剧。 思考:大饥荒时的中国,农民为何沉默?
2、国家内部权力配置
党的权力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处 于从属和摇摆的地位。
(1)在权力结构中,行政管理系统的地位一直不 稳固。 (2)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是在战争中发 展起来的。 (3)政治控制的能力很强,但实施政策的能力却 有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化。
在既定的奖惩制度下,两人都不交代罪行, 只判1年; 两人都交代,根据数罪并罚和坦白从宽原 则,两人被判5年;
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根据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原则,检举有功的将被免于起 诉,另一方被判8年。
囚犯乙 囚 犯 甲 交代 交代 A(-5,-5) 不交代 B(0,-8)
不交代 C(-8,0)
1958年,湖北孝感 县号称亩产早稻2 万斤的试验成功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和饥荒研究专家阿马 蒂亚•森认为,绝大多数饥荒的起因不仅是 因为食物产量下降,也因为不合理或者是 低效的食物分配,而且通常结合着对于问 题严重程度认识的信息匮乏或者干脆是有 意的误导信息。 在大饥荒中,城镇居民享有定量的口粮。 在农村,因为新的集体经济,农村的下级 官员因抢着虚报他们公社收获产量,而留 给当地农民远少的剩余。
[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1)专断性权力:国家精英可以在不必与市民社
会各集团进行例行化、制度化讨价还价的前提下 自行行动的范围。
(2)基础性权力:国家实际上渗透市民社会、在 其领域内有效贯彻其政治决策的能力。
类型: (1)两种权力均弱型:中世纪的西欧国家。 (2)强专制权力弱基础性权力型:中华帝 国、罗马帝国。 (3)弱专制权力强基础性权力型:西方近 代以来的官僚制国家。 (4)两种权力均强型:当代的极权国家。
按照叶剑英的说法,“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 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高屹:《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武汉出版社, 1999年8月版,第36页。)
大饥荒(1959-196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 年》载:“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人口减少一千 万” 美国学者麦克法夸尔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说:“据估计,这几年增加的超过正常死亡率的 死亡人数为1600万至2700万。”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 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 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 在市场交易中的启示是,合作共赢。
如何打破囚徒困境: 1、理论上博弈的无限次 2、建立公共权力机构解决合作难题。 公共权力机构有两个特性: (1)公共性:可以代表一定范围的人的公共利益, 并以促进公共利益之名,协调各政治势力之间的 冲突和矛盾。 (2)强制性:可以强制地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 博弈结构,消除政治势力不合作的根源。
(二)现实分析
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人口与资源 的矛盾?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市场性的资源配置方式: 1、经济市场 “看不见的手”、互惠自愿公平的交易 =“我不负人,人不负我” 特征:有福同享 理论结果: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人能够 通过损害他人而改善自己的处境)
2、政治市场 自由的、非制度化的、随机的却可能是强 制的或欺骗性的交易 “霍布斯状态”—“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 我” 特征:用权力掠夺资源
“原子化”的民众,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独立的中
介环节完全消失。单位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的派出 机构,因此国家与社会之间是直接互动的,并且 这种互动往往是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民众虽然能 够通过组织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但却鲜有效果。
但是,这种权力配置并非铁板一块,从属 于国家的各种组织并非只是简单地执行上 级命令,他们也经常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 量的变通和博弈。
(1)国家组织之内的配置 横向:立法、行政、司法 —掌权者人数的多少 纵向:中央与地方关系 —封建制 —中央集权制
四、当代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
(一)改革之前的结构
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稀缺资源高度垄 断,低水平的科层化,组织运作方式上强 调彻底动员式的群众运动。
1、国家与社会之间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 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 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几个数字
据统计,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干部中,被立案审 查的占干部总数的17.5%。中共中央、国务院副部 长以上、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的 占这一级干部总数的75%。(马立诚、凌志军著: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今日中国出版 社,1998年3月版。第91-92。)
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实际并非高度集权的金 字塔结构,而是“蜂窝状”的权力结构。
认识“文革”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 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 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 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 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 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征税能力比较:晚清帝国与同期的英国
集权政府与强政府不是一个概念。
传统的君主官僚制国家是一种自主性强的 国家,但是国家能力较为虚弱,在面临内 外压力时不能有效动员相关资源来贯彻自 己的意志,从而走向解体。 首先需要扩大权力,才能谈得上限制权力。
饥荒最为严重的省份四川更是风调雨顺,然而错误的 分配政策,使四川省大部分粮食用于调配往安徽等灾
情严重省份,而本省留存粮食尚不足四川省总产出的
10%,使得四川发生了惊人的饥荒。(夏明方:20世 纪中国灾变图史(上下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
非正常死亡人口为940.2万,占灾前人口(7191.5万) 的13.07%——曹树基:《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
——铲除宗族、宗教、秘密会社等组织,铲除了传 统的民间社会势力。
——家庭在强大的公共权力面前也具有了公共性质。
——各种组织、派别被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地主、
资本家、知识分子;民主派别、工会、妇联、青
年团、学联)
这样,任何社会力量都被纳入国家控制的轨道, 整个社会政治权力结构变成了国家、单位(公社) 和民众三层结构。 国家面对着可以通过单位等基层组织直接控制的
在政治市场中,由于互害性行为的交易成 本非常高,所以人们往往组成特定组织, 从而增强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抵制他人或组 织害己的能力,同时也增强自己损人利己 的能力。
二、政治权力的功能
(一)“囚徒困境”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 不同的屋子里单独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 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如果两个人均不 交代,那么,警察只能根据现有的证据判 处1年监禁。 为了使罪犯得到应有惩罚,警察把两人隔 离审查,并告诉他们:抗拒从严,坦白从 宽,揭发有功。两个囚犯就陷入了困境。
国家政治权力 (1)个人很难选择国家 (2)国家合法地垄断使用暴力的权力 特点:(1)强制且无偿征税 (2)禁止或允许的优势 (3)节约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 (4)克服搭便车
悖论:政治秩序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权力, 而强有力的政治权力很可能因被滥用而损 害公共利益。
三、政治权力的配置
蛇:凡事最重要的是摆姿态。这些年,我虽然本性不 够,但关键时候我一蜕皮,人们就不好说三道四了。
乌贼:要我说,当领导最大的法宝就是遇到麻烦,要 善于把水搅浑。 喜鹊:俺的心得最简单不过,就是把报喜不报忧当成 汇报工作的唯一准则。 Nhomakorab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