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煤矿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目录 (2)前言 (3)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4)1.1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4)1.2评价标准 (5)1.3评价工作等级 (5)1.4评价因子 (6)1.5环境保护目标 (6)2项目概况与主要建设内容 (7)2.1交通运输条件 (7)2.2矿井 (9)2.3选煤厂 (10)2.4技术经济指标 (10)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1)4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13)4.1环境空气 (13)4.2地表水 (14)4.3地下水 (15)4.4固体废物 (17)4.5噪声 (17)4.6生态 (18)5环境经济损益 (22)5.1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估算 (22)5.2环境效益分析 (23)5.3社会效益分析 (23)5.4经济效益评价 (24)6结论与建议 (25)6.1结论 (25)6.2建议 (27)前言河北省临漳县煤矿隶属临漳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北安庄乡,是临漳县在异地经营的国有地方煤矿。
该矿始建于1970年,经1973年的改扩建和1983年的补充建设,最终形成一个年产30万吨的矿井。
经过30多年的开采,矿井-150m 水平以上的剩余储量不多,且均为零散块段,贮存条件较差,不能形成较大生产能力的采区。
同时由于临漳县煤矿井田内原有的小煤矿(现已关闭)曾对该资源进行过破坏性开采,致使本矿原-150m以上水平通风、提升、排水、运输和井下供电系统等主要工程彻底损坏,原井底车场、变电所和水仓等硐室严重变形,不能恢复,原矿井于1999年停产,至今未生产。
临漳县煤矿深部资源储量丰富,煤层厚,开采条件较好,为了合理开发-150m 水平以下的资源,恢复矿井生产能力,临漳县煤矿于2003年自筹资金在-265m 水平新建一对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的立井。
但由于资金问题,新建立井仅施工至300m左右,未能按时完工投产。
近两年,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临漳县煤矿综合考虑井田资源储量和矿井生产条件,拟将矿井的生产能力扩建为45×104t/a,并配套建设入洗原煤30×104t/a的选煤生产线一条。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能最大限度的盘活和利用原有国有资产,还能解决约500人的就业安置问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受临漳县煤矿委托,邯郸市瑞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原峰峰矿务局设计院)于2004年10月编制完成了《河北省临漳县煤矿改扩建项目申请报告》,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冀发改能源【2006】202号文,报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
国家发改委以能煤函【2006】21号文,原则同意临漳县煤矿改扩建项目的申请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河北省环境保护局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洛临漳县煤矿于2006年9月19日委托我院承担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对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在收集资料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2006年10月编制了《河北省临漳县煤矿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承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1.1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紧密结合煤炭工业及项目所处地区的特点,以翔实、细致的基础资料与数据为基础,按照导则的要求展开评价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和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方针,推行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着眼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判断、预测、选择和导向”功能是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与指导思想。
1.1.2指导思想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评价工作以工程分析为龙头,以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清洁生产水平、总量控制为关注点,对项目在建设期、生产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以预测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落脚点,以现状评价的数据为依据。
选取实用预测模式,治理措施可操作性强,结论明确。
报告书编写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1.2评价标准1.2.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地表水环境: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农灌用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6)。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
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4和表5的相关标准;锅炉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污废水:矿井工业废水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1、表2和表3中的标准;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标准限值。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有关规定。
1.3评价工作等级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地面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低于三级;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生态环境评价级别判定为三级。
1.4评价因子本评价选取以下因子作为评价因子,见表1-1。
表1-1 评价因子一览表1.5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开发建设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位受煤炭开采引发地表沉陷所影响的土地与植被、地表水体、地下水资源、村庄等地面建筑物以及工业场地四周受项目排污影响的敏感目标等。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2。
表1-2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2项目概况与主要建设内容矿井生产能力为0.45Mt/a;选煤厂规模为0.30Mt/a。
项目组成见表2-1。
2.1交通运输条件河北省临漳县煤矿位于周庄井田中部,东距邯郸市30km,西北距邯郸环形铁路武安车站7km,东北距康城车站5km。
改扩建工程的工业场地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张粟山村东600m处。
另有进场公路与武峰公路相接。
表2-1 项目组成表2.2矿井本井田境界南以V-V线与成安煤矿为邻,东以F7断层与周庄矿相邻,西以F1断层为界,北界原来以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300m)为界,后经批准扩至F23断层为界。
井田走向3.0km,倾斜1.45km,井田面积3.70km2。
根据矿井实际采掘情况,地质资料核定的矿井保有储量45.764Mt,井田可采储量为16.417Mt。
考虑资源、储量及开采条件,本次改扩建拟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0.45Mt/a。
矿井掘进煤占5%,回采率95%。
矸石系数10%。
全矿井服务年限为26.06年,其中2号煤为16.42年。
由于开采深度较大,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单水平上下山开采。
根据现有井筒位置及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水平确定为-275m。
箕斗装载水平设在-306m,撒煤清理水平标高为-310m。
根据井田构造及煤层赋存状况,设计将井田划分为四个采区,开采顺序依次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和四采区。
一采区和二采区位于采区中部,三采区位于F20和F91断层西侧,四采区位于F30断层西侧。
采区上部车场采用平车场或甩车场,采区中部车场采用甩车场,采区下部车场采用平车场。
一采区投产初期煤层赋存条件相对简单,可实现一级排水,紧邻井底车场,运输距离近,通风条件简单。
因此设计一采区作为首采采区,其浅部第一区段作为投产工作面。
设计确定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空区管理为全部跨落式;回采工作面装备为综采。
其采区回采率为75%,工作面回采率为95%。
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2.3选煤厂综合考虑煤炭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和现有建厂条件,选煤厂规模确定为年入选原煤30万t。
选煤厂主要包括筛分楼、主厂房、物料仓、煤泥沉淀池等建构筑物。
选煤厂与矿井在同一个工业场地内,与矿井主提升系统紧密相连。
矿井原煤可以通过带式输送机直接运至选煤厂入选。
井下原煤经胶带输送机转载至筛分楼进行准备筛分,+50mm块煤直接入仓,50~0mm原煤直接通过胶带运输机进入主厂房。
主厂房设原煤缓冲仓,仓下通过给煤机将原煤给入跳汰机进行分选,选后矸石和中煤经两台斗式提升机脱水后,再经胶带运输机转载后落地贮存。
跳汰机溢流进入精煤分级脱水筛(筛孔13mm、0.5mm),分级后的洗混块和离心脱水后的末精煤分别经胶带运输机转载入精煤装车仓。
洗混块煤在仓上分为洗中块和洗小块。
选后产品均由汽车通过公路外运。
根据确定的入选上、下限,由于原煤全部入洗,选煤厂采用混合跳汰分选工艺,入选上限为50mm,下限为0mm。
选煤水经双层分级脱水——离心脱水后,筛下水直接进入主厂房外煤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
2.4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