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资料(全)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饲料添加剂: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物质的总称。

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目的包括:①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②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③增进动物健康,改善畜产品品质等;④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简称预混料。

“料精”预混料成分:除了各种添加剂外,还包括钙、磷、食盐等常量矿物元素,这些成分与蛋白质饲料及部分谷物饲料混合即成料精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综合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技术包括:分离提取技术、化工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四大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法与化工生产相比有以下的特点:1、微生物一般特点(繁殖快、易于变异、易于培养)2、生物学特性(所有中间步骤在细胞中完成,合成复杂化合物容易)3、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4、原料便宜,易于选材5、投资少,成本低6、有利于环保基因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产品、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第三章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其他营养性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作用:①改善饲料氨基酸平衡,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②改进肉的品质;③促进钙的吸收;④抵抗应激症;⑤提高抗病力;⑥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⑦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

※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氮排泄对环境的污染赖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

蛋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蛋氨酸(DL型)或其衍生物。

※动物对L型蛋氨酸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比D型高,D型要经异构酶转化为L型蛋氨酸后,才能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色氨酸添加剂:DL-色氨酸对猪的相对活性是L-色氨酸的80%,对鸡是50%~60%。

苏氨酸添加剂:在以小麦、大麦等谷物为主的饲料中,苏氨酸的含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故需要添加。

常用的添加形式为L-苏氨酸维生素A添加剂:如果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过低时,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红质,从而导致功能性夜盲症。

维生素D添加剂:猪对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利用率相同,而家禽对维生素D2的利用率仅是维生素D3的1/30~1/40。

因而对于家禽来说只能用维生素D3。

※维生素D缺乏家禽产软蛋,蛋壳变薄,甚至停产。

※无论补充多少维生素D也不能补偿钙和磷的严重缺乏。

维生素E添加剂:亦称生育酚,其α-生育酚具有吸收氧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抗氧化特性,常用做抗氧化剂,用以防止脂肪、维生素A等氧化分解,但能被酸败的脂肪破坏。

※维生素E粉剂由DL-α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加入适当的吸附剂制成,一般有效含量为50%。

维生素B1添加剂:可预防多发性神经炎、共济运动失调、抽搐、麻痹、头后仰、生长受阻、采食量下降、腹泻、胃及肠壁出血、水肿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添加剂:日粮中补充维生素B2可防止鸡的蜷爪麻痹症、口角眼睑皮炎,以及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生长受阻等症状。

胆碱添加剂:可预防胫骨短粗症、脂肪肝的发生;※胆碱对其他维生素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最好不要将胆碱加入到1%的预混料中尼克酸添加剂:日粮中添加尼克酸添加剂可预防因尼克酸缺乏引起的糙皮症、皮肤生痂、黑舌病、脚和皮肤鳞状皮炎、关节肿大、胃和小肠黏膜充血、结肠和盲肠坏死状肠炎以及孵化率降低等症状。

维生素C添加剂:维生素C还可增强机体抗病力和防御机能,提高抗应激能力。

钙和磷补充料:没有经过高压蒸煮而制作的骨粉为生骨粉,含有多量有机物,容易腐败,质地坚硬,不易消化,不宜做钙磷饲料用。

※在配置畜禽日粮时,首先需要考虑添加的矿物元素就是钙和磷。

牛(2-1):1;猪(1.5-1):1;鸡2:1钠和氯补充料:当日粮中食盐过多、且畜禽饮水受限制或者肾脏功能异常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含铁添加剂:各种铁盐的生物效价不同,无机铁盐中硫酸亚铁生物利用率高,是饲料补铁的重要来源之一。

含铜添加剂:硫酸铜水溶性好,生物利用率高,是首选补铜剂之一,也是评价其他补铜剂生物利用率高低的标准之一。

※各种铜盐的生物效价不同,对于猪和鸡而言,无机铜源中硫酸铜最好,碳酸铜、氧化铜次之。

对于反刍动物则以氧化铜最好,硫酸铜、碳酸铜次之。

有机酸和氨基酸的铜络合物的生物学效价均比铜的无机化合物好,但价格较昂贵。

含锰添加剂:日粮缺锰时,雏鸡发生“滑腱症”。

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指加入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效率、保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

*药物饲料添加剂: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等。

饲用抗生素:包括促生长类抗生素和用于加药饲料的抗生素。

前者是指那些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抗生素。

后者主要用于治疗,即动物在疾病状态下使用的饲料,可以在有兽医处方的情况下加入某些抗生素。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1、影响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2、影响肠壁的组织结构,促进养分吸收;3、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饲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①干扰细胞壁的合成;②改变细胞膜通透性;③影响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④抑制核酸合成。

饲用酶制剂:大多属于助消化的酶类饲用酶制剂作用: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强化消化);消除、降解日粮抗营养因子和消化内源酶不能消化的养分。

作用机制:①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养分消化率;②降低消化道食糜黏性,减少疾病的发生;③消除抗营养因子;④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由于饲料成分的复杂多样,因此饲用酶制剂一般都是复合酶制剂。

※小麦和黑麦中的非淀粉多糖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而大麦和燕麦中主要是混合交联的β-葡聚糖。

要充分发挥酶的作用,必须根据日粮中的底物选择对应的酶制剂。

※一般的说,消化功能越简单的动物,酶制剂的应用效果越明显。

在禽上的应用效果好于猪,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不太明显,幼龄反刍动物的效果好于成年反刍动物。

益生素:(狭义)指益生菌,即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我国又称为微生态制剂或饲用微生物添加剂。

广义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统称生产益生素菌种应具备的特点:①无病原性,无毒性,无毒副作用,不与病原微生物产生杂交种;②体内外繁殖速度快,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③能在低pH的无机酸、有机酸及胆汁的环境中存活,并定植在胃肠道内;④能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等肠道致病菌的抑制物;⑤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⑥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根据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寡糖分为功能性寡糖和普通寡糖两大类。

※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化学益生素主要指功能性寡糖,如寡糖、乳果糖益生素的作用机制: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长;②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修饰肠道微生态系统;③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

*酸化剂的作用机制:①降低日粮、胃肠道pH和提高酶活效应;②改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效应;③直接参与体内代谢效应。

※在仔猪早期断奶后的1~2周内酸化效果明显,3周以后效果逐步降低,4周以后基本没有效果。

中草药:一般泛指草本植物的根、茎、皮、叶和子实,也包括一些树、乔木和灌木的花和果。

特点:①天然性;②多能性;③无毒副作用;④无抗药性。

饲料抗氧化剂:指凡是能够阻止或延迟饲料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

作为有效抗氧化剂的标准:①与自由基的反应速度比其他物质(油脂、维生素等)要快;②应形成在正常贮存条件下稳定的产物。

饲料调制剂:指饲料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饲料性状(形状、混合均匀度和软化状态等)而添加的物质,饲料调质剂:指能改善饲料的色和味、提高饲料或畜产品感官质量的添加剂。

主要包括着色剂和诱食剂。

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特殊添加剂。

诱食剂的主要作用:①掩盖饲料中异味,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加快动物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②诱食作用;③维持畜禽在应激状态下的采食量,提高应激或患病畜禽的采食量,有助于缓解应激或治疗疾病;④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⑤使饲料更具商品性;⑥有利于开发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调味剂包括:甜味剂、辣味剂和鲜味剂。

甜味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饲料的甜味,掩盖饲料中原有的不良味道,提高动物的采食量第五章预混料的载体与稀释剂载体:指能够承载微量活性成分,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性的可饲物质。

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料,它可以稀释活性成分的浓度,但微量组分的物理特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稀释剂不起承载添加剂的作用。

从粒度上讲,它比载体更细,颗粒表面更光滑,流散性更好。

※水分:一般要求载体和稀释剂水分控制在8%~10%,最高不超过12%,药物和维生素载体的水分不应高于5%。

※当对载体或稀释剂粒度的要求与其他特性要求发生矛盾时,一般认为首先应满足对粒度的要求,而适当牺牲一些如流动性等的特性。

※载体和稀释剂一般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

有机载体:通常是指那些含粗纤维较多的植物及粮食副产品。

第六章添加剂预混料产品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有效性;②先进性;③安全性(动物、畜产品、环境);④经济性;⑤方便性;⑥精准性。

*安全性包括3个方面:一是要保证对动物的安全。

添加剂品种的选择和剂量的使用,不会造成动物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二是对畜产品的食用安全,设计、生产、使用添加剂预混料产品中的药物、重金属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量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人食用畜产品后对健康无害;三是要考虑添加剂预混料产品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优良的产品使用后应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八章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猪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很高,对日粮中维生素D的吸收率很低,仅为20%~30% ※鸡合成胆碱的速度随日龄的增加而提高,成年鸡和产蛋鸡一般不易缺乏胆碱,但雏鸡对胆碱的缺乏相当敏感。

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1、抗生素的抗药性2、抗生素的药物残留问题3、对环境的危害第九章添加剂预混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衡量原料质量的指标:原料的真实性、纯度、生物有效性和卫生安全性等。

※药物标志:饲料产品中加进药物,应在商品名称后标志“加药”字样,字体醒目。

全面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等针对饲料而言,产品质量应从五个方面考核:1、营养性2、适口性3、安全性4、经济性5、适用性P213*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用来分析和防范食品(包括饲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