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饲料添加剂考试复习一. 名词解释1.饲料:广义是指能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保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饲用物质,包括农家饲料和工业饲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饲料一般是指工业饲料,也即狭义饲料的概念。
2.全价饲料营养完全的配合饲料,叫做全价饲料。
该饲料内含有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以及各种饲料添加剂等。
各种营养物质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能满足鸡生产需要。
可直接用于生产,一般不必再补充任何饲料。
3.药物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为了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抑菌促生长类等。
4.抗生素(antibiotics)系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
此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抗生素母核加人不同侧链(半合成抗生素)等,也均称为抗生素。
5.耐药性:是指随着某种抗菌药的使用,细菌表现对药物的不敏感性。
耐药性(Resistance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6.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二.填空Xg/1000kg1杆菌肽锌预混剂:每1000g中含杆菌肽锌100g或150g。
混饲犊牛10~100g(3月龄以下),4~40g(6月龄以下);猪4~40g(4月龄以下),鸡4~40g(16周龄以下)2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牛(哺乳期)5~40g,猪(哺乳期)2~40g,仔猪2~20g,鸡2~20g 3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成分每1000g中含杆菌肽锌50g和硫酸粘杆菌素10g。
猪2~40g(2月龄以下)、2~20g(4月龄以下),鸡2~20g(10周龄以内)。
4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成份] 每1000g中含磷酸泰乐菌素20g、100g、88g或220g。
猪20~100g(2月龄以下)、10~50g(4月龄以下),鸡4~50g5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粉诺氟沙星:活性成份]每1000g中含诺氟沙星90g和盐酸小檗碱20g或诺氟沙星25g和盐酸小檗碱8g。
鳗鱼1650g(诺氟沙星1350g+盐酸小檗碱300g),连用3天,,鳖495g/kg(诺氟沙星375g+盐酸小檗碱120g)6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预混剂:家禽250~500mg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沙啉预混剂活性成份] 每1000g中含盐酸氨丙啉200g、乙氧酰胺苯甲酯10g和磺胺喹沙啉120g。
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500g。
7氯羟吡啶预混剂:成份] 每1000g中含氯羟吡啶250g。
家禽和兔500mg8尼卡巴嗪预混剂:成份] 每1000g中含尼卡巴嗪200g。
鸡500~625g9环丙氨嗪预混剂:活性成份]每1000g中含环丙氨嗪10g或100g。
5g(以有效成份计),连用4-6周。
10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活性成份] 每1000g中含维吉尼亚霉素500g。
猪20~50g,鸡10~40g(16周龄以下)均以有效成分计11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预混剂:猪1kg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猪50~75g;鸡200~300g(以有效成分计),连用7日。
12抗菌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按使用范围分:抗生素(人兽共用~和动物专用~)、合成抗菌药物按抗菌谱分:对G+有效的抗生素;对G-有效的抗生素;对G+和G-有效且有较强的抗支原体作用的抗生素;抗G+和G-及酸性菌抗生素;抗G+和G-及部分螺旋体、原虫、支原体的广谱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多肽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抗生素;氨基苷类;化学合成类作用特点: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其他: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结核环脂酸的合成(异烟肼)联合用药效果: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三.简答1.全价饲料组成(能量、矿物质、蛋白······)全价配合饲料:能量饲料(60%-80%)+浓缩饲料(20%-40%):蛋白质饲料(15%-38%)+添加剂预混料(1%-5%):常量矿物质(1%-4%)+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非营养性添加剂(抑菌促生长剂、驱虫保健剂、抗氧化剂、防霉防腐剂、着色调味剂、增香诱食剂、微生物制剂、乳化稳定剂、流散粘结剂、酶制剂及其他)2.饲料添加剂定义及分类定义: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也定义为“为满足养殖动物特定需要而加入到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的物质”。
3.农业部目前允许使用及严禁使用的抗生素分类一)长期添加品种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黄霉素;吉它霉素;恩拉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维吉尼亚霉素;那西肽;阿美拉霉素二)阶段性添加品种磷酸泰乐菌素;硫酸安普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硫酸新霉素;磷酸替米考星;赛地卡霉素;甲砜霉素4.饲料添加剂的目的补充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饲料质量下降;促进生长繁殖,动物生产;保障动物健康;5.抗菌药物添加剂的作用机制抑杀消化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体内营养消耗;促进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营养物质的合成增加;抑杀某些致病菌,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治疾病。
降低小肠的重量和厚度,使肠壁变薄,有利于营养成份的渗透和吸收;对机体抗生长因子有抑制作用(如氨);减少消化道中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如挥发性脂肪酸),减缓肠道蠕动,延长营养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增进食欲,增加采食量,还可刺激脑下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发育。
6.黄霉素预混剂的作用机制理化性质:黄霉素又称黄磷脂素、班伯霉素,为无色、无臭的非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
在一般条件下都较稳定,但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易失效,在室温和中性条件下贮存两年,活性也不降低,即使置于100℃加热24h,其活性也只下降20%左右。
作用机制:黄霉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胞壁的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繁殖;黄霉素能影响肠道细菌的滋生,使肠道菌群的代谢活动变得有益于动物;使肠壁变薄,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率;保护肠道菌群的平衡和瘤胃pH 值的稳定。
7.抗菌剂的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其他1.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磺胺药2. 抑制结核环脂酸的合成:异烟肼8.抗球虫药物作用机制抗生素类(聚醚类)是提高虫体细胞膜对钾、钠、钙、镁等离子的通透性, 使细胞内外形成较大渗透压差,水分大量进入虫体细胞使其膨胀、破裂而死亡;磺胺类药阻断球虫的氨基苯甲酸和叶酸的代谢途径;氨丙啉干扰球虫的维生素B1代谢,从而阻断虫体细胞的糖代谢过程;吡啶类、均三嗪类等影响虫体的线粒体电子转运过程。
9.理想抗寄生虫药物添加剂的条件能抑制球虫最重要种类的发育、防止鸡发病和死亡。
无臭无味,适口性好,能改善病鸡的饲料转化率。
毒性小,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不损害其他动物或人类健康。
吸收少,在组织中残留小。
不吸潮,容易与饲料混合,不发生静电反应。
在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表现稳定,在饲料中和组织中易于准确地和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分析。
如果应用于后备鸡群时,在野外条件下不妨碍免疫力产生。
价格低廉,已获政府部门登记注册。
10.理想抗菌药物添加剂的条件抗病原活性强,促进畜禽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及其他生产性能效果显著;对动物体有益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在肠道中发生作用,其代谢物不被组织吸收,不残留在肉、蛋、奶品中而导致对消费者的危害;化学性质稳定,在饲料和消化道中不易被破坏而有效地发挥作用;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环境卫生无不良影响;毒性低、安全范围大,无致突、致畸、致癌等副作用;对饲料的适口性无不良影响。
四.论述(主要看文献,越能扯越好)长期使用药物添加剂的危害和影响(药残、耐药性、交叉感染)兽药残留的危害与成因危害一是危害人体健康。
兽药残留是人体的“隐形杀手”,长期食用会损伤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
如盐酸克伦特罗引起心悸、血压升高、肌肉震颤;促生长类激素导致内分泌紊乱,人体激素水平不平衡,出现儿童早熟,发育异常。
二是影响畜牧业发展。
滥用药物造成兽药残留,畜禽一旦发病,难以控制和治疗,致使发病和死亡率升高,饲养畜禽成本增高,严重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三是影响畜产品国际、国内贸易。
滥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将遭遇绿色壁垒,使畜产品出口受制,影响我国畜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损害国家荣誉。
原因一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使畜禽增重,或提高蛋白质比例.人为饲喂畜禽违禁药品.如增加蛋白质比例的B一兴奋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促长增重的激素类;减少畜禽活动量。
达到增重的安眠镇静类药物。
二是兽药使用不科学、不规范。
畜禽发病,~出现临床症状,在未确定病因的情况下,立即使用青霉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预防疾病,在饲料中大量重复使用药物;治疗时随意加大用药量,改变给药途径;不懂药理、药性。
三是认识不足。
对畜产品安全的认识停留在是否卫生、注水和检疫上,未把兽药残留作为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是监管不严。
对临近出栏屠宰的畜禽在兽药残留方面监督管理不严;对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药品管而不严。
五是缺乏与法规配套的兽药残留检验机构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不够完善。
中草药添加剂有无发展前景,能否取代其他添加剂?为什么?(作用特点、机制、国家政策、生产工艺、企业效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顾名思义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虽然有些学者将其归入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按国家审批和管理也归入药物类饲料添加剂,然而,由于中药既是药物又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基本具有饲料添加剂的所有作用,可作为独立的一类饲料添加剂,毛皮动物在野生状态下是自由采食中药药物的。
我国应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用来促进动物生长,增重和防治疾病。
西汉刘安著《淮南子.万毕书》载有麻盐肥豚(tun)法说“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chu),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hu),饲豚,则肥也。
”东汉人畜通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载有“桐叶饲猪,肥大三倍,且易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