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3,形而上学& 辩证法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2),三个世界: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是应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具体包括四大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现在两哲: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身不等于科学主义。

广义的科学哲学是一种试图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改造科学的思潮和运动,是科学主义。

主要思想:1)逻辑实证(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最终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领袖是石里克,洪谦,发言人:卡尔纳普;卡尔纳普认为哲学分为:形而上学,心理学,逻辑学;命题的意义= 实证它的方法:1、证实方法确定,2、不可证实是非科学的。

2)批判理性主义(否定主义,伪证主义)。

代表人物:波普尔;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认它,一个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可否认性,一种不能为任何可能事件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问题->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选择->问题2->……;命题分为可否证和不可否证,否证又分为已否认(排除)和未否认(暂时接受)。

3)历史主义。

库恩为代表。

“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它的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范式的制约之下,从事解题的活动;范式:语言、模型、工具、方法、信念;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无范式)-> 常规科学(有范式)-> 危机、反常-> 新的常规科学。

5,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比较统一的看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内容主要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科性质,作用1,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2,主要内容:1)自然观:解决第一类矛盾。

2)科技观:解决第二类矛盾。

3)科技研究方法论:解决两类矛盾的手段,方法和工具。

3,学科性质:实践哲学,鉴于哲学和科学之间,偏重于哲学,沟通科学与哲学的桥梁与工具。

4,作用:1)对哲学:a,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b,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c,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

2)对科技研究:a,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b,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c,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可以使还不成熟学科继续前进;d,自然辩证法还充当着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前史-古代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写作背景。

面临的哲学问题:1)新康德主义(唯心、科学问题)。

2)庸俗唯物主义(克劳修斯热寂说)。

2,写作阶段:1873.5.31-1876《反杜林论》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与体系结构。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分成六个部分。

1)第一部分,导言。

一篇论文,若干札记。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

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威信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3)第三部分,辩证法。

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

4)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

一篇论文《物质运动形式》,一篇札记《运动基本形式科学分类》。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解释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四篇论文,五篇札记,论述了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自然观:元素论、原子论、宇宙论方法论:数学、物理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结合一项成就)。

2,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3,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异同。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5,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简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一节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一、元素论-探讨物质组成1,起源于爱奥里亚学派1)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源”,哲学科学之父,科学之祖(2)阿那克西曼得:“无限者””,科学抽象之父(3)阿那克西米尼:火<-> 气<-> 土,a,彻底的唯物主义b,物质与运动统一思想c,量变到质变2)爱菲素学派(1)赫拉克利特:自然辩证法奠基人之一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b,一切皆流,无物常在2,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天(乾)地(坤)天地生六子: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洋(兑)二、原子论1,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L-D)(1)D首先提出“原子”和“虚空”的概念;原子是构成事物的本原,原子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2)特性:a,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场粒子,数量无限大。

b,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c,原子的性质都相同,但存在大小形状顺序位置的差异。

d,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形成事物的原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2,伊壁鸠鲁原子论。

伊氏原子论是对L-D原子论的集成和发展,不同点有三个方面:(1)最先提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

(2)原子不仅存在大小形状顺序位置等数量特征的差异,还存在重量的差异,所以原子有质的差异。

(3)伊氏提出原子论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由于自身重量而发生下降运动以外还有了偶然的偏斜运动,正是偶然的偏斜运动,导致事物形成和发展,客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的缺点,确立了偶然性在论证中的地位,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三、宇宙论1,四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远古文明到柏拉图时代;神话宇宙论。

2)第二个阶段:从柏拉图到哥白尼;科学宇宙论第一个模型;两球宇宙模型3)第三个阶段: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科学宇宙论第二个模型;无限宇宙模型;爱因斯坦:有限无界的模型,人能看到的最远的距离是自己的后脑勺,光的传播是曲线,4)第四个阶段:从爱因斯坦到现在;科学宇宙论的第三个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

宇宙是原始火球,又称宇宙蛋,体积小,能量无限,爆炸,只有一种元素,氢,高温高压下,核聚变,形成其他元素,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生命-> 人类社会,(达到一定程度,宇宙要收缩,人类社会首先消失)-> 生命->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自然界的变化相比人类社会变化很慢,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寿命,2,古代宇宙论1)古代西方a,泰勒斯:平地论。

b,阿那克西曼得:鼓状宇宙模型。

c,毕达哥拉斯:“数”是宇宙的本源,是秩序,是规则。

十是最圆满的,所以天体一共有十个。

2)古代中国a,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b,浑天说:张衡提出:天如鸡子(鸡蛋),地球是蛋黄。

c,宣夜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恒动不止,皆需气焉。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本质特性: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他万物的产生与发展,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例如: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源,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存在与演化,万物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古代学者们按世界的本源面目来反映,按照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直观性: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