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第九章 清算与交收
5
清算与交收的含义
三、清算与交收的原则
(一)净额清算原则 净额清算又称差额清算,就是在一个清算期中, 对每个结算参与人价款的清算只计其各笔应收、应付 款项相抵后的净额,对证券的清算只计每一种证券应 收、应付相抵后的净额。 净额清算又分为双边净额清算和多边净额清算。 双边清算是指对结算参与人相对于其每个交收对手方 的证券和资金应收、应付加以相抵,得出该结算参与 人相对于其每个交收对手方的证券和资金的应收、应 付净额。
29
我国债券回购交易的清算与交收
券款对付,指中央结算公司和债券交易的资金清 算银行根据回购双方发送的债券和资金结算指令于交 收日确认双方已准备用于交收的足额债券和资金后, 同时完成债券质押登记(或解除债券质押关系手续) 与资金划账的交收方式 见款付券,指在到期交收日正回购方按合同约定 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账户后,双方解除债券质押 关系的交收方式。
28
我国债券回购交易的清算与交收
(二)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的清算与交收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参与者的报价、交易 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中央结算公司为参与者提供托 管、结算和信息服务。 债券回购双方可以选择的交收方式包括见券付款 、券款对付和见款付券三种。 见券付款,指在首次交收日完成债券质押登记后 ,逆回购方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账户 的交收方式。
(一)证券交易所质押式回购的清算与交收
1.初始清算交收 2.到期清算交收 3.质押券管理 融资方结算参与人通过交易系统向中国结算公司申 报提交质押券,与中国结算公司建立质押关系。由中国 结算公司实施转移占有,并以融资方结算参与人名义与 中国结算公司建立质押关系。质押券欠库的,融资方结 算参与人的清算与交收
二、ETF认购的清算与交收
(一)基金认购方式 基金认购方式可分为网上现金认购、网下现金认 购、网下组合证券认购和网上组合证券认购4种方式。 网上现金认购是指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人指定的 发售代理机构,用交易所网上系统以现金进行的认购 。
(一)买断式回购交易初始结算 1.清算
2.资金交收和证券交收
32
我国债券回购交易的清算与交收
(二)买断式回购到期购回结算 结算参与人多笔应付、应收不做轧差处理,同一 笔交易不拆分交收。 国债买断式回购到期购回结算的交收时点为R+1日 (R为到期日)14:00。 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接受对同一笔交易的多次申 报,但以最后一次申报为准。参与人申报不履约后其 购回交收义务自动解除,相应的履约金不予返还。
9
结算账户的管理
一、结算账户的开立 二、结算账户的管理
10
结算账户的管理
1.结算备付金账户计息 中国结算公司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同业 活期存款利息率向结算参与人计付结算备付金利息。 结算备付金利息每季度结息一次,结息日为每季度第 三个月的20日,应计利息记入结算参与人资金交收账 户并滚入本金。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利率的,中 国结算公司统一按结息日的利率计算利息,不分段计 算。
15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16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一)清算交收 P265-267,共4点 (二)资金划拨
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利用PROP系统连接中国结算 上海分公司、资金划拨银行和结算参与人,实现资金 划拨指令的传输和对账,保障了资金划拨的效率。
17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证券交易 第九章 清算与交收
1 证券交易课件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清算与交收的含义 结算账户的管理 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B股的清算与交收 债券回购交易的清算与交收 交易型开发式指数基金的清算与交收 权证的清算与交收 融资融券业务的清算与交收
11
结算账户的管理
2.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
(1)最低背付的含义。最低备付可用于完成交收 ,但不能划出。如果用于交收,次日必须补足。
(2)最低备付的调整。根据各结算参与人的风险 程度,中国结算公司每月为各结算参与人确定最低结 算备付金比例,并按照各结算参与人上月证券日均买 人金额和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确定其最低结算备付 金限额。
6
清算与交收的含义
净额清算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简化操作手续, 提高清算效率。同一清算期内发生的不同种类证券的 买卖价款可以合并计算,但不同清算期发生的价款不 能合并计算;清算证券时,只有在同一清算期内且同 种证券才能合并计算。
7
清算与交收的含义
(二)共同对手方制度 共同对手方(CCP)是指在结算过程中,同时作为 所有买方和卖方的交手对手并保证交收顺利完成的主 体,一般由结算机构充当。 对于我国,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即中国结算公司 )是承担相应交易交收责任的所有结算参与人的共同 对手方。
二、滚动交收和会计日交收
滚动交收要求某一交易日成交的所有交易有计划 地安排距成交日相同营业日天数的某一营业日进行交 收。 会计日交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交易集中在 某一特定日期进行交收。 美国证券市场采取T+3,我国香港市场采取T+2 。我国内地市场目前实行两周滚动交收周期 。T+1滚 动交收目前适用于我国的A股、基金、债券、回购交易 等;T+3滚动交收适用于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
上海市场B股交收实行“净额交收”和“逐项交收 ”相结合的制度。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对境内结算参 与人的交易实行“净额交收”(有托管银行客户交易 除外);对境外结算参与人以及境内参与人涉及托管 银行客户的交易实行“逐项交收”。
22
我国B股的清算与交收
(一)净额交收 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对境内结算参与人的不涉及托管 银行的交易实行净额结算。 (二)逐项交收
34
我国债券回购交易的清算与交收
(三)履约金返还 履约金归属判定规则如下所示:
交收结果 双方均履约 融资方履约,融券方申报不履约 融资方履约,融券方无力履约 双方均无力履约 融资方申报不履约,融券方履约 双方均申报不履约 融资方申报不履约,融券方无力履约 融资方无力履约,融券方履约 保证金归属 退还双方 归融资方 归融资方 归风险基金 归融券方 归风险基金 归风险基金 归融券方 归风险基金
20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结算办法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 的交易,其结算规定具有特殊性:P270,三点。 清算交收流程: (一)清算 (二)证券和资金的交收
(三)证券和资金交收违约的处理
21
我国B股的清算与交收
一、上海市场B股清算与交收
33
我国债券回购交易的清算与交收
1.到期购回日(R日)。R日日终,中国结算上海 分公司剔除融券方已做不履约申报的交易后,按买断 式回购成交顺序自前往后逐笔检查各卖出证券账户中 标的国债是否足额。
2.到期购回交收日(R+1日)。中国结算上海分公 司在剔除融资方结算参与人已做不履约申报的交易后 ,按买断式回购的成交顺序自前往后逐笔检查其专用 结算备付金账户中是否有足额资金。
二、深圳市场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
算与交收
18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图8—3 深圳市场法人结算业务流程图
19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一)清算交收 P268-270,共4点 (二)资金划拨
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利用IST系统连接中国结算深 圳分公司、资金划拨银行和结算参与人,实现资金划 拨指令的高效传输和对账。
13
结算账户的管理
3.最低备付不足 若可用余额为负,应立即补足资金。
结算参与人资金交收账户每日(包括节假日)日 末余额扣减冻结资金后,不得低于其最低结算备付金 限额。如超过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结算参与人可以 申请将超出部分资金划入其指定收款账户。
14
我国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算与交收
一、上海市场A股、基金、债券等品种的清 算与交收
12
结算账户的管理
计算公式为: 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上月证券买入金额÷上 月交易天数)×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 式中:“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暂定为20%;“上 月证券买入金额”包括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A股、 基金和债券二级市场买入金额和债券回购初始融出资 金金额和到期购回金额,但不包括买断式回购到期购 回金额。
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对境外结算参与人的涉及托管银 行的交易实行逐项结算。
23
我国B股的清算与交收
二、深圳市场B股清算与交收
深圳市场B股清算交收模式与上海市场B股清算交 收模式略有不同。首先,上海市场B股实行“净额交收 ”和“逐项交收”相结合的制度;而深圳市场B股对境 内外结算参与人均实行“净额交收”制度。上海市场 允许托管行就其客户达成的交易作为结算参与人承担 交收责任直接与结算机构交收;而深圳市场不允许, 即托管行客户达成的交易,必须由客户委托的证券公 司承担交收责任。
融资方无力履约,融券方申报不履约
35
我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清算与交收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下简称“ETF”)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指经依法募集备案,投资 特定证券指数所对应组合证券的开放式基金,其基金 份额用组合证券进行申购、赎回,并在证券交易所上 市交易。
一、交收账户
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作为共同交收对手方,资金 交收账户即为结算备付金账户,用于包括ETF份额和组 合证券的资金净额交收;证券交收账户(指担保证券 交收账户,下同)用于包括ETF份额及组合证券在内的 待交收品种的证券交收,该账户与结算参与人的结算 备付金账户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二)清算和交收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清算是交收的基础和保证,交收是清算的后续 与完成 2.区别: 清算是对应收、应付证券及价款的轧抵计算,其 结果是确定应收、应付净额,并不发生实际转移;交 收则是应收、应付净额(包括证券与价款)的收付, 发生财产实际转移(虽然有时不是实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