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 自然灾害专题
(三)海洋灾害——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断层等海底突然变
动所引起的海水大幅升降而形成的巨浪。
(三)海洋灾害——赤潮
四、生物灾害
1、定义
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农林牧生物灾害
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各大洲的主要自然灾害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 洲 南美 洲 大洋 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 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 雪灾 干旱为主、蝗灾、沙漠化
地震的要素——“两点三线”
等震线
震中 震中距 震源深度
震源
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震级增加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分类为:
3级以下:微震(人无感觉) 3—5级:有感地震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地震的烈度
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高效记忆】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
群发性 多因性
突发性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自然灾害的危害
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 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 素。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 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
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又在 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2、分布:
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 原因:
到达云贵高原的冷空气已经减弱, 受高原地形阻挡,寒潮影响很小。 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
3、危害: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
群发性
复杂性 多因性
思考:以下实例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征: 实例l、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 实例l——突发性 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2——周期性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实例3——群发性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3.自然灾害的特征
特征 潜在性 突发性 周期性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者是相伴发 生 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上;某种灾害 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 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处灾害,同一事件可能由多种原因 引起
素
分 布 成 因
距离、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两大地震带
板块构造运动 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地质构造 地震通常沿断层活动带分布
(二)地质灾害——泥石流与滑坡
1、概念:
二、滑坡、泥石流
概念;产生机制及异同点
相同点
滑坡体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由重 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 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强
风暴潮
概念:是由于强烈大风扰 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 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成因类型 台风引起的 台风风暴潮 发生 季节 夏秋 季节 特点 来势猛,速 度快,强度 大,破坏力 强。 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地区 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 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受风暴潮 危害最重。
温带气旋引 起的温带风
不同点 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和 大小不同;②泥石流 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 与
暴雨 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 冰雪融化
不稳定
山地 斜坡
岩体和 土体 重力作用
沿滑 动面 整体 下滑
滑坡
山区 沟谷
特殊 洪流
泥 石 流
泥石流
1、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预防措施: 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等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例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一)气象灾害——寒潮
1、概念:
冷锋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 、雨
雪、冻害等现象。
【高效记忆】1.自然灾害的危害
自 然 灾 害 人畜伤亡 环境恶化 设施损坏 物质供应中断 生产活动停止 疫病爆发和蔓延 社 会 次 序 混 乱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
根据成因和特点:
自 然 灾 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农业灾害
概念、分布、危害、成因、防治
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二)洪涝
4、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社会稳定 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破坏。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工程: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 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蓄洪能力 非工程: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保险制度、 5、防治: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进 生物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 行。
影响 震级 震源 震中 地质 建筑物坚 深度 距 基础 固程度 关系 正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2、分布:
3、危害
4、防治
一、地震 概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 念 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而引起一 定范围内地面振动现象。 要 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素 地震能量大小 震 一次地震 级 只有一个 震级,有 地震破坏程度 烈 多个烈度 度 影响因 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
2、滑坡的原因
内在因素: 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 表形态 外部因素: 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 活动
2、分布:
危害与防御措施
滑坡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 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 员伤亡。
减灾规划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造成 人员伤亡。
监测
生物工 程措施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建立防护林体系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 防灾、减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典型分布区
灾害类型 干旱 多发区
华北、东北、西北、四川盆地
防御措施
非工程 措施 防御
防灾法律
减灾教育 减灾管理
锚固山体-防止滑坡、泥石流 技术工 程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
建筑工 程措施
建护坡支挡物-防泥石流
加固房屋-抗震 其他
(三)海洋灾害——风暴潮
1、概念: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 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厄尔尼诺等
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
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 大陆内部旱涝灾害,岛屿多地震火山
防灾减灾措施
对所有的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有: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 系统。 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 技术手段。如: RS、GIS等。 3.建立健全各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 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山喷发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海浪
生物灾害 森林火灾 病害 虫害 鼠害 农业灾害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盐碱化
(一)气象灾害——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1、概念: 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的一种现象
因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 现象。 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 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改善干旱区农业生 态环境 (例植树造林) 改进耕作制度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 —— 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 (或 B)、旱灾面积占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 (副高 )控制,盛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结构
2、结构与分类: 台风中心风力最大?对吗 热带低压 ——6-7级
热带风暴——8-9级 强热带风暴——10-11级 台风(飓风)——12级或以上
3、时空分布: 每年夏秋季节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粤、台、 琼、闽等沿海省区
4、影响: 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的灾害 对我国来说,可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 暂时消除酷暑 5、防治:
冬春 西南 连旱 地区御措施: ⑴干旱缺水危及农业生产。(农作物、林木死亡)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⑵人畜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营造防护林 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作物 ⑷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推广喷灌、滴灌 (5)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 等次生灾害 技术
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1)判断图中 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写序号)并说明依 据。(3分)
②区
(2)分析②、 ③两区旱灾季节差 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 春旱引发的最主要 的次生灾害及其监 测手段。(3分)
(一)气象灾害——洪涝
1、概念:洪水和雨涝
2、分布: 亚洲洪水最多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