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9 自然灾害【知识体系】【考点梳理】一、常见地质灾害分布、成因、危害二、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1.台风2.寒潮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
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寒潮造成的大面积降雪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寒潮冻害特指冬季严寒对越冬作物的冻害。
寒潮天气过程是高纬地区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使经过之地出现剧烈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当气温下降到0℃(冰点)以下或较长时间持续在0℃以下,就会引发越冬作物的植株体结冰而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株枯萎或死亡,严重的低温也能引起牲畜患病或冻死,造成严重的农牧业气象灾害,即寒潮冻害。
寒潮冻害主要是0℃(冰点)以下的低温造成植物组织冰冻而受害。
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低温导致细胞组织结冰是植物死亡之原因。
在寒潮过程中,最突出的天气是降雪(雨)、大风和剧烈降温。
冬季适量的积雪覆盖对于农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冻死害虫卵、减轻大气污染等是有益的,但寒潮带来过多的降雪,甚至连续数天或十多天的暴风雪,就会造成灾害。
在牧区,由于寒潮暴风雪而酿成的"白灾",牧草被雪深埋,牲畜吃不上鲜草,干草供应不上,造成冻饿或因而染病,发生大量死亡,对畜牧业危害很大。
三、滑坡、泥石流成因分析另外,各地质灾害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降水的条件及类型、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暴雨洪涝(飓风)等热带气旋的影响,成因分析需注意:是否位于台风的移动路径;海湾形状(喇叭口)会加剧台风的影响;陆地的地形条件(地形抬升会加大降雨量)。
(收入少)②华北地区季风气候的大陆性较为明显,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
(支出多) ③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需水量大。
(支出多)④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且污染较严重。
(支出多)3.我国的气象灾害多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分析气象灾害需结合锋面雨带的推移。
如下表所示:五、河流洪涝灾害成因分析1.产生原因:河流来水量大,宣泄不畅。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地形地势特征)。
(1)气候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以我国为例,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
(2)水文水系原因:①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②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③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A.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海河);B.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①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②异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易形成洪峰;C.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D.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地形原因: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床抬高;b. 围湖造田→湖泊湿地调蓄洪水能力减弱;c.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的三门峡工程)2.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3.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①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②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长江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③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人为原因:①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泥沙入江,河床抬升,使河道不畅;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4.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④海水顶托作用。
(2)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5.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6.洪涝灾害治理措施:(1)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2)退耕还湖;(3)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4)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加固堤防;(5)开挖入海河道(海河和淮河);(6)修建分洪蓄洪区;(7)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7.长江、黄河洪水治理措施(1)长江:①加固江防大堤;②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③重点治理荆江河段;④退田还湖;⑤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2)黄河:①维修黄河大堤;②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③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六、龙卷风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cumuliform clouds)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
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常见的发生时间是春季和夏季。
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
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
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
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
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每年都会有1000到2000个龙卷风,而且强度大,这主要是和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大气环流特征有关。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还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
水汽多就容易导致雷雨云,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龙卷风就产生了。
而美国主要处在中纬度,春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雷雨云也就越积越多。
美国龙卷风最多的地区是中西部,其中一半都发生在春季。
国家风暴预测中心说,美国中部地区11月发生如此严重的龙卷风很罕见,龙卷风高发期一般是每年的4至6月。
从6月份开始,大量暖湿空气北移至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7月份移到加拿大,此后,美国的龙卷风数量就大大减少,但仍会有龙卷风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70人在龙卷风中丧生。
龙卷风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
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七、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1.自然灾害的分布2.自然灾害成因3.防灾措施防治措施通用模式为(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2)对已发生地区(海域)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的动向(及时制定技术方案),为预报……提供信息;(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4)加强……预报,提前发布消息或警报,相关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5)向国民进行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6)及时有计划地转移和安置民众等。
【典例分析】例1.2018年7月11日9时10分前后,台风“玛莉亚”以强台风量级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
受“玛莉亚”影响,11日2~13时,福建、浙江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福建宁德、浙江温州局部降雨量达70~110毫米。
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1)(区域认知)描述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为什么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解析】(1)读左图,根据图例判断,台风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根据右图分析,台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福建是台风频繁登陆区,台风带来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
福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例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问题。
材料受强尼东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农业损失尤为严重。
2016年3月15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沦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当日下泄水流量达到2190立方米/秒。
澜沧江一漏公河是流经六国的国际性河流,敬释为“东方的多瑙河”。
如图为澜沧江分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并为当地例出抗御干旱灾害的可行性措施(例出任意三项)。
【答案】原因:越南春季降水很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是旱季;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加剧了越南春季的干旱程度;越南春季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源,工业生产和居民也需要大量水源;我国云南省在湄公河的上游地区,建设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水量等。
措施:兴修水利、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灾害预警,采取国际合作。
【解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同时考虑澜沧江﹣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的特点,越南与中国水资源利用之间关系来分析。
措施可以从兴修水利、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灾害预警,采取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