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县域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坚持以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更需要构建新的制度框架。
具体讲,重点要构建“五个体系”。
一要构建适度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二要构建联动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四要构建公正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五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
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
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
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
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
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地区加快发展。
在具体路径选择上,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区域发展中心,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
——选自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杨安明(巴中市委书记):实现巴中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整合资源:针对“老少边穷”现状,坚持区域发展;打开门户,积极建设秦巴协作区;确立抓手,大力发展城镇办企业、绿化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
二要整合力量:抓民办职教,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管理者,解决带头人的问题。
三要解决突出问题:如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老区工作难度大等问题,要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大力促进巴中的经济发展。
于伟(乐山市委书记):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县产业结构趋同,毫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如何发展区域经济一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姜保山(省民政厅厅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地方特点,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在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单晨光(省地税局局长):区域发展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区域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资本,受趋利原则的影响,资本都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
因此,区域发展关键是找准自己的特点、特色,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资源分布不协调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我省人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脆弱,人与环境矛盾依然尖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从我省目前省情出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自副省长陈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杨国安(省科技厅厅长):现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护自然和环境。
现在很多问题属世界性的问题,如大气污染、冰川雪线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国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既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更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王在银(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要把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率、保护环境、资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统筹协调发展。
人口增长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难以增长提高。
在新时期,应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要从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条件。
从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问题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李向志(达州市市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达州首先有个发展不足的问题,与省内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态势。
要按照“五个统筹”,做到科学发展,面临很多问题。
要做到合理开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也希望对欠发达地区要分类指导,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发展提供新动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拘泥某种模式,坚持“适应就是最好的”、“没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开发与大开放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外资本及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加强与国内外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是抓好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国内外需求;二是抓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三是抓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结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加强我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选自副省长黄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葛红林(成都市市长):结合成都实际,我们感到对外开放不够,表现为国际化、市场化不够,成都与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较大。
我们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发达地区比。
因此,我们在内部要经常讲差距,这样才有紧迫感。
政府部门不能单纯讲GDP,而要更注重财政收入、经济质量。
成都市通过引进INTEL公司的实践,对于我们树立政府形象、推进转变观念、适应国际规则、锻炼队伍,提高服务和竞争水平,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长):要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认真考核,注重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应完善各项政策,使之配套,以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改善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在市场中主体作用。
王宋达(省侨联主席):扩大对外开放要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重点,明确方向,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
为了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我省优势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建议举办培训班,邀请境外人士来川讲课,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秦琳(省对外友协会长):在对外开放中,对外友协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搞好劳务输出和智力引进;建立中介组织为外资、外商了解四川,适应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积极主动为四川企业开辟国外市场牵线搭桥,为四川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进程。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经济社会资源,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基础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要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重点,解决好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突破发展难点,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把握发展关键,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增强发展动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