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1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摘要]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城市辐射、反哺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城市和乡村
只有形成一个发展整体,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为进一步加强理
论研究,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加快实现我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的目标,本文根据江西县域经济社会特点,在规划、交通、社保、经
济、户籍、管理等方面就城乡关系的协调、健全、完善,谈谈笔者浅
薄的认识,籍此为城市、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式途径

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失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
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近年来有扩大之势。十届全国
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
国方略。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辐射、反哺农村是
目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经济陷
入困难时期,开展的上山下乡运动,大约有2000万的城镇“知青”来
到农村,热情朴实的广大农民群众张开臂膀,象欢迎亲人一样欢迎他
们,帮助他们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那时是农村对城市的支持,虽然
后来这些“知青”大多返城了,但农民的无私付出决不是一句“谢谢
你给我的爱,伴我度过那个年代”所能回报的。如今,城市有能力有
2

义务反哺农村,我们应该尽早实现由过去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反哺农
村转变,在规划、交通、社保、经济、户籍、就业等方面打造城乡平
等对接、良性互动的平台。
一、用“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构建城乡“大规划”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乡地域是以城市建成区为标准进行分界的,城市建成区
覆盖的范围是城市,其它区域为乡村。《城市规划法》基本上保证了城
市的合理有序发展,村镇建设活动,则由乡镇依据村镇规划及相关法
律法规进行管理。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比较,两者的规范性、执行力
度等差距大,加上乡镇的规划管理粗放,资金、人员明显不足,使城
乡出现明显的落差,造成了如基础设施落后、建设布局不合理、资源
的协调利用难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城乡协调发展极为不利。
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是一种互动的发展关系,城市和农村本来就是相
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要使城乡最大限度地相互协调,需要
通过合理的城乡规划来实现。城乡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协调发展,需
要规划先行,需要规划工作者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城乡
规划的整体性。目前,国家加大了村镇规划的编制力度,投入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以完善村镇规划,这正是从“大规划”着眼,实现城乡统
筹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要抓住三年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契机,
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乡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总盘子,形
成区域内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一个力度抓落实,要逐渐形成城
市与乡村一盘棋格局。所以说,要用“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构建
城乡“大规划”体系,用规划把城市与乡村有机衔接起来,是实现统
3

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城乡“大规划”,是以规划工作为载体和抓手,
通过对城乡空间布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资源利用等诸多要素,
实施综合部署和有效管理,因此,要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
能、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等关系,围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
持续发展编制城乡一体化“大规划”。
各村镇也应依据上一层次的总体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各自的总
体规划及建设规划,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
编制城乡“大规划”,思想上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起城乡并重,破除
二元结构的旧观念,解决城乡规划分隔问题,将城乡规划作为宏观调
控、协调城乡发展的手段,利用村庄规划、移民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空间结构体系。实际工作中要从“大规划”
出发,重点抓好村镇规划体系的编制,对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进行
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公用
设施资源城乡共享。
二、以一体化交通为目标,构建城乡“大交通”网络
我国对交通建设一直是比较重视的,上世纪50年代就明确交通是“两
个先行”之一,相当长时期内,在公路建设上我们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但主要是用于城际间和全国性的交通干道上。随着城乡关联性越来越
强,城乡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作为城乡统筹大系统中的一个子
系统,发挥着联系城乡的重要作用,交通问题没有解决好,城乡就不
可能协调发展。乡村交通,包括它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若在规划、建
设、管理方面跟不上城市交通的发展,将严重影响着乡村人的生活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