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50.shtml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

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

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

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

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

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

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

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

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

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

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

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

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

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

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APEC系列会议于2日至9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俄罗斯全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显示了其提高自身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意愿,也昭示着以此为机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其“向东看”的亚太战略。

俄罗斯在地理上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其超过七成的领土位于亚洲。

无论从经济发展、地缘政治还是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亚太地区都将对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政策上缺乏连续性、资金上投入不足等原因,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发展极其缓慢。

不改变这一现状并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俄现代化强国目标就难以实现。

此外,俄经济对能源出口依赖较大,但欧洲不断推进油气进口多元化,加上受欧债危机影响,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增长潜力有限。

相比之下,即使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各经济体发展仍比较稳定,有能力为俄能源出口提供广阔市场,这对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俄知名政论家塔夫罗夫斯基认为,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东方在俄罗斯内政和外交中得到强化。

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机遇,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加快“向东看”、“向南转”,这样的修正符合全球化和地区化的世界趋势。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俄开发远东更深层目的是拓展战略空间,巩固东部安全。

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

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

推出更加重视亚太地区的政策,有利于俄扩展战略空间及回旋余地。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具有战略眼光的普京在2007年决意由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申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并不顾反对者“盲目建设”的批评,投入200多亿美元巨资对东距莫斯科约9000公里的这一“偏远地区”进行开发。

普京今年5月签署命令,在俄政府中新设远东发展部,任命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伊沙耶夫兼任远东发展部长。

伊沙耶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当前的目标是集中力量,推动俄远东社会、经济实现进一步大发展,最终使远东成为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中心。

可以预见,未来俄罗斯将继续努力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各国协调立场,积极参与地区事务,通过利用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吸引投资来推动远东发展。

本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为此提供一大助力。

中俄合作潜力巨大能源合作应加强股权和技术交换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前夕,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接受了新华社、经济日报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联合采访。

“未来俄中两国在能源各领域的合作潜力都十分广阔,”诺瓦克说,“但合作不能仅停留于能源和原材料的简单买卖,双方还可以加强技术交换和经验交换,并通过股权互换的方式帮助各自的企业参与在对方境内能源项目的开发。

”诺瓦克建议两国联手组建合资企业,积极在两国境内开展如电力设备生产合作,使两国能源合作从原材料进出口提升至共同生产高附加值的能源产品。

诺瓦克认为,俄中另一个颇具前景的合作领域是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交换经验。

“目前,节能议题在全世界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包括俄中在内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任务。

这个问题在十分依赖能源的俄罗斯尤为突出,因此俄中在这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俄罗斯目前正经历从原料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俄罗斯将致力于提高已有油气田的开采率,并运用新技术开发开采难度大的油气田。

另外,俄罗斯还致力于提高煤和煤化工的深加工。

在此方面,俄罗斯会与亚太地区国家包括中国就生产合成液体燃料开展合作。

”据新华社莫斯科电农业技术合作是重要方向俄罗斯农业部长尼古拉.费奥多罗夫说,俄中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俄方希望在扩大两国地区合作的同时,深化双方在先进农业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费奥多罗夫说,如今俄罗斯已成为一个粮食净出口国,在粮食出口物流体系建设和粮食加工方面与外国合作伙伴有很强的合作意愿。

另外,俄罗斯在蔬菜种植和生产方面需要下大力气,以满足俄国内需求。

费奥多罗夫介绍说,目前俄中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是粮食、大豆等农产品原材料的进出口贸易。

除此之外,俄方希望能与中方扩大有关农产品原材料加工的现代技术合作,这一方面的合作在俄中农业领域合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电远东地区俄罗斯立足世界之“宝库”几百年来,俄罗斯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落在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欧洲部分,而西伯利亚和远东一直都是俄罗斯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

最近几年,远东地区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是还不到莫斯科等欧洲地区的一半,甚至更低。

不过,远东地区的矿产、水力和动植物资源却非常丰富,占到了俄罗斯总资源的2 / 3。

再加上重要的地理位置,远东地区早就被俄罗斯历代帝王看作是俄罗斯立足世界的“宝库”。

这是俄罗斯下决心开发远东的最基本的原因。

发展远东俄避免“腹背受敌”之战略随着俄罗斯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开发远东具备了可能性和迫切性。

一方面,经过20年的卧薪尝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得到很大恢复,已经初步具备开发远东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如今在俄罗斯的西线不断地挤压其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而美国也提出重返亚太的口号,这让俄罗斯的外部压力陡增,稳定远东,发展远东,已经成为俄罗斯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的战略选择。

因此,这次俄罗斯将APEC峰会搬到远东举行,一面是想拉动远东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开发远东的决心。

远东战略 2025年达到俄平均水平之目标2009年底,时任总理的普京批准了《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该战略将分三个阶段实施,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采掘业、发展加工业、加强新兴产业建设和科技创新、促进与全俄经济一体化及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远东社会经济发展到2025年达到全俄平均水平的目标。

而2010年夏天,普京又签署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十年战略。

按照俄政府的设想,西伯利亚地区在未来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5.3%,年均投资增长为9%-12%,而居民人均收入每年也将增长5.5%左右。

面临难题在开发与人口之间找平衡点对于俄罗斯来说,要落实这些规划主要面临两大困难。

首先就是,俄罗斯政府在短期内没有足够多的钱用于落实这些规划,借助国外资金来实现远东的开发成了事半功倍的办法,但是吸引外资开发远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一方面,西伯利亚和远东大部分地区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再加上气候环境恶劣、人力资源稀缺,导致当地生活和商业成本比其他地区高出25%到40%。

不少专家认为,投资者就是因为这些因素对投资远东没有太大热情。

另一方面,远东地区地广人稀,俄罗斯上至政府下到百姓都担心大量的外资和外籍务工人员涌入以后会给当地的人口结构带来较大影响,比如现在在远东地区,俄罗斯本国公民占当地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就在持续下降,个别地区甚至已经接近50%了,这也是当地存在一些“排外心理”的原因所在。

所以,如何在远东的开发与人口等社会问题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俄罗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9月4日,媒体记者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APEC)主会场领导人合影处参观,听取讲解。

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安保人员检查进入APEC峰会举办地区的汽车及车上物品。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9月4日,媒体记者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参观。

俄“入世”后中俄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驻俄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凌激认为,中国将从俄罗斯入世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俄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使中国商品进入俄市场更加方便和快捷;第二,俄将规范海关管理,降低报关和货物运输费用等,这无疑会扩大中国商品出口,提高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第三,俄入世后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并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法律法规做出修改和完善,其投资环境有望改善,外资将享有更加平等的待遇,这有利于中俄之间扩大生产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第四,俄入世意味着其经贸政策更加透明和更有可预测性,这有利于减少中国投资者的疑虑,增强其对俄市场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俄实际上是逐渐开放市场和放松管制,在入世之初其关税下调的平均幅度不大(不到3%),对敏感商品还实行过渡期保护,因而中国商品出口不可能出现飞跃式发展。

并且,俄罗斯入世后,中国商品面临的竞争压力必然增大。

其次,在俄入世初期,对外国商品和投资的进入警惕性高。

中方对俄大规模出口和投资项目应审慎评估风险,并积极做好公关工作,有效打消俄方疑虑。

再次,入世后,俄应用世贸规则特别是实施反倾销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将会增强。

由于我国对俄出口在日常消费品、家电、轻工、部分工业制成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俄入世后针对我国这些领域的商品提起反倾销案的可能性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