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二章》ppt课件

《孟子二章》ppt课件


文章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 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 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
问题互研:【四】
文章第四段运用什么句式?有 什么效果?
答:运用排比句式,再次 强调“地利”不足恃。运 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 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 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同“弼”,辅佐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表对举,无实义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由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 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 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 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如果)没有地位实力相当的国家和 外来的灾祸,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 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1攻之而2不胜:环,围。 而1:表顺接 而2,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 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 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 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 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 而登上了相位。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使动用法, 在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饥饿。 使……劳累。 kòng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使 ……违 使……扰 用来(通过 使……贫困。 乱。 那样的途径 背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来……) 使他的心惊动,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孟子(约前372一前 289),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 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 人物,地位仅次于 孔子,被尊为“亚 圣”,后世常以 “孔孟”并称。
•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 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 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 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 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 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 的散文专集。
• 3、两篇短文都使用了排比、对 比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 极强的说服力。 • 不同之处: • 两篇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 同: •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 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 步的解释和阐述; • 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 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 1.如何看待孟子 “人和” 的主张?(有什么进步意 义及局限)
• 3.指出下列加色词语的古今义。 1)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今____ 池塘 • 古___ 2)委而去之 委任 放弃 今____ • 古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地域 界限, 今___ 古___ 限制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D ) 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 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 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 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 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 2.你赞同孟子的 “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 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 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 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请将你的思考写成文,题目自拟。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 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 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 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 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 家。
•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 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 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 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 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 轼等影响很大。
•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 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 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 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孟子的“仁政”思想。
•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 选自《孟子•告子下》
fù yuè 从 quăn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被举用, 田间、田地 起,被任用 gé 被选拔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捣土用的杵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狱官 xī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第一段
六个人
排比举例
共同的特点 推断 1、出身都卑微 归纳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 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 结论 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 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艰苦的磨练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个人 才能不断奋发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 • • • •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 不战则已。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 “战必胜”。
天时不如地利, 摆出观点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论证观点 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 • • •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 1、背诵课文,以文 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为话题,发表简单的 演讲。 • 2、你知道孟子的有 关故事或语录吗?
经受 磨炼 的益 处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论证方法: •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 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 据 —— 中心论点。
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拂、 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 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 要译成 “使……”
2、一词多义: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 国家 国恒亡。 不顺 行拂乱其所为。 拂 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正确的翻译是( A )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 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 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 打仗就一定胜利。
课 • 1.指出下列 “之”的不同用 法 堂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助词“的” 练 ( ) 代词,指代“小城” 习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 代词,代那座城池 3)委而去之 ( ) 动词“到” 4)寡助之至( ) 代词,代指“失道”“寡 5)亲戚畔之 ( 助之至”的人 )
• 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1) 亲戚畔之 畔 叛 __通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 增 __通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弼 __通___ 4)困于心,衡于虑 衡 横 __通___
•朗读 •研读 •细读 •背诵
•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 奏和气势。 • 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研读课文,根据 注释加以翻译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 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 和主观条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在这个 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警觉,使他 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奋起,指有所作为 在外面,指国外 同“横”,梗塞,不顺 bì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在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 相同之处: • 1、两篇短文的题目均是编 者加的,都是论点,并且字 数相等,都是由两个结构相 同的短语构成,都用对比, 观点鲜明。
• 2、两篇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 的手法。 • 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 事例,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类推 出治国的道理; • 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 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 字词小结 •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 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3.通假字。
• 曾同“增”,增加 • 曾益其所不能。 •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 衡于虑。 • 拂同“弼”,辅佐 • 入则无法家佛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