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版高考一轮优化探究化学练习(含答案)

2019版高考一轮优化探究化学练习(含答案)

课时作业1.(RJ必修1·P202题改编)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处理或方法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尾气(主要含氯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B.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制氯化氢C.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时要先验纯D.将鼻子贴近集气瓶口直接闻气体气味答案:C2.(2017·甘肃河西联考)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①NaOH固体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②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③液溴通常用水封保存④锂保存在煤油中⑤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答案:B3.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试管可以做液体或溶液反应的实验,不能做固体反应的实验B.用蒸发皿小心蒸发碳酸氢钙溶液,最终得到碳酸氢钙晶体C.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可用玻璃燃烧匙或在普通燃烧匙中铺一层细沙D.熔融氢氧化钠固体,可用陶瓷坩埚解析:试管可以做固体反应的实验,如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Ca(HCO3)2在溶液中受热会分解生成CaCO3;熔融的NaOH与陶瓷中的SiO2发生反应,所以不可用陶瓷坩埚熔融NaOH固体。

答案:C4.在做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在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②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⑤用10 mL量筒量取8.55 mL蒸馏水A.仅①B.仅①②C.仅①③D.全部答案:C5.下列操作中错误之处最多的是()解析:A 项有一处错误,读数时应平视而不应仰视;B 项存在两处错误,一是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二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C 项有一处错误,不能把NaOH 直接放在纸上称量;D 项有一处错误,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而不是摇动。

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7.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该药品不能与项错误;腐蚀品会腐蚀皮肤,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B 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C 项正确;98%的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 项正确。

答案:A8.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答案:D9.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10.六价铬有毒,而Cr 3+相对安全。

工业含铬(CrO 3)废渣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干法解毒,用煤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 还原CrO 3。

在实验室中模拟这一过程的装置如下:CO 由甲酸脱水制得;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的顺序是( ) A .Ⅲ、Ⅰ、Ⅳ B .Ⅰ、Ⅲ、Ⅳ C .Ⅲ、Ⅳ、ⅠD .Ⅰ、Ⅳ、Ⅲ解析:首先熄灭Ⅲ处酒精灯,其次熄灭Ⅰ处酒精灯,可使还原产物在还原性气氛中得到冷却,最后熄灭Ⅳ处酒精灯,可使尾气CO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污染。

答案:A11.现有如图所示仪器和试剂:(1)指导教师要求同学们写出仪器的名称,甲同学书写的答案见下表,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将改正后的名称填写在下表中(若正确,则该空不需要填写)。

(2)题中选用________(填仪器代码,下同),还缺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选用________。

(4)④⑦组合、⑤⑦组合可进行的操作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⑧中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应对试剂瓶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⑤的用途,可组成防倒吸装置。

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3)③⑧⑩(4)溶解过滤(或洗涤沉淀)(5)将玻璃塞改为橡胶塞(6)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体、组成过滤装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2.如图是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从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其中能用于吸收HCl(装置中的液体为水,固体为碱石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下列实验操作都是不正确的,请将这些操作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填在空白中: 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100 ℃的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Cl 易溶于水,能引起倒吸,为了实验安全必须避免倒吸,但HCl 是空气污染物,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根据装置图的特点,其中c 、f 、g 能引起倒吸,i 中HCl 不能被彻底吸收,会有部分逸出污染环境。

(2)对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13的试管加热时,会造成液体飞溅;酸、氧化剂和有机试剂均能腐蚀橡胶管;若加热温度超过温度计量程时,会使温度计胀裂损坏。

答案:(1)abdeh(2)①造成液体飞溅 ②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被腐蚀 ③温度计胀裂 13.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三种常见装置:(1)装置A 、B 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准备用装置C制取SO2,并将制取的SO2依次通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试剂瓶,一次完成探究SO2性质的实验。

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握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松开手后,有少量液体进入导管且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装置B:塞紧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2)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盛放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试剂瓶中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浸没在溶液里的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液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该装置不漏气课时作业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答案:B2.(2017·广东潮州二模)《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A.甲苯和水B.硝酸钾和氯化钠C.乙酸乙酯和乙酸D.食盐水和泥沙解析:工艺中的“蒸烧”指的是加热蒸馏,即利用蒸馏法将乙醇分离出来。

甲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法分离;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应用重结晶法;食盐水和泥沙是固液混合物,要用过滤法分离,所以A、B、D均不正确,乙酸乙酯和乙酸是互溶液体,应使用蒸馏法分离,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3.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B4.下列装置所示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解析:蒸馏与物质的沸点有关,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A正确;洗气与气体的溶解性有关,B错误;晶体的析出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C错误;萃取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D错误。

答案:A5.(2017·贵州贵阳检测)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催化剂条件下通入H2B.乙醇中含有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C.FeCl3溶液中含有CuCl2杂质: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CO2中含有HCl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洗气解析:通入氢气过少无法除净乙烯,通入氢气过量会引入杂质氢气,A项错误;乙醇和乙酸钠都溶于水,不能分层,不能用分液法进行分离,B项错误;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Fe+Cu 2+===Fe 2++Cu,2Fe 3++Fe===3Fe 2+,C 项错误;碳酸氢钠与HCl 反应放出CO 2,而CO 2不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D 项正确。

答案:D6.(2017·江西南昌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解析:CO 2中的SO 2,A 项错误;苯酚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溶于水,与苯分层,通过分液可分离,B 项正确;氯水虽与碘化钠反应,但酒精与水互溶,无法萃取生成的碘,C 项错误;BaSO 4、BaCO 3均难溶于水,无法过滤分离,D 项错误。

答案:B7.下列实验中,对于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检验和除杂方法均正确的是( )检验方法错误,除杂方法正确,B 项错误;检验Na 元素不需要蓝色钴玻璃,C 项错误;在试管中加热,氯化铵分解,在试管口重新化合,可以观察到试管口有白色物质,也可以使二者分离,D 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