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训诂学考试重点300个

训诂学考试重点300个

1、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文献语言)主要研究内容是(语义)2、语言在时间内的运动形式形成的类别形式是(古今语的差别),在空间内的运动形式形成的差别形式是(方言的差别)3、《史记索隐》的作者(司马贞)《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史记集解》的作者(裴骃)《世说新语注》的作者(刘孝标)4、《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成书于(晋代),《五经正义》成书于(唐代),《广雅疏证》成书于(清代)5、《诗》“缁衣之好兮”毛传:“好(犹)宜也”6、《诗》“诸娣从之,祁祁如云”毛传:“如云,(言)众多也”7、《诗》“彻田为粮”郑笺:“什一而税,(谓之)彻”8、《诗》“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毛传:“忌,(辞)也”9、《诗》“麻衣如雪”毛传:“如雪,(言)鲜洁也”10、《孟子》“乐岁,粒米狼戾”赵注:“狼戾,(犹)狼籍也”11、《汉书》“亲二宫之饔膳”颜注:“膳(之言)善也”12、《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13、《吕氏春秋》“月穷于纪”高注:“日遇月想合(为)纪”14、《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注:“美人(谓)楚怀王也”15、《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赵注:“嗜(犹)就甘也”16、《诗》“在河之浒”毛传:“水崖(为)浒”17、《汉书》“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颜注:“倍(读为)背”18、《诗》“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毛传:“大成(谓)致辞太平也”19、《孙子》“全旅为上,破旅次之”曹注:“五百人(为)旅”20、《诗》“采采苤芑,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21、《周礼》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郑注:铭(之言)名也”22、《诗》“悠悠南行”毛传:“悠悠行(之貌)”23、《论语》“为政以德”朱注:“政(之言)正也”24、《诗》“道阻且右”郑笺:“右者(言)其迂回也”25、《说文》“园(所以)树果也”26、《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郑笺:“匍匐(言)尽力也”27、《湘夫人》“枭枭兮秋风”王注:枭枭,风摇木(之貌)“28、《荀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杨注:“半步(跬)”29、《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蚩蚩,敦厚(之貌)30、《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注:“同门(为)朋”31、《诗》“不见于都不得,乃见狂且”毛传;:“且,(辞)也”32、《诗》“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毛传:“水草交(谓之)麋”33、《诗》“何有何无,黾勉求之”毛传:“有(谓)富也,无(谓)贫也”34、《孟子》“管仲子之功可复许乎”赵注:“许(犹)兴也”35、《诗》“桧楫松舟”毛传:“楫(所以)擢舟也”36、《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水中可居者(谓之)洲”37、《诗》“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38、《离骚》“时暖暖其将罢兮”毛注:“暖暖,昏昧(之貌)”39、《汉书》“或有抵梧”如淳注:“梧(读曰)迕,相角迕也”40、《荀子》“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杨注:“信(读为)仲”41、《礼》“天子皋门”郑注:“皋(之言)高也”42、《礼》“天子则平衡,大夫则绥之”郑注:绥(读曰)妥“43、《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44、《庄子》“天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郭注:“冷然,轻妙(之貌)”45、《说文解字》运用的训诂方法主要是(形训)46、《释名》运用的训诂方法主要是(声训)47、在解释字词之外再串讲一次经文大意的古注体式叫(章句)48、《春秋公羊传》成书于(汉代)49、《诗集传》的作者是(朱熹)《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50、《十三经注疏》中的《周礼》和《仪礼》都用(郑玄)的注(贾公彦)的疏。

二选择题:1、“终风且暴”中,“终”又为(既)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中“及”又为(B、涉及)3、“及诸河,则在舟中矣”中,“及”用其(A、始终)4、“又欲肆其西封”中“封”用其(B、培木植树)5、“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中“封”用其(A、本义)A本义B直接引伸C间接引伸D假借义6、“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中“夜叉”是(D、外来词)7、“草肥番马健,雪重拂庐于”中“拂庐”J是(D、外来词)8、“蒲桃可以造”中“蒲桃”是(D、外来词)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中“浮图”是(D、外来词)10、“媛气早来,虫蝘为害”中“虫蝘”是(D、大名冠小名)11、“宁沫除草茅以为耕乎”中“草茅”是(D、大名冠小名)12、“利涉大川,草茅舟虚”中“舟虚”是(D、大名冠小名)13、“匠石运斤威风”中“匠石”是(D、大名冠小名)14、《礼记》“天子之元士”中“元”义为(D、善)15、《左传》“狄人归其元,面如生”中“元”义为(A、首)16、《尚书》“汝终耳濡目染元后”中“元”义为(C、大)17、《尚书大传》“元祀代泰山”中“元”义为(B、始)18、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中代语“杨”的使用是为了(C、适应格律)19、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代语“零落”的使用是为了(A、避重复)20、《孟子》“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中代语“采薪之忧”的使用是为了(D、避忌讳)21、张祜《爱妾换马》“忍将行雨换追风”中代语“行雨”、“追风”的使用是为了(A、避重复)22、“将不诚必,则卒不勇敢”中“诚必”是(B、同义连文)23、“天子焉始乘舟”中“焉始”是(B、同义连文)24、“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是(B、同义连文)25、“仲秋之月,雷乃始收”中“乃始”是(B、同义连文)26、“爱”由喜欢义引申为吝啬义,其引申类型为(A、因果引申)27、“解”由分解动物义引申为松懈义,其引申类型为(A、因果引申)28、“关”由门闩义引申为要塞义,其引申类型为(E、同作用引申)29、“间”由缝隙义引申为短暂义,其引申类型为(B、时空引申)30、乐府诗《度关山》“行人思顾返”中“顾”义为(D、返回)31、乐府诗《行行重重行》中“游子不顾返”中“顾”义为(D、返回)32、《资治通鉴》“周有泉府之宫,收不售,与欲得。

”此文“收不售与欲得”断句有误,其原因是断句者(A、不明词义)33、《旧闻证误》“寇公在长安,走马,承受,奏其僣侈。

”此文断句有误码率,其原因是断句者(D、不明制度)34、《资治通鉴》“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都者,难得而易失也。

时乎,时,不再来!”引文“时乎时不再来断句有误码率,其原因是断句者(B、不明古音)35、《尚书》“女则从,龟从,筮从,卿从,庶民从,是谓之大同,其身康强,子孙其逢,吉”引文“子孙其逢吉”断句有误,其原因是是断句者(C、不识通假)36、《礼记》“二名不偏讳”中(A、有错字现象)37、《诗经》“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中(A有错字现象)38、“左师触龍言愿见太后”中(B、有两字误码率合为一字现象)39、“恭而莅之,则民有孙心”中(A、有一字误分为两字现象)40、联系同源词的字音应该是(A、语音)41、会通一词多形的线索应该是(A、语音)42、推求语言的线索应该是(A、语音)43、识别语转的线索应该是(A、语音)44、“五月渡芦,深入不毛”中“毛”的正确解释是(C、庄稼)45、裴松之《三国志注》(D、以增补史实祥实而著称)46、李善《文选注》(E、以注明典故词语来源出处著称)47、探索语源适应的最基本方法是(B、因声求义—声训)48、探求本义适应的最基本方法是(A、以形求义—形训)49、因声求义适用于(C、系联同源词)50、以形求义的方法适用于(A、探求本义)51、《诗》“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

”毛传的训诂方式是(C、声训)52、《诗》“彼茁者葭”毛传:“茁,出也”毛传的训诂方式是(C、声训)53、《诗》“洽比其邻”毛传:“洽,合也”毛传的训诂方式是(C、声训)54、《释名》“腕,宛也,言可宛曲也”其训诂方式是(C、声训)55、《诗》“将仲子兮,无踰我国”毛传:“园,所以树林也”毛传的释义方式是为(D、描述)56、《国语》“田狩毕弋”韦昭注:“毕,掩雉兔之网也。

”韦注文释义方式是(D、描述)57、《淮南子》“发笱门”高诱注:“笱,竹笱,所以捕鱼”高注的的释义方式是(D、描述)58、“郊,距国百里为郊”的释义方式是(D、描述)59、用来指明古籍流传过程中误码率增文字现象及术语是(A、衍)60、用来指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脱漏文字现象及术语是(C、夺)61、校勘术语“夺”用来指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的(A、脱漏字)62、校勘术语“衍”用来指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的(B、误增字)63、所谓“统言不分,析言有别”指的是(D、近义词意义差别现象)64、校勘术语“当作”一般用来(B、改正错字误读)65、训诂术语“谓之”一般用来(F、辩析同义词的差别)66、古人校勘时用“作”一般是(C、指出他书别本之异文)67、下列训诂术语用于声训的是(D、之为言)68、下列训诂术语一般破通假的是(B、读为)69、王引之《经传释词》主要讲解古书中的(D、虚词用法)70、朱起风的《辞通》的主要讲解古书中的(B、双音词)71、刘淇的《助守辩略》主要讲解古书中的(D、虚词用法)72、刘熙的《释名》主要讲解词的(C、语源义)73、“堂上谢姑嫜,长跪清离辞”中“离”义为(A、陈述)74、“然善属节离辞,指事类情”中“离”义为(A、陈述)75、嵇康《琴赋》“乍留联而扶疏”中“留联”是(C、联绵词)76、《后汉书·臧洪传》“洪体貌魁梧”中“魁梧”是(C、联绵词)77、《后汉书·江充传》“充为人魁岸”中“魁岸”是(C、联绵词)78、“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中“肃霜”是(C、联绵词)79、《尔雅》“杜,甘棠。

”“杜,亦棠”。

所反映的现象叫(A、异名同实)80、《尔雅·释草》“櫬,槿”《释木》“櫬,梧”所反映的现象叫(B、同名异实)81、《尔雅》“櫬,槿”“椴,槿”,所反映的现象叫(A、异名同实)82、《尔雅》“鵹黄,楚雀”“仓庚,鵹黄”所反映的现象叫(A、异名同实)83、“可怜陌上离离草,一样奉春各短长”中“可怜”义为(C、可怪)84、“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在可怜”中“可怜”义为(D、可爱)85、“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中“可怜”义为(B、可惜)86、“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中“可怜”义为(D、可爱)三、多选:1、下列作者和著作属于汉代的有(G赵歧《孟子章句》、C杨雄《方言》、E、王逸《楚辞章句》)2、下列作者和著作属于魏晋南北朝的有(A韦昭《国语注》、D裴松之《三国志注》、L张揖《广雅》、N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O何晏《论语集解》)3、下列作者和著作属于唐代的有(F贾公彦《仪礼疏》、K徐彦《春秋公羊传集解》、H杨《荀子注》、M成玄英《庄子疏》)4、下列作者和著作属于清代的有(I陈奂《毛诗传疏》、B王先谦《荀子集解》、J郭庆藩《庄子集解》)5、下列训诂材料用声训方式的有(B、序者,射也C、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D、冢,脱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E、痒,养也H、论,伦也,有伦理也G、咺,威仪行止宣著也)6、下列训诂材料用形训方式的有(A、本,木下日本,从木,一在其下F、夫文,止戈为武I、哙,咽也,从口会声)7、下列训诂材料用声训方式的有(B、消,削也,言减削也F、亡,丧弃也)8、下列训诂材料用形训方式的有(A、瑱,以玉充耳也E、吠,犬鸣也,从犬口G、晶,精光也,从三日H、集,群鸟在木上也,从雧)9、下列属于递训文一组有(B、速,徵也;徵,如也F、诽,谤也;谤,毁也J、匹,合也;合,对也K、惶,恐也;恐,惧也)10、下列属于同训文一组的有(A、相,视也;省,视也C、穆穆,肃肃,敬也I、益蜀,明也;茅也,明也M、解,制也;释,判也N、夕,莫也;夜,莫也)11、下列属于互训文一组的有(D、垣,墙也;墙,垣也E、穷谓之室外,室谓之宫G、走,趋也;趋,走也)12、训诂术语“谓”用于(C、指明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义D、串讲文意)13、下列训诂术语用于辩析同义词的有(B、曰,为E、谓之)14、下列训诂术语用于辩析同义词的有(A、为B、谓之E、曰)15、下列训诂术语用于注音的有(A读如E读若)16、下列清代学者为《说文解字》作注疏的有(A、段玉裁《说文解字注》B、戴震《方言疏证》E、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I、桂馥《说文解字义证》)17、下列清代学者为《释名》作注疏的有(G、王先谦《释名疏证补》H、毕沅《释名疏证》)18、下列清代学者为《方言》作注疏的有(B、戴震《方言疏证》D、王念孙《方言疏证补》F、钱绎《方言笺疏》)19、下列全部是复合偏义A、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