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动物外寄生虫病药浴防治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明确动物药浴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其基本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3、了解药浴中需注意的事项和问题。
二、实验器材
药浴容器(药浴槽、桶、锅等),药浴药物(螨净、溴氰菊酯、双甲醚、巴胺磷、辛硫磷等),兽用解毒药及各种常用药物,大小量筒,温度计,水桶;木棒,脸盆,毛巾,肥皂,工作服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一)药浴的目的和意义
畜禽的体表常常寄生着一些外寄生虫,有的直接引起疾病,如疥癣虫(螨)成为家畜疥癣病(螨病)的病原;有的是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者(媒介),如蜱(草爬子)可传播梨形虫病、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等,对动物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证畜牧业不断发展,保障牲畜健康,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控制这些有害的外寄生虫感染,也是兽医工作者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防治家畜外寄生虫病的方法,目前主要是应用各种杀虫药来杀死畜体上的外寄生虫,药浴(或药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动物的药浴或药淋就是给动物用药液洗澡或进行喷淋,一般主要是针对动物的螨病而采取的一项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杀虫药物的出现,在生产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它一些方法,如打针注射、口服灌药等,来对外寄生虫病进行防治,这样在用药季节上、给药方法上,会更灵活简便一些。
但在某些地区和条件下,药浴仍是一重要的防治外寄生虫感染的方法,本实验所指的药浴主要是针对大群家畜的药浴组织而言。
(二)药浴的组织工作
在北方地区,每年药浴的时间都是在动物剪毛(一般在剪毛后半个月内)或温暖的季节进行。
为了保证药浴实施顺利,效果确实,不出事故,必须把相关工作做好。
1.药浴和驱虫一样,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事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对当地需进行药浴的家畜螨病病原及其它外寄生虫感染情况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实行“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以保证药浴工作的顺利实施。
2.兽医人员在药浴开始前检查所有用具。
如药浴池、药浴槽,或其它擦洗动物用的盆、桶、锅等容器及擦洗的刷子等,有损坏的要修补好,药浴时所用药品要准备充足。
3.参加大批家畜药浴工作的人员要根据体力强弱进行分工。
有的配药,有的抓羊,有的洗羊,有的打水,做到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4.要通知各个畜群点,按照预定日期、时间到达洗羊点,以免发生拥挤或怠工现象。
在药浴期间,有关人员要把役畜安排好,既不影响生产,又保证药浴。
5.在利用药浴池进行药浴时,要按家畜大小、公母适当分群进行,以免发生事故。
对体质十分瘦弱的动物尤其要特别小心。
(三)药浴液的配制和使用
可以作为药浴的杀虫药物很多,常用的药浴液如下所示:250mg/kg 螨净(二嗪农);500mg/kg 溴氰
菊酯;300mg〜500mg/kg双甲醚;150mg〜250mg/kg巴胺磷(赛福丁); 500mg/kg辛硫磷等。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药浴的药物会不断得到淘汰和更新,要尽量选用广谱、低廉、高效、安全的药物,并按药物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实验注意事项1.绵羊和山羊的药浴时间一般分别在剪毛后和抓绒后进行。
除羊外,猪(特别是小猪)、牛、马、骆驼等家畜和家禽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浴,对外寄生虫感染进行防治。
2 .药浴前3〜4小时停止放牧,要让动物充分休息,并饮足水,以保持体力和避免药浴时误饮药液。
3.大群动
物药浴前,应首先选择少量不同年龄、性别、品种、体质和病情的动物进行安全性试验。
确认无问题时,再大批进行药浴,尤其对第一次使用的药物或不熟悉其质量的药物更需加以注意。
4.药浴液浓度计算要准确,用倍比稀释法重复多次,并混匀药液。
在药浴过程中,注意适时补加药物,以维持药液浓度,避免影响药效。
5.药浴要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最好是在中午时节;阴雨、大风、气温低时,不能药浴。
药浴
液最好保持在36〜37C,最低不能低于30C。
温度过高会造成动物中毒;过低会影响药效。
6.羊药浴时,每只羊的药浴时间约为1〜2分钟,注意浸泡头部,要将羊头压入药液2〜3 次,以
保证效果。
动物出药浴池后,让其在斜坡处站一会儿,让身上的药液流入池内。
药浴后不得马上涉水,待动物体上的药液自然晾干。
7.动物药浴后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药浴后要仔细观察,加强护理,一旦发生中毒,及时处理。
工作人员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
8.对同一区域内的家畜最好集中时间进行药浴,不宜漏浴,对护羊犬等与家畜密切接触的相关动物也应同时给予药浴。
9 •多数杀虫药对卵的作用较差,因此最好在7〜8d后再进行第2次药浴,以杀死新孵出的幼虫,
这样药浴效果会更好。
五、实验报告
写出某自然村对羊进行药浴的详细计划。
附:参考资料
1.杀虫药剂型。
对外寄生虫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虫药。
杀虫药按其状态或使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常用几种剂型:(1)粉剂和片剂。
是由杀虫剂和充填料或赋形剂(滑石粉、白陶土、淀粉等惰性粉)按一定比例共同混合研磨而制成的干燥粉状制剂或经压片机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可用于撒布畜体和畜舍等场所或
经口服用,而起到杀虫作用。
(2)可湿性粉剂。
由杀虫药、填料和湿润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研磨而均匀制成的粉状制剂,
加水稀释成悬浮液,可用于喷雾或药浴。
(3)油乳剂。
按一定配比把杀虫剂溶解在有机溶液(苯、二甲苯等)里,再加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均匀透明油状液体制剂。
使用时加水稀释即得乳剂,可作喷雾、药浴等。
(4)油膏剂。
杀虫剂加入适量基质(凡士林、羊毛酯等)配制而成,根据气温高低,可添加适量石腊或液体石腊调整基质软硬度。
用于畜体局部患处涂擦。
(5)气雾剂。
固体杀虫剂经升华作用或液体杀虫剂经热式或冷式发生器,产生胶体颗粒大小的气
溶胶,用作畜体或畜舍喷雾;或使用动力喷雾器作大面积灭虫用。
(6)缓释剂和控释剂。
缓释剂系指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剂是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缓释剂和控释剂由原药或其他剂型加缓释物或控释物、填充料等制成。
即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杀虫药贮藏于加工的制剂中,并能使其缓慢地或有控制地释放有效成分。
如用杀虫缓释剂浸渍而制成的耳标或颈圈可以被固定于动物的耳内侧或颈部,其中杀虫药由于蒸发而缓慢释放出来,发挥作用。
(7)浇泼剂和喷滴剂。
系一种透皮吸收药液。
可用专门器械按规定剂量,沿动物背部浇泼或体表喷滴,
药物经皮肤吸收,达到长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并可避免药物受肠道生理因素的影响和肝脏的“首过效应” ,使用起来方便,可持续用药,又可随时终止用药。
(8)注射剂。
是指分装于特制容器(安瓿或输液瓶)中灭菌的药液,有水溶液、脂溶液或粉末(用
时配成液体)等制剂,经皮下或肌肉注射进入宿主体内。
吸收快,作用好。
(9)饲料添加剂。
有些杀虫药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混饲,从宿主消化道吸收(内吸杀虫剂),对蝇蚴类寄生虫及吸血昆虫有防治效果。
这种制剂从粪便内排出后,也能抑制或杀灭许多在粪便中产卵的蝇类幼虫和蛹。
2.应用杀虫药的注意事项。
(1)合理使用杀虫药是做好防治畜禽体外寄生虫的重要一环。
在用药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外寄生虫的种类、寄生方式、季节动态和感染情况,还要了解宿主的机能状态,对药剂的反应等。
只有正确处理药剂、寄生虫和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熟悉药剂的理化性状,采用合理剂型、剂量、疗程和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杀虫药一般对宿主机体都有—定的毒性,若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在应用杀虫药进行大范围防治之前,必须选择整个畜群中有代表性的少量动物先进行试用,以免发生大批中毒死亡。
(3)家畜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药,能引起害虫对这种杀虫药的敏感性降低,产生抗药性。
因此我们可以用不同作用和机理的杀虫药轮替使用,这样可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4)某些杀虫药在控制或消灭寄生于家畜体内的蝇蚴病时,仅对其某龄期幼虫有杀灭效力,因此在使用时要掌握好杀虫时期,其在防治蝇呦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杀虫药一般对人体和动物都有毒害作用,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使用前,必须详细阅读杀虫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并遵照所有注意事项。
(6)杀虫药在畜禽体内的分布和组织内的残留及维持时间的长短,与公共卫生关系非常重要。
杀虫药残留的畜禽产品(乳、肉和蛋)供人食用,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会造成公害。
动物使用杀虫药后,都需要有—定的休药期。
在休药期内动物不得被屠宰,其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和食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国家对杀虫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对使用杀虫药有着严格的条例规定,并制订各种食品的杀虫药残留允许标准。
其中涉及到杀虫药的生产、销售,以及限制杀虫药的使用浓度、次数、时间及范围等,并严格对此进行监测。
所以,使用杀虫药时,必须认真遵守相关国际惯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