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种思想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4.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
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5.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
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A.《唐璜》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母亲》6.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宗教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7.达尔文在其1871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在自然条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能够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能生存和发展,不能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必然被周围环境所淘汰。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达尔文首次论证生物进化理论B.该著作是进化论被全社会基本接受的开始C.这一理论彻底打败了封建神学势力D.这一理论成为社会政治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8.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A. ②①④③B. ③①②④C. ①③②④D. ①②③④9.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革命阵营成分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10.“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11.以下主张由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的是A.“仁者爱人” B.“法不阿贵,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制天命而用之”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是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14.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①“君权神授”②“大一统”③“民贵君轻”④“君舟民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
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对这句话最为准确的理解是A.卢梭领导了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B.卢梭的思想成为包括法国在内世界各国革命的理论武器C.卢梭的自由、民主理念,推动了各国的改革D.卢梭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1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作用,其中直接推动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1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它们所代表的流派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18.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20.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21.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C. 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D. 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22.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23.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
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
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2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主要说明了A.蔡伦是造纸术的最早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25.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
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
这种社会变迁是指∶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7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8—31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划勾“√”。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4分)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2分)材料二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8分,史实4分,历史结论4分。
要求史实与历史结论一致。
)材料三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神舟”六号航天员出舱(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4分)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
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商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
“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明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
《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材料二两类人不能听明曲,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
材料三汤显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和欧洲人文主义者相似的思想,即用自然的人、人性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
他们所代表的都是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为市民阶层进一步解放精神枷锁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
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材料四与其说满洲骑士用马刀斩断了文艺复兴的美好前途,不如说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致使中国的文艺复兴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