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年龄差异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一.社会现象: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于是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教班,很多年轻父母让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
因为他们觉得,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越早开始学习,越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
二.提出问题: 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吗?三.研究论证1.关键期假说复习概念: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
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
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
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
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1)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想学第二语言更容易,好像有一个界定的发展期间。
(2)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
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情况仍然如此。
3.绝对的关键期到底存在吗关于第一语言的学习,则关键期假说应该是正确的。
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
Birdsong在1989年也做了一个相似的研究,他也发现了明显的年龄作用。
然而,他所发现的学习第二语言越早越好是指在人的整个生命区间,而不是在某一个关键年龄段期间。
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
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怀疑这种绝对版关键期假说的成熟性,因为毕竟有些实例表明有的成人尽管过了所谓的关键期,但第二语言的水平还是达到了近似母语熟练度或甚至相当于母语的熟练度。
所以说,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来解释这种在二语学习中的年龄作用则比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更为准确而全面。
四.论证年龄差异对二语学习的影响1.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青少年和成人在教室学习环境中的比较参加此研究的学生是被招收到小学(FLES)学习外语。
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中开始第二语言学习晚一些的孩子的表现能够赶上甚至超过那些比他们学习早的孩子。
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外面环境中目标语的影响是有限的,成人学习者不仅比更小的学习者学的一样好而且超过他们部分由于成人学习者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
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个体尽管在他们生命中更晚一些的时候开始学习二语但是也能达到像母语一样的水平,而且一些成人学习者对目标语句法的熟练掌握,与以这种目标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熟练程度很难区分。
年龄在二语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青少年和成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成功地达到甚至是超过了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
在某些方面成人要享有优势,比如:在学习能力方面,成人比孩子要记忆时间更长,并有更好的记忆能力。
Ausubel认为成人比孩子有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而孩子趋向于依赖直觉。
总之,在教室学习环境中,在目标语在教室之外没有用武之地的国家,表明儿童比成年学习者好的研究少之又少。
所以,Schmitt 认为,近来的研究表明,孩子仅仅在目标语国家在教室之外的自然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才比成人更具有优势。
而在传统教室环境中,成人在一些方面如形态和句法方面和孩子学的一样好,而且往往比孩子更好。
所以,说这种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完全正确是不成熟的。
2.在目的语的自然环境中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情况在目的语自然环境中比较然而,在学习者能够持续接触这种第二语言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二语学习表现下降的证据”。
比如说:Fasold指出研究者发现在二语习得中与年龄相关的下滑现象至少在目标语的一些方面存在,如在二语语音学习方面,如果学习者不能在早期被置于目标语的环境中去接触所学语言,那么他在二语原因方面总体来说很难达到本族人的发音程度和水平。
有很多研究支持这种说法。
根据Gass而言,在一些具体的任务中也许成人比儿童学习者做的好,但这种优势是短期的,它会最终被置身于自然的二语环境中的儿童学习者所超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语的最终成就在自然环境中比传统的教室环境中更容易取得。
所以,在二语学习中,尽管有特例表明成人也能达到近母语的熟练程度,但的确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这是普遍的共识。
然而,对于在某个年龄点之后把第二语言学到像母语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似乎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这样的年龄点存在。
所以,绝对版关键期假说是不完全合适的。
应该这样说更为安全,在自然学习环境中,有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把第二语言学到近母语的水平是更容易的,而这个阶段之后一些青少年或成人尽管是在关键或敏感年龄之后开始学习但还是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限制,通过自我激励和个人努力也还是能达到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
结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可以说;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的任何过度概括都是不可靠的。
有学者认为,可以用“最佳期”或者“敏感期”来取代“关键期”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较好时期,但不是绝对时期,即使错过了这一时期,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的努力来达到比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这种看法是比较理性和折中的。
1.学习速度问题。
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
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
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2.语音问题。
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
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
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3.语言能力与潜力问题。
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4.对语法的影响。
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六.对实际教学的启发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发是,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第二语言得方面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绝对化的否定某个年龄层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
儿童有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对优势,成人也有他们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对于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他们学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大脑的可塑性最强,语言环境相对较好,模仿能力强,尤其是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缺点是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度不高,学习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多。
因此,他们更适合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如双语生活环境,在学校中则要求有好的教师以及教学设施。
在前面提到了外语学习低龄化的问题,社会上,有些广告夸大了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作用,片面地宣传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很多家长也受到了这样的宣传的实际上,当前低龄外语教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教学实践经验薄弱。
家长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在对孩子进行第二语言教育时,要考虑到教育的目的和最终期望达到的水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与母语相接近的水平,那就可以让孩子较早的接触第二语言。
因为儿童在语音的习得和语言潜力方面确实较成人具有很大的优势,早点接触有助于获得更地道的语音。
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外语水平,那么就不需要刻意地过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就可以了。
对于青少年,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母语习惯已经形成,第二语言习得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尤其是语言的流利性较儿童有很大的优势,长时记忆能力有所增强,理解能力也比较强。
而且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有充分的学习时间。
缺点是比儿童的学习要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坚持性,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或高中生。
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习科目太多,不可能将所有精力放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对于成年人,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强烈,在学习效率方面有很大优势,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比较强。
因此在记忆单词、掌握语法方面成年人占有绝对优势。
他们的缺点是难以获得纯正的语音,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生活中的杂务多,很难专心致志的学习,因此学习的连续性常受影响。
但是如果成年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良好的语言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总而言之,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年龄只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一,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在学习中扬长避短。
除了年龄因素之外,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也非常大。
只有各因素等共同作用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参考文献[1]辛柯,周淑莉.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临界期假说实证[J].外语教学,2006(7).[2]郑丽娜.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述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3]李芳芳.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4]徐晓君.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研究的新进展[J].科教文汇,2008(12).[5]王锋,欧阳俊林.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