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一)赏读下面的古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四)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2、对壬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城阕辅三泰。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酋剥开生霹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剐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剥而悲伤。

B.遮酋诗聪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睡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古深情而富有哲理。

(五)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回答: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14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5、(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六)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答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分) 2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

22、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6、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8. 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两联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哀;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3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2.在诗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感情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哪些句子表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哪些句子表现了他誓死不屈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4.诗中“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山()云崖()3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38.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39.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