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B.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
C.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D. 擢,提升官职,此外“授”“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华德才兼备,深受世人好评。
他曾考中状元,担任学士等职,深受孝宗眷顾,年逾古稀,仍能依制为母守孝,受到士人赞美。
B. 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
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C. 王守仁因俗化导,深受百姓爱戴。
他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时根据当地习俗教化引导百姓,夷人十分欢喜,纷纷伐木造屋供其居住。
D. 王守仁勤奋刻苦,开创阳明心学。
他探求程朱理学,数年也无收获,居蛮荒无书籍,仍终日研究旧有知识,求之于心格物致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②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答案】(1)C(2)B(3)B(4)①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
②王守仁不久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皇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
【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守仁”“祖母”“神人”“云”“异人”“之”“山海诸关”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AB项,“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宾语是“云”,故应在“云”后断开,排除AB两项;D项,“异人拊之”,主语是“异人”,谓语是“拊”,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且“更名”的宾语是“守仁”,故应在“之”和“更名”之间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错误,应该是二十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故选B。
(3)B项,“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
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错误,选项将王华和王守仁的事件掺杂到一起,第一段说“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这里“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应是王华;第二段说“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直言上奏,应是被贬谪到贵州,担任贵州龙场驿丞。
故选B。
(4)①中,“逾”,超过;“卒”,去世;“犹”,仍然;“寝苫蔬食”,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论”,评论,“多”,赞美;“之”,代词,代王华。
②中,“甚”,厉害;“疏”,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举”,推举,举荐;“自代”,宾语前置句,应为“代自”,代替自己;“俟”,等候,等待;“归”,回乡。
故答案为:⑴C;⑵B;⑶B;⑷①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
②王守仁不久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皇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射。
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
俄袭父封。
以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
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材,欲以子妻之。
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云中太守。
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
郡为战区,胔资注蔽野,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
渣关失守,玄宗幸蜀,人心惊骇。
肃宗理兵干灵武,授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
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
亦斩中圣。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
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
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新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沉其军,乃阳约降。
至期,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后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放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
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注)胔:腐烂的尸体。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B.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C.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人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D.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爱其材,欲以子妻之材:通“才”,才华。
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
B.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内:通“纳”,收纳。
众:作状语,当众。
C. 光弼遣人穴地颓之穴:用作动词,挖洞穴。
颓:使动用法,使……倒塌。
D. 将沉其军,乃阳约降沉:使动用法,使……沉陷。
阳:假装,表面上。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俄袭父封俄:过了不久B. 玄宗幸蜀幸:皇帝亲临C. 贼伤十二十二:十分之二D. 帝贷诸将罪贷:严惩(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A. 出为贼幽闭者B. 肃宗理兵于灵武C. 障以木幔D.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B. 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C. 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