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s) + 3B2(g)二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每减少1 molAz,同时生成2mol AB3B.容器内每减少1 mol A2,同时消耗3mol B2C.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D.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4.对于可逆反应2AB3(g) == A2(g) + 3B2(g) A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5.某反应2AB (g) 二C (g) +3D(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AH、AS应为A.Z\H <0, AS>0B. AH <0, AS<0C. AH >0, AS>0D. AH >0, AS<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s)+H20(g)^C0(g)+H2(g)o CO(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AH>0B.若T]、丁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i、则©二©C.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D.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 (正)<v (逆)10.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C.500°C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14.已知反应A(g) + B(g)二C(g) + 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C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 0.005 mol-L_,-s_115.温度为卩时,向4.()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5,反应PCl5(g)^PCl3(g) + Cl2(g)^-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 s 的平均速率为v(PC13)=0.006 4mol-L_,-s_l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 L_,,则反应的AHO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s 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5> 0.40 mol PC13和040 mol Cb,达到平衡前v(正)G(逆)c (COJ ・c ( HJ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二——,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c (COJ ・c ( H o0;数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若在I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02和H2各lmol, 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C,此时测得CO2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C09) c (H20)D.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心"負二匚鳥「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C3c (CO) 5c (H2)6、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g)+O2(g) - Q(Q>0)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500 s 时O2 的浓度为0.075 mol/LB.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平衡后,要使平衡常数增大,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D.1000 s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重新达到平衡时0.25 mol/L<c(N205)<0.50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NH, CO?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C02均是电解质C.液态HC1、固体N&C1均不导电,所以HC1、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A选项错误;在水溶液中必须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B选项错误;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选项错误。
答案:D2.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解析: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C1是强电解质,但却是共价化合物,A项错;BaSO4 是强电解质,但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C、D项错。
答案:B5.已知室温时,0.1 mol・1厂,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ll=4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 X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F)的10"倍解析:根据HA在水中的电离度可算出0(1广)=0. 1 mol • L_l X0. 1%=10-4mol • L~\所以pll=4;因HA在水中有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促进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c(H+)增大,pH会减小;C选(、H 十• ('• A项可由平衡常数表达式算出心--------- 盲一■—=1X1(T,所以C正确;^^)=10"4 mol・L「c 1IA所以c(H+,水电离)=10一” mol・L_,,前者是后者的10“倍。
答案:B9.pll=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别滴加NaOH溶液(c=0. 1 mol/L)至pH = 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氏、%,贝0 ()ArrayA.x为弱酸,卩O;B. x为强酸,K> V yC. y为弱酸,D. y为强酸,K>K解析:由图知:将一元酸x和y分别稀释10倍,pH的变化量A P H>:=1, ApHXl,所以x为强酸, y为弱酸。
pH = 2时弱酸y的浓度大,滴加NaOH溶液至pH=7时需NaOH溶液的体积y要比x大。
答案:C10.分析下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向食醋中加入水可使CHsCOOH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M03和N&CN溶液,后者pH较大D.pH = g的上述3种酸溶液,加水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醋酸中加入水的体积最小解析:根据电离常数可知HCO 「和CH£0(T 、HCO ;「和CN 一均不发生反应,A 正确;向食醋中加入水, ClbCOOll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B 正确;由于电离常数IICN>11CO ;,根据“越弱越易水解”可知C 错; pH 相同的CHQOOH 、HCN 、H 2CO ?3种酸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水,C&COOH 溶液pH 变化最大,则pH 变 化相同的情况下,CHiCOOH 溶液中加入水的体积最小,D 正确。
答案:C1. 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1广和01「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 向b 的变化B.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X10"13C. 该温度下,加入FeCb 可能引起由b 向a 的变化D.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 向d 的变化解析:升温促进水的电离,升温后溶液不能由碱性变为中性,A 项错误;根据c (F )和。
(0茁)可 求出A ;=1.0X10-'4, B 项错误;加入FeCL, Fe 汁水解溶液呈酸性,可引起由b 向a 变化,C 项正确; 温度不变,稀释溶液,张不变,而c 和d 对应的张不相等,D 项错误。
答案:C6.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 取干燥洁浄的酸式滴定管立即装入标准盐酸B. 用蒸憎水洗浄锥形瓶后,立即装入一定体积的N Q OII 溶液后进行滴定C. 往盛有20. 00 mL NaOH 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駄指示剂后进行滴定D. 用蒸憎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 溶液润洗,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 溶液解析:滴定管若干燥洁净,不必用水洗涤,故也不需用标准液润洗,A 不会引起误差;锥形瓶内 存有少量蒸镭水,但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不变,B 不会引起误差;锥形瓶不能 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D 7.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际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 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下列对几 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YCEPHP r2xo ・I oA.用标准酸性KMZ溶液滴定Na2S0<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4一一浅红色B.利用"Ag++ SCN"=AgSCN !"原理,可用标准KSCN溶液测量AgNO3溶液浓度:Fe(NO:})3一一浅红色C.利用“2尺/+ + 21一=12+2对+”,用FeCla溶液测量KI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淀粉一一蓝色D.利用0H"+H+=H20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酚豔一一浅红色解析:滴定后一旦开始就有L生成,溶液就呈现蓝色,故无法判断终点。
答案:C9.现有四种溶液:①pH=3的CH^COOH溶液,②pH=3的盐酸,③pH=ll的氨水,④pH=ll的NaOH溶液。
相同条件下,下列有关上述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①、④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 = 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出的量①最大D.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解析:pH=3的CH?COOH溶液中,c(H+)=lX10-3 mol - L"1,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C(CH3COOH)远大于1X 10~3 mol ・ L_1, pH=ll 的NaOH 溶液,c(NaOH) =1 X 10~3 mol ・ L-1,两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远过量,溶液呈酸性,A项错误;同理,若等体积的②、③混合,溶液呈碱性,现在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碱的体积小,B项正确;同A项分析,CH J COOH溶液浓度远大于NaOH溶液和盐酸, 所以CH^COOH放出出最多,C项正确;加等量水稀释,碱的pH变小,酸的pH变大,因一水合氨和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pH变化小,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