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精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I
P-R间期:0.12~0.20S I
节律: 规则
心率:60~100次失常?
由于心脏冲动的频 率、节律、起搏部 位、传导速度与激 动次序的异常而使 心脏活动的规律发 生紊乱,称心律失 常。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窦性节律频率减慢:成人<60次/分 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 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或由于应用受体阻滞剂、维 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不完全性代 偿间歇居多;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有时也可 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基本正常。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 之间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频率快而规则的P 波,每分钟在100次以上。QRS波紧 跟P波之后,形态正常。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 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肾上 腺素等)等。
窦性停搏
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内兴奋性降低,不能产生冲动,而 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为停搏或窦性静止 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的长间 歇;长间歇中无P、QRS、T波群的存在;长间歇与基本 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往往出现房室交界性或 室性逸搏
0.32-0.44
肢导<0.25 胸导<0.2
↓≤0.05 ↑≤0.1 Ⅰ.Ⅱ.aVR.V4 -6不<同导 R/10
低钾血症时胸 导较明显
QRS波群
V1 V2 V3 V4 V5 V6 aVR aVL aVF Ⅰ Ⅱ Ⅲ
时间 0.06-0.10,≤0.11
(s)
波形 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
方向 R/S<1
心室颤动
QRS-T波全消失,代之以形态 不一,大小不等、节律极不规 则的心室颤动波 频率达到250-500bpm,(根据 波形振幅的大小可分为粗颤和 细颤)
房室传导阻滞(AVB)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AVB P-R间期大于0.20S, 无QRS波群的脱落。 节律规则,心率正常
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型AVB
QT间期 U波
形态
方向
时间(s) 振幅(mV)
圆钝、切迹( Ⅰ.Ⅱ.aVF.V4 <0.11 峰< 0.04s) -6↑aVR↓
0.12-0.20
J点后0.08s测量ST段抬高、压低
等电位线 轻微上下移 多与QRS主波相同;Ⅰ.Ⅱ.V4-6↑aVR↓;若 V1↑,V2-6↑
T波后0.02- 与T波相同 0.04s出现
正常心电图
P波
形态:多为圆拱形,有时可轻度切迹 方向: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电压:肢导<0.25mv , 胸导<0.2mv 时间: <0.11秒,双峰型者切迹间距 <0.04秒 频率:60—100次/分
PR间期: 0.12—0.20秒(选择P波最明显的导联测量)
正常心电图
QRS波群:时间(0.06—0.10秒) ST段:一般在等电线上或稍有偏移,但在任何导联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逆行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P’ 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中;后) 。
房性心动过速
正常QRS波群,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逆型P波不易辨认,常埋藏于QRS波群中或位于其 终末部,P-R间段:不能测量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匀齐、波形 一致、连续呈锯齿状、无等电位 线的“F”波,“F” 波在II、 III、avF导联清晰,频率在250350 bpm,AV传导比例可固定可不 定。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心房节律 规则;心室节律不规则;一般心室率较慢。
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I型AVB P-R间期固定,可正常
或延长,间歇性的QRS波群脱落 心房与心室率不一样,一般心 室率较慢。
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P间期相等,R-R间期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振幅 、大小皆不等的“f”波, “f”波在V1和II导较易识别 ,“f”波频率在350-650bpm ,RR间期绝对不等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心室的异位搏动点 无P波,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 >0.12S)提前出现,T波 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 性代偿间歇。
R/S=1
R/S > 1
↑↑↑
振幅 R≤ (mV) 1.0
Q波 × ×
R≤ 2.5
振幅小于同导联R/4 时间<0.04s
R≤ R≤ R≤ R≤ 0.5 1.2 2.0 1.5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的特点:
P波在Ⅰ 、II、avF导联 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
间为<0.11秒
室性心动过速
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没有P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异常,时限增宽,超过 0.12s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节律 规则,频率100-250次/分
当所有的心室波群,从V1至V6导联都是负向是 右室室速,一致正向实际上是左室室速。
心室扑动
没有P波,QRS与ST-T无从 分辨。 出现连续、均匀、振幅大 的心室扑动波。节律规则 ,心室率150-250bpm,称 心室扑动 常迅速转为心室颤动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 P波
P-R段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心电活动
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 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P波与P-R段合计 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的过程 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不应压低≥0.05mv;在肢体导联及V4—V6抬高不应 ≥0.1mv;V1—V3不应≥ 0.3mv
T波: 应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直
立T波应大于同导联R波1/10
U波:为在T波后0.02—0.04秒的低平波,方向一般
与T波一致,任何导联U波不能超过同导联T波的1/2
波名 P波 PR间期 J点 ST段 T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