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 唐宋散文选读P57《后赤壁赋》导学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12周第1-2课时撰稿:杜少媚审核:备课组
班别学号姓名
【教学重点】
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课前预习】
1、关于作者
苏轼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
2、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 》。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3、温故:
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文中描绘的景色,引发了作者这样的感叹:
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文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
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
)
4、初读文章,正音正字
林皋()黄泥之坂()松江之鲈()
履巉()岩鹘()悄()然凛()乎
玄裳()缟()衣戛()然翩()跹()
【自主学习】
导入: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
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
”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
这篇课文就让我们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诵读后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诵读后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诵读后思考:第3段主要写什么?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3、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三、合作探究与结果展示
1、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
2、《后赤壁赋》的结尾描写了孤鹤,叙述了梦境,这些内容是否有特殊的含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点评课堂总结收获】
四、检测反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须臾(yú) 栖鹘(gú) 戛(gā)然长鸣
C.缟(gǎo)衣临皋(gāo)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①听其所止而休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职工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7、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黄泥之坂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余亦悄然而悲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D.①将归于临皋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检测反馈【答案】
四、检测反馈
1、【答案:B】(鹘—gú,戛—jiá)
2、【答案:D】(应解为“高”)
3、【答案:C】
4、【答案:A】
A一个表顺承,一个表转折,译为但是。
B.恰好 C.表示目的 D.任凭
5、【答案:C】C名词作状语,从东边(其它的是名词作动词,A向上走B登上D向西行)
6、【答案: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
7、【答案: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
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
C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D 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
8、【答案: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