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四章 认识自我

4.第四章 认识自我

(4)填写自我分析表:
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满意的方面(外貌、能力、成就、性格等)
不满意的方面
是否需要改变
完善的方法
现实的我
理想的我
(5)制定行动计划:找出实现理想的我自己已具备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为了使自己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将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拟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
(6)齐唱歌曲:全体学生手拉手围成大圆圈,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实践、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种个体对自己的反思,比认识外部世界更为复杂。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需要20多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自我中心时期(出生~3岁)
人初生时,处于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例如不能区分自己的手指和母亲的乳头、自己的手臂和玩具等。至7、8个月,婴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的边界,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知道是在叫自己。至2岁左右,儿童掌握了人称代词“我”,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重要标志。至3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和独立意愿,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幼儿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并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来认识、投射外部世界,即他们能够分清“我”与“非我”,却分不清我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客观认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叫自我中心时期。
注意:检查你的答案里是不是包括了这些方面,如果没有的话,再补充一些句子从三个方面去认识一下自己。
(4)评估:请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前面标上“+”或“-”,“+”表示你对自己满意、肯定的态度,“-”表示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统计加号与减号的数量,如加号大于减号,说明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积极的,相反是消极的。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对其加以分析。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例如:对自己身体的高矮胖瘦、身体的健康状况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意识。例如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态度、理想、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等的意识。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意识。例如:对自己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责任与义务等的意识。
四、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
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即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出:自我分化、自我矛盾、自我统一再到新一轮的自我发展的过程。
1.自我分化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存在。因此,笼统的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是理想我,客我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是现实我。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个体成为思维和行为的主体,从而为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可观察到个体有较多的自我观察自我沉思行为,如写日记和与朋友倾心交谈等。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结构图
另外,还可以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现实我、投射我(镜中我)和理想我。现实我是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看法,是个体对自己的现实观感;投射我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由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感;理想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自我形象,是个体追求的目标。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3
(3)归类:将20个句子根据内容做以下归类:
★身体状况(你的外貌、身高、体型等)
编号:;
★心理状况(你常持有的情绪情感,比如开朗、内向、心烦、多愁善感;你的才智状况,比如有能力、灵活、迟钝等)
编号:;
★社会状况(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人常持有的态度和原则,如乐于助人、爱交朋友、坦诚的、孤独的等等)
编号:;
第一节
活动一:20个“我是谁?”1
目的:帮助同学认识自己
时间:约30分钟。
准备:1张纸,1枝笔,抒情轻音乐
操作:
(1)轻柔体操:请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向右转,在愉快的音乐背景下后面同学为前面同学揉肩、敲背;然后互换角色,相互感谢。
(2)写下20个“我是谁?”: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要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女生”这样的句子。每20 秒钟写下一项“我是谁”,约7分钟完成。
3.自我统一
一般地,个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矛盾冲突后,自我意识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协调一致,达到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我和客我的统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要达到这种自我统一,需要个体从现实我出发,修正理想我;努力改善现实我,有效地控制自我。因此,它既不是放弃理想我,迁就现实我,也不是扭曲现实我,只顾理想我;它不仅包括认识自我,还包括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总之,自我统一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统一。当然,由于个体的情况各异,也可能出现自我的消极的、不健康的统一,指个体放弃了理想我或现实我而达到的虚假的统一。虚假的自我统一的现象在青年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实际上他们还处于自我矛盾中。
操作:
(1)想象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理想的我):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尽可能清晰地想象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漂亮的我、自信的我、快乐的我——你的长相如何?你的感觉如何?你将在哪里?你将会做什么?
(2)自画像:“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3)小组分享与交流: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分享自画像,描绘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2.自我矛盾
随着自我的分化,个体会发现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差距,于是产生内心冲突,引发不安甚至痛苦的体验。这一时期,可观察到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具有矛盾性、对自我的态度具有波动性,如时而过高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很行、很成熟,并因此极为自豪或自信,时而又过低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很差、很幼稚,并因此极为自卑;自我体验的情绪变化幅度非常大、频率非常高。但这种现象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
生理的我心理的我
社会的我
自我意识内容图
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成分构成。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和“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立、自制、自强、自卫、自律、自励、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等,主要涉及“我怎样调控自己”和“我怎样成为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4)小组交流:
①当我再一次看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后,我感到:每个人都真诚表达,同时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每一个人。
②优点轰炸:小组成员轮流对其中一人进行“优点轰炸”,要求每个“轰炸人”真诚地、客观地说出被轰炸人的优点;每个人被轰炸过后谈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评价是否相符,自己是否意识到大家提到的那些优点,被轰炸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等。
形容词自己同学家长形容词自己同学家长朴实的单纯的内向的发脾气固执的律己的冒险的乐观的刻苦的慷慨的顺从的不服输自私的快乐的认真的爱表现果断的谨慎的成熟的有才华的助人的温和的随便的有信用的勇敢的独立的热情的腼腆的有同情心的外向的有进取心幽默的懒惰的有毅力的可靠的合群的3填写自我分析表
第四章
“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是早在四、五千年前,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古希腊人要写下这么一句箴言呢?对大学生而言,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大学生们。大学生成长中发生的种种困惑最终其实都是自我认识问题。人的一生时刻都在寻找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这是生命赋予每个人至高无上,又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大学生能否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对他们整个人生的幸福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猜猜我是谁:将所有学生写有20句话的纸叠好,放在一起,组织者随意抽取一张,并念出上面的句子,让大家猜这一张是谁所写,猜中的人说明猜的理由。
活动二:“独特的我”2
目的:帮助同学进一步认识自己并乐于接纳自己
时间:约30分钟
准备:2张纸,1枝笔,视频手语操《我真的很不错》
操作:
(1)热身活动—“击掌比赛”:先请每个同学估计自己一分钟能击掌多少次,再看看实际能击掌多少次。
冒险的
乐观的
刻苦的
慷慨的
顺从的
不服输
自私的
快乐的
认真的
爱表现
果断的
谨慎的
成熟的
有才华的
助人的
温和的
随便的
有信用的
勇敢的
独立的
热情的
腼腆的
有同情心的
外向的
有进取心
幽默的
懒惰的
有毅力的
可靠的
合群的
(3)填写自我分析表:我的长处和短处
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当我再一次看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后,我感到:
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是指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后天参与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个体内化、整合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而产生的心理模式。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调控作用,能指引和确定个体行为的方向,协调个体和环境的关系;自我意识不仅能够适应世界,而且能够自觉地创造世界,并创造自己。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通过游戏、学习和生产劳动等方式,逐步掌握了社会规范,形成了各种角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一时期,儿童通过练习、模仿和认同作用,学会了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和同伴角色等各种角色。虽然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能够初步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气质性格等,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等,但是他们主要是根据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并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叫客观化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