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海权的崛起是一个国家强盛表现的一种标志之一,这对荷兰也不例外。

16世纪
末17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海权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王朝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1581年)。

在荷兰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后,原来尼德兰就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商业,独立以后这些产业更加日益繁荣。

荷兰造船业居欧洲第一,西班牙的大帆船,以及英国内河的平底船、运煤船、渔船均为荷兰所造,造价仅及英国的一半,而自己国家的商船吨位更是日益渐多。

荷兰凭借先进的造船业大幅降低海洋运输的成本;建立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
度公司(1602年)减少国内海外探险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领导、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庞大资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欧洲
各国商业委托人的信任。

美国学者诺斯和托马斯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称,“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

在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后,荷兰自1596年派遣第一只船队前往东印度群岛探险后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逐步成为第一批海权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强劲竞争对手,被誉为“世界马车夫、贸易的中间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

,但随着国力日渐强盛,荷兰海上力量就露出尖利的獠牙。

一开始,它由一些投机冒险的商人采取股份制的集资方法组成。

1594年,四艘装备良好的航船组成远洋船队,扬帆驶往东方的爪哇。

这是一次
蓄谋已久并精心准备的航行,表明后起的荷兰不再满足于充当欧洲水域的商运霸主,而要到被葡萄牙控制了一个世纪的印度洋航线去一展身手。

荷兰船队一进入东方,发现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早已不堪一击,东方香料及香料群岛唾手而得。

当富饶东方的神秘面纱揭开时,被利润迷住了心窍的荷兰资本主义,抛掉了半个世纪的隐忍和韬晦,露出了赤裸裸的贪婪嘴脸和凶残本性。

1602年,股本比英属东印度公司大几十倍的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它以巴达维
亚(今雅加达)为中枢,先后占领并建有很多殖民据点;1624年侵入中国台湾;1648年在南非排挤了葡萄牙,创办西印度公司并夺取北美大陆和加勒比海岛屿
的一些殖民地。

连马克思也指责荷兰这个“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展示出一幅背信
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画图……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一片荒芜、人烟稀少。


这时候,荷兰的大陆谋略和海洋谋略都跟它的国力和地缘政治严重背离。

当时
尼德兰人口只有约300万,它的国土面积仅2万平方千米,陷入几个欧洲强国的包围之中,几乎无地形障碍可守,却要经营、保卫万里之遥的海外殖民地。

即便一时有钱,兵力、人力、后勤也严重不足。

它走在当年葡萄牙(只有100万人口)失败的险道上了。

如果荷兰人意识到这种险情,采取理性而明智的结盟政策,或许能缓和冲突、增加海权的稳定性。

但这必须放弃商业贸易垄断,让利于他国。

让利对荷兰资产阶级来说简直不能接受。

这种利令智昏终于使它从兴盛走向衰败。

荷兰毫不留情的垄断,终于把它的竞争对手变成了敌人。

敌人一旦崛起,荷兰的虚弱就暴露无遗。

惊慌的西班牙人被荷兰人赶出了不拉奔式海战,它的船只多为适应荷兰的浅水港湾而建造的。

荷兰人几乎是天生的商人,因而对英国的海战能力和潜力估计不足;英国人是天生的水手,热爱并愿意实践一切与海战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战术。

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决策的失误,决定了三次英荷海上斗争的基本结局。

三次战争,尽管荷兰人奋勇作殊死斗争,但终因其固有的不利因素而耗尽了民族和国家的底气。

人员、物资、金钱的消耗都非常惊人,最后连庞大繁荣的商业和海运体系也因战争和失败而一蹶不振。

真像金黄色的郁金香一样灿烂,也像郁金香花一样短促。

对于荷兰海权的崛起,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自身合理发展的必然性,正确发展与壮大自己的优势方面,在为后来的海上强国奠定物质基础。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在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需要发展与海权相适应的技术与装备,发展壮大海上力量,这也是走向海权强国的第一步。

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已经造出的海上战船——航母,正是与发展海权相适应的军事战月,但是赶潮流需要有自己
的与众不同的一面,有自己合理且体现先进性的地方,不然花了巨资不讨好。

对于荷兰后来海权的衰落,可以说是他发展了与自己国家规模大小与管理能力不相适应的军事战月。

再加之贪心太大,凶残暴戾,衰落是他必然的走向。

对于中国我们不光要在技术上高人一筹,也必须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的海权,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海上霸权,要始终在发展中保持经营与管理的先进性,并且运用和平的外交政策,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海上互利。

而且要分清当今各个国家的海权形式,合理分析海上情况,作出必要的合理的海上应对措施,保证本国合理的海权不被侵犯。

不要等到出现问题以后,才发现问题,那时候已悔之晚矣,所以我们要防范于未然。

避免重蹈覆辙。

任何强国(包括海上强国)都有弱点,根本之处,就是它的实力与它的雄心(或曰野心)背离脱节。

因此,如何稳定和延长权力与优势,将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智慧和谋略最苛刻的考验与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