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决定国家兴衰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
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开始在海洋上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最原始的海洋捕鱼业开始,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
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海权意识。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并且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而且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但不管怎么讲,没有大海,就没有强大的荷兰。
但荷兰在创造了大国之后,却显得锋芒毕露,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的侵略扩张,用战争的手段掠夺他国的资源,并且频频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霸权威胁挑战,以少打多的战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十几次,消耗了国力也树立了宿敌。
衰落无可避免。
具体地说,荷兰是怎么做的呢?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
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
在此期间,荷兰的造船业发展迅速,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
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B3到1B2。
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
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B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
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
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由于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荷兰便有能力迅速扩建其海军,而同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反过来保护海上的贸易。
当时,荷兰的海军是首屈一指的。
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
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
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
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
方贸易。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一度侵占我国的澎湖、台湾。
在美洲,荷兰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现在的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在非洲,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由此可见,“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说明了17世纪的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各方面所拥有的霸权。
那么,如此一个小国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如此强大的呢?这其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以供我们学习研究,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首先,国家环境、政治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先决因素。
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各国之林,要想称霸世界,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要有一个能够适应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适应发展的完备的政治经济体系。
还应该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权体系,并且这个政权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制定合理完善的政治经济商业政策,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一点,在荷兰王国崛起的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
1581年,荷兰就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并迅速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大力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大拉力。
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GDP 如此之高,其中一大半就是来自于其海上的贸易发展所带来的丰厚利润。
荷兰的商船几乎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再加上荷兰的船只造价低,设计独特,大大减少了船只所需缴纳的税额。
这从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其利润。
那么,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
要想称霸世界,经济是强大基础。
而海上贸易的发展又是经济的助推器。
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其贸易,其实还与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深刻相连的,简单的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代海上贸易对地区的经济至关重要,从海上贸易兴起至今哪个时代强国不得益于此, 如英国,日本,美国等。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困难,如蒙古,中亚地区,若再加上资源匮乏,更是难上加难! 正是由于荷兰适于发展海上贸易的这一优越地理位置,再加上其制定的完善的经济政策,才推动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发展,并一步步将荷兰送上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三,武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有力的盾牌。
要想在世界霸主争夺战中取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国家的武力。
只有依靠武力,才能打败对手,才能保护你海上的贸易。
另外,海上的贸易时危险重重的,并不像陆地上的贸易那么安全可靠。
海上的运输船只经常可能会遇到海盗的袭击,而一旦遭到海盗的掠夺,轻者货物被其夺走,重者可能还会危及海员的生命安全。
另外,在海上,还可能遇到其他国家的船只,甚至舰队,一旦发生冲突,那也将是不小的损失。
因此,只有依靠强大的海军,才能保护海上的贸易。
更为重要的是,海上运输船只一般航运时间比较长,因此,必须要有可以停留的地区供其休息给养!荷兰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总结荷兰通过海权崛起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个国家要想在海上成为世界霸主,首先得要看其是否适合发展海上的贸易,也就是地理位置是第一要素!国家稳定、政治经济制度完备是前提,海上贸易发展是驱动力,海军武力是保障!如此,便可造就一个真正的海上霸主!
当然,在我们强调海权在近代历史上扮演的霸权角色时,我们也不能片面的夸大它的作用。
海权重要作用的发挥必须和一国的领土、人口、文化、制度等诸多方面联系在一起,世
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权本身并不具备保持一国强盛不衰的神奇功效,国家兴衰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力以及制度的创造力。
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列强的炮舰屈辱驱使我们成为海上强国的决心,但是发展海军力量是为了达到国家的战略目的,而不是用强大的海军去侵略别国,重演历史,满足海上强国梦,切记这一点对于我们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海权也非常重要,真正的强大正如武侠小说里边所写一样,是不需要武器的,一种气魄就足以威慑敌人。
到那时,我们才达到真正的强大真正的霸权。
鉴于荷兰崛起的经验和衰败的教训,结合当前国际的形势,中国的海权战略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利用海洋的桥梁,开展与他国的交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台湾南海问题,韬光养晦的谋求发展,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必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