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激相关障碍 PPT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 PPT课件


• 2.严重标准 • 社会功能受损; • 3.病程标准 • 1个月内发生,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个月,因素消
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 4.排除标准 • 排除心境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等; • (四)类型 • (五)治疗 • 心理治疗:个别指导、家庭治疗、社会支持治疗 •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低剂量短疗程;
•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 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 2.严重标准 •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3.病程标准 • 一般持续数小时到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 4.排除标准 •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等; • (四)治疗与干预 •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 心理治疗:解释性、支持性; • 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 一.刺激与反应 • 应激(stress):指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
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 应激源(stressor):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 如各种生活事件。分为良性刺激和不良刺激。
• 应激反应的强弱取决于个体处置这些应激因素 的能力以及对相应后果的评价。
• 二.社会心理应激 • (一)应激来源 • 1.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 • 2.职业、学业问题; • 3.社会环境因素; • 4.个人特殊境遇; • (二)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 • 个性特征、A型性格、癔症性人格 • 个人经历、价值观、社会支持、认知水平;
分析
• 王某在经历灾难性事件的创伤之后以各 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挥之不 去的闯入性回忆,有频频出现的痛苦经 历的梦境再现。有持续性的回避行为和 整体的情感反应木然,符合创伤后应激 障碍的诊断。
• 三.适应障碍பைடு நூலகம்
• (一)概述
•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 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 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 状。
至少已3个月。
• (四)治疗 • 1.心理治疗
• 危机干预、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 宣泻相关的情感、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 支持;
• 2.药物治疗 •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剂、锂盐等; • 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 支持解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认知心理治疗
案例
• 王某在一年前不幸经历了一起车祸,当时同车的女朋 友丧生在一辆大货车的轮胎下,自己虽然幸免于难, 也因为大腿骨骨折在病床上躺了三个多月。
• 这半年来王某大多时候是在麻木状态下度过,对身边 发生的人和事无动于衷,对外界缺乏兴趣,原来很感 兴趣的下棋、打网球、社交等都兴趣索然,与同学朋 友疏远、有隔离感,对自己的未来心灰意懒,万念俱 灰,曾多次想到自杀。常常半夜噩梦惊醒,一年多以 来几乎做同一个噩梦,总是梦见自己的女友倒在大货 车的车轮下,身首异处、惨不忍睹。每次梦醒胆战心 惊,喉头哽咽,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出汗,久久不 能平静。每次上街看见大货车都非常紧张,当时遇险 的情景历历在目,非常痛苦,常常尽量避免上街。
• 发生的有关因素: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 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
• (二)临床表现 • 1.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 • 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 • (1)以抑郁为主;(2)以焦虑为主; • (3)以品行障碍为主 • (4)以躯体功能障碍为主 • (5)以品行障碍为主 • (6)儿童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1.症状标准 • (1)有明显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
或社会地位的改变;
•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 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
• (3)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 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一项:
• 1)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 • 2)生理功能障碍,如少眠、食欲不振等; • (4)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3.持续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选择性失忆; • 4.情感麻痹现象; • 5.睡眠障碍、易激惹、易紧张、警觉性过高; • 6.多数在事件后数天至半年内发病,1年内恢复
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见154页) • 1.症状标准 • 2.严重标准 •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
谢谢!
• 二.创伤后应急障碍
• (一)概述
• 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生活事件;
• 创伤性体验的两个特点:1.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 有创伤性影响;2.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 或威胁;
• (二)临床表现
• 1.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症状闪 回),错觉、幻觉,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 反应;
• 2.频繁出现与创伤性事件明确相关的梦境(梦 魇),常常从梦境中惊醒,续梦,产生强烈的情 感体验;
• 与个体心理素质相关;
• 流行病学研究;
• (二)临床表现
• 意识茫然、愤怒、激越、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木僵 植物神经症状、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内容与应激 源密切相关、持续时间短;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1.症状标准
•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 有下列1项:
•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 一定盲目性;
• 三.应激的中介机制 • (一)中枢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 • (三)神经免疫系统 • 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
• 一.急性应激障碍
• (一)概述
•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急性严重的精神打击、直接 原因、立即发病、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 木僵、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