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 阶段1 - 导入期
- 治疗师的自我介绍
- 描述CISD过程中的规则
- 小心解释隐私问题
• 阶段2 - 事实期
- 请参与者描述一些有关自己、事件及 其在紧急事件中所进行的活动的情况 - 询问参与者在处理紧急事件的过程中 身处何处,所听、所见、所闻及所做 - 每人都要轮到,使整个事件重现眼前
• 阶段3 - 感受期
女性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5.2%和8.5%;
Madakasia 等人对自然灾害后的PTSD进行了研 究,结果发现不同灾害后的PTSD的患病率均超 过30%; 美国Kessler的研究表明,社区中有36.7%-
81.3%的人有过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经历,
PTS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10.4%,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
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
木僵),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裂症、心境障碍。
Blanchard 的研究发现,交通事故与PTSD密切相关:
46% 的交通意外受害者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条件。
求助、解决问题、适应或面对现实、发泄或倾诉、回 避、接受或推卸责任;过度使用成瘾物质、攻击、自 伤或自杀等 压抑、退行、否认、投射、反相形成、合理化、升华、
置换、认同等
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


急性应激障碍 (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 适应障碍
调动资源

有三种晤谈种类:
- 现场或临近现场的晤谈
- 非正式减压
- 正式CISD
现场或临近现场的晤谈
间与创伤者呆在一起,允许其渲泄情 绪、出现情绪反应 评估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鼓励, 并建议哪个组或个人需要休息
非正式减压
- 询问与感受有关的问题
* 发生紧急事件时你有何感受?
* 你现在有何感受? * 在你过去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 吗?
• 阶段4 - 症状期
- 参与者描述其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 的表现。 - 询问参与者在紧急事件过程中体验了 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 你现在正体验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 自从紧急事件发生之后,你的生活发生 改变了吗? - 请参与者讨论其经历正导致其家庭、工作 或生活发生什么变化。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二科 汤士林 2017年5月10日
.
空难
.
【案例1 】
定义:应激相关障碍
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 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
病程与精神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应,在应激源 或困难处境消除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 过6个月。预后良好,长期病程,也总以痊愈 告终。
病因机制:
直接病因:剧烈精神创伤或异乎寻常生活 事件、持续困难处境 文化背景: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 人格特点: 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排除: 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 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
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
心理应付方式(有意识的)和防御机制(无意识的)
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1.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
性生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
有下列一项: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 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 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1-4%
高危人群患病率高达3-58%
(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者)
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1987年研究发现,美国的越南战争退伍老兵中,
终生患病率男性为31%,女性为27%,男性和
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 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 心理刺激因素与个人经历。
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 者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 甚至木僵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 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 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为心因性 木僵。
• 阶段5 - 辅导期
- 治疗师介绍应激反应综合征 - 强调这是对紧急事件的正常反应
• 阶段6 - 再入期
- 拾遗收尾 - 回答问题 - 最后安抚 - 制订未来行动计划
- 小结,告诉参与者更多资源信息
CISD
心理治疗的时程
全程需3-5小时 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
【典型病例】
定义:
1
定义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 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 暂 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直接原因—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 起病—受刺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 表现—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或轻度 意识模糊。 预后—应激源消除,症状历时短暂,持续 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3、 环境治疗
心理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
时间:

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6周之后效果甚微
地点: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 活环境。
CISD 心理治疗分三部分: 情感渲泄 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
通常在紧急事件后数小时进行
经常无领头人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可由参与的个人自发进行
正式的CISD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

在事件后24至48小时进行
治疗师对群体动力学必须有全面的了解
治疗师必须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很好的理解
不在第一个24小时内进行
对灾难现场的所有人必须强制进行正式的CIS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