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近代化探索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征服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讲侵略与反抗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概况影响鸦片战争(道光帝)为打开,1840年,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中国开始沦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挑起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中国战败中国半殖民地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1894年,北洋舰队在海域遭到日舰袭击。

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程度八国联军侵华(光绪帝时)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8月攻占北京。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战争结束中国完全沦为社会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领土多平方千米。

《》割占领土最多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经济上: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3)社会矛盾上: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4)思想文化上: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二、三大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割地通商其它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说明帝国主义从军事侵略逐步转化为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逐步转化为资本输出。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与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中国人民的抗争(农民阶级2和4)1、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2、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3、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侵占。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

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4、黄海大战:背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1898在山东兴起;矛头直指,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专题通关1、近代不平等条约具有哪些突出特征?《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瑷珲条约》割地最多;《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特点;<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哪些阶段特点?(1)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主要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商品输出(2)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侵华3、近代中国征服反击列强侵略的斗争为什么屡次失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进攻(2)内因:清政府的腐败,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军官无能、指挥不当(3)外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具有掠夺性启示: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必须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第十六章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6分)(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中国反抗侵略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贫弱、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等)(4分)(3)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4)中国是带着都城被占领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与此相关的事件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2月26日凌晨,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民间强烈反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拍卖会,执意拍卖l40多年前被抢掠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两座铜像分别以l400万欧元被拍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拍卖)。

——摘自新华网(1)计算一下,鼠首和兔首该是在近代哪次外国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2分)材料二:(2)圆明园由一座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被焚烧得残迹斑斑。

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2分)(3)在近代史上,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与侵略,除了(1)问所涉及的战争外,中国还遭受了哪些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举3例,写出战争名称)(6分)(4)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6分)(5)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

“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抱,但如何索回却有很多种看法。

对此,有人认为国家应通过法律程序索回,请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2分)检测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3、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展示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应该选择的是①收复新疆②大败洋枪队③黄海大战④廊坊阻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是[ ]A.魏源B.张之洞C.林则徐D.关天培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活动创办军事工业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5、性质:是一次失败的的自救运动6、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2、序幕: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发动“”3、时间: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因此又成为。

4、内容:(1)政治:(2)经济(3)文教(4)军事5、结果: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6、影响: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辛亥革命:(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2)高潮: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4)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评价: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1、兴起: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2、代表;3、旗帜:以为主要阵地,高举和两面旗帜4、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发表了和,并在北京创办了,宣传。

5、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