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标准答案)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标准答案)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作者:————————————————————————————————日期: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健康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E.遵医行为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手段D.行为结果E.行为环境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A.R—S—OB.S—O—RC.O—S—RD.R—O—SE. S-R-O15.讳疾忌医属于( D )A.不良生活方式B.A型行为模式C.致病行为模式D.不良疾病行为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C.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后果18. 不属于知信行模式的是(B )A.获取知识B.需求需要C.相关行为 D.态度 E.信念19. 在疾病治疗中,患者由于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解释为(D)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0.不属于“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内容的因素为( A )A.内部、外部回报 B. 对疾病易感性与严重性的认知 C. 社会人口学因素 D. 提示因素21. “认为戒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 B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高的自我效能22. 人们患了某种疾病后,由于怕浪费金钱和时间而不愿意就诊,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可解释为( D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3.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

该技巧适用于( B )A.无戒烟愿望者B.对戒烟犹豫不决者C.准备戒烟者D.正在戒烟者E.刚刚戒烟成功者24. 根据“改变阶段模式”,尼古丁替代疗法常用于(C)A.没有戒烟愿望阶段B.犹豫不决阶段C.转变行为阶段D.预防复发阶段25. 根据“改变阶段模式”,下列措施中适合运用于“犹豫不决阶段”的是( A )A.引发动机式交谈B.离开诱发烟瘾的环境C.使用尼古丁口香糖D.积极应对挫折、压抑等消极情绪26. 一位习惯静坐生活方式的女士并不准备锻炼,此时健康教育的重点是( C )A.拟定锻炼计划B.介绍锻炼的方法C.介绍不锻炼的危害D.帮助他寻找锻炼伙伴E.请该女士的家属和朋友支持27.当吸烟者吸烟时,给予讲解吸烟致癌等事例,从而帮助矫正吸烟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法为( C )A. 脱敏疗法B. 示范疗法C. 厌恶疗法D. 强化疗法28. 护士对实施母乳喂养的乳母给予鼓励,属于(D)A.脱敏法B.示范法C. 厌恶法D. 强化法E. 消除法29. 当酗酒者酗酒时,给予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刺激,从而帮助矫正酗酒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法称为( B )A.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示范疗法D.强化疗法30. 如果小女孩一天不咬手指甲,就给她1元钱作为奖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A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1. 如果小女孩每咬1个手指甲,就罚1角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C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2. 如果小女孩咬手指甲,就不发给零花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D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3. 小女孩每天都要练80个毛笔字,如果小女孩不咬手指甲,就可以少写20个字,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B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4. 小女孩在家不喜欢吃青菜,父母在饭桌上表示最爱吃青菜,而且还吃很多的青菜,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C )A.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示范疗法D.强化疗法二、多选题(每题2分)1.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健康行为中的不良生活习惯的是( CE )A.酗酒 B.性乱 C.偏食 D.隐病行为 E.高脂高糖饮食2. 下列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的是(BCDE )A.预警行为B.讳疾忌医C.有多个性伴侣D.瞒病行为E.暴饮暴食3. 下列描述符合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的是(ABCDE )A.有利性B.适宜性C.和谐性D.一致性E.规律性4.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中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包括(ABE )A.知信行理论B.健康信念模式C.创新扩散理论D.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E.行为变化阶段模式5.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属于对疾病威胁的认知的是(AB )A.知觉到易感性B.知觉到严重性C.知觉到益处D.知觉到障碍E.自我效能6. 团体行为干预的优点是(ABCE )A.有政策和资源保证B.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C.系统化程序化D.组织对全体成员给予过多关注E.效果显著而持久7. 团体干预的措施包括(ABCDE )A.开发领导B.动员群众C.培训骨干D.利用舆论和规范的力量E.采用综合干预手段8.常用的行为矫正法包括(ABCDE )A.系统脱敏疗法B.示范疗法C.厌恶疗法D.强化疗法E.接触脱敏疗法9. 阶段变化理论认为,行为改变过程中属于认知层面的心理活动是(ABC )A.情感唤起B.自我再评价C.社会解放D.求助关系E.反思习惯10. 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性有(BCD )A.对成瘾性行为效果不明显B.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考虑较少C.对行为变化做描述性解释D.实践中各阶段间的划分和相互关系不易明确E.考虑到信念对于行为改变的作用11.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ABCDE )A.信息的权威性B.传播的效能C.恐惧因素D.行为的效果E. 行为的效益12. 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E )A.遗传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E.自然环境因素13. 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包括(ABCDE )A.需要B.动机C.恐惧D.认知E.意志三、填空题(每空1分)1.行为过程的S-P-R公式中,S代表,P代表、R代表。

(内外环境的刺激、人、行为反应)2. 一个人在浏览健康杂志时,匆匆翻阅,突然一个标题是他感兴趣的,立即停下来阅读,这种现象称为。

(选择性知觉)3. 知信行模式认为行为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即和。

(确立信念、改变态度)4. 对团体行为进行干预是,就要利用影响和改变团体成员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团体压力)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1. 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3. 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4.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5. 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

6.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1分)即是否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成功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

7.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该模式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

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促进健康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8. 行为矫正: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帮助和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干预过程。

9. 行为指导: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进行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和具体指导来帮助教育对象产生某些健康认知,建立和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1. 简述人的行为构成的五要素。

P382. 简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P393. 简述阶段变化理论中的行为变化阶段。

P52六、论述题(每题10分)什么是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该模式有何局限性?请举例说明。

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行为;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为改变是目标。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该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要使知识转化为行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或行为改变的失败。

知识、信念与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前者并不一定导致后者。

比如,许多人明知道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是不打算戒烟,就无法实现戒烟,或者虽然也有戒烟的动力,但是就是无法成功戒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