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整合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整合


结 朗上口之感。 构 《曹刿论战》 :详写论战过程,略写作战过程,充分刻画曹刿的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
《出师表》 :先陈述蜀汉面临的利弊条件,然后提出三条建议,接着追述先帝知遇之恩
及自己以身许国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先帝和后主的忠心,最后表明出师条件成熟,阐明
自己、群臣、后主各自的责任。
第 4页 共 5页
第 2页 共 5页Fra bibliotek、学习实践篇篇 目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孙权劝学》 《河中石兽》 《虽有嘉肴》 《送东阳马生序》 相同点 通过道理或事例让人思考学习或实践的方法。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我修养
《诫子书》:修身养德、淡泊宁静
内容
《孙权劝学》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河中石兽》 :做事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 《虽有嘉肴》 :教学相长 《送东阳马生序》 :博览群书、勤奋学习、专心刻苦、尊师重 教
描写 对象 及其 特点
自然 环境
《记承天寺夜游》 :月光 —— 澄澈、空明 《与朱元思书》 :①水 —— 清澈透明、 急速奔涌; ②山 —— 山高林密、千姿百态 《小石潭记》 :①水 —— 清澈;②游鱼 —— 数量多、活泼、自由;③植物 —— 树 木茂盛;④溪身 —— 曲折 《岳阳楼记》 :①洞庭湖远景 —— 雄伟壮丽;②洞庭湖阴晴景象 —— 阴:阴冷、 萧条;晴:和煦、明媚 《醉翁亭记》 :地理位置优越、朝暮变化、四季变化 《湖心亭看雪》 :雪景 —— 雾气弥漫、天地相连、浑然一体
的寓言故事,启示我们不要轻信谣言。 写 作 《愚公移山》 :首先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接着写愚公提出
思 移山的主张随即开始行动, 而后讲述了河曲智叟阻止其移山但被驳斥的情节,
最后写“操
路 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感动,山最终被移走,使愚公的形象顿时变得高大。 《杞人忧天》 :围绕“晓之者”开导“杞人”展开,讽刺了徒然自扰的庸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先交代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然后记叙故事的
第 3页 共 5页
发展和高潮, 通过元方和友人的对话, 突出友人的无信和无礼, 说明为人处世应该讲理 守信。
《愚公移山》 :本文以散句为主,对话较多;以“愚”为大智大勇、坚定执着的愚公命

名,以“智”为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的“智叟”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还增强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篇目 相同点
不 同 点
素养提升 文言文对比整合
一、借景抒情篇
《三峡》《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 心亭看雪》 通过描写山水景色或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峡》:①山 —— 连绵不断、高峻挺拔;②水 —— 湍急(夏)、清澈(春冬) 《答谢中书书》 :江南山川 —— 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行文 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讲究修辞,重视音韵;句式整齐,骈散结合。 《与朱元思书》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以四字句为主, 间或使用了五字句和六字 句;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多为常用词语。
《岳阳楼记》 :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②句式骈散结合。 《醉翁亭记》 :①全篇采用判断句, “也”字收束句尾,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 吟咏句调,极具特色;②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
内容
《爱莲说》:从莲花的“生长环境” “姿态、芳香” “风度”三方面阐释了“独爱莲” 的原因,并象征了君子的“高洁、庄重” “正直、芳馨” “清高”。 《马说》:从千里马在“环境” “待遇”“情志”三方面的遭遇象征人才“无自己发展 的合适的舞台” “无赏识自己的明君” “无人理解自己内心的苦闷” 。
表现
《小石潭记》 :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按照游览顺序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
第 1页 共 5页
篇目 相同点
不 同 点
手法 过;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既写水又写鱼、石、树;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的活泼与自由。
《岳阳楼记》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先将天气、湖景、心情进行对比,再与下
先忧后乐,立意深远;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
《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 :体现了作者喜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 《 与朱元思书》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贬谪
① 悲伤 :《记承天寺夜游》 含有作者对于被贬谪的感慨; 《小石潭记》 表现了作
《愚公移山》 :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寓 不言 同故 点事

《穿井得一人》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 主 旨 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 :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要加强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说明为人处世应该讲理守信的道理。
《穿井得一人》 :通过讲述丁家打井后,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讹传为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
二、托物言志(寓意)篇
《陋室铭》《爱莲说》 《马说》 ①都间接表达文章主旨;②对文中事物进行详细、生动地描绘;③作者展开丰富联想,借议论 方式,或表达个人志向或反映社会现实;④主旨深刻、内涵丰富。
《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优美” “交往人物不俗” “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体现“陋
室不陋”,并象征了陋室主人心境澄澈、志向高远、高尚的生活追求。
不 多样,富有哲理。


《诫子书》:先立论 (“静以修身” ),再阐发, 又从正反论证 (不“静” 则“淫慢”“险躁”)。
逻辑严谨,前后相承。
行文 特点
《孙权劝学》 :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 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虽有嘉肴》 :全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形式整齐,增强表意效果。
《送东阳马生序》 :是一篇赠序,全文以叙述为主体,语言质直雅正,纯乎为史家笔法。
其间,杂以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河中石兽》 :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 议论令“众服为确论” ,最后引出老河兵的“又笑曰” ,谜底这才揭晓。
四、为人处世篇
篇目 相同点
《愚公移山》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陈太丘与友期行》 通过哲理或事例给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
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② 欢乐 :《记承天寺夜游》 含有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岳阳楼记》 表
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翁亭记》 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
写作 特点
国破
《湖心亭看雪》 :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 以及亭上遇人之乐。 同时又隐含 着沉痛的亡国之恨和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思。
表现 手法
《河中石兽》 :对比(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虽有嘉肴》 :类比(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类比“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 )。
《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余、同舍生、太学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

《〈论语〉十二章》 :语录体形式,给人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节奏感;句式丰富,表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据此事实,
孟子得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
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劝谏篇
篇目
相同点
劝谏 方式 不 同 点 表达 方式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 《送东阳马生序》 《孙权劝学》 《诫子书》 都有劝说的目的。 《出师表》 诸葛亮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志,要广开言路、严 明赏罚、 亲贤远佞, 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记叙了邹忌从自身经历联想到国家, 类比劝谏君主纳谏, 使齐威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 事;《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 攻读,将来才能有所成就; 《孙权劝学》 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做对比来反驳他的 托辞,使吕蒙没有理由不学习; 《诫子书》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意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修身养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出师表》 中诸葛亮是直谏,用表文的方式直接向君主提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邹忌 是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提建议; 《送东阳马生序》 中的宋濂和 《诫子书》 中的诸葛亮 则是长辈对晚辈的劝诫和劝勉; 《孙权劝学》 中的孙权是以君主的身份劝说下属要多学习。 《出师表》:言辞恳切,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 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故事性强,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现身说法,回忆了自己求学时的经历,委婉地说明了其学有所成的 原因。 《孙权劝学》 :对话的形式。文章中孙权将自己与吕蒙的情况做对比来劝说吕蒙学习。 《诫子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 常真切。
① 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 国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 则说明了取信于民对国家的重要性; 《出师表》 直接提出三条治国主
相同点
张: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了忧患意识对治国的重要
性。 ②都使用类比或衬托、对比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国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清晰记叙;运用心理、语言描写塑造人物,
以议论“王之蔽甚矣”点明文章中心。
表 《曹刿论战》 :记叙事件线索清晰,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布局全篇,运用动作描 达 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