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必须首先明确具体的病人使用抗肿瘤药物 的目的(新辅助?辅助?姑息?)
• 通盘考虑病人的整体治疗计划 • 细胞毒药物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的合理联合
或序贯
20
抗肿瘤化疗的原则
• 联合化疗为主,单药化疗为例外 • 联合化疗的优点
➢ 更多杀灭异质性肿瘤细胞群众的耐药细胞 ➢ 预防和延缓耐药细胞株的产生 ➢ 联合药物的协同作用或作用机制的不同 ➢ 互补体内药物分布不均 ➢ 减轻对某一脏器的受损程度
31
二、给药次序
4h
• GEM →DDP
增加细胞内DDP积聚,也与抑制DNA合成、S期 的阻滞有关。
• EPI →GEM
增加对DNA的损伤从而产生协同作用。
• Topotecan →GEM
诱导减少Akt磷酸化和增加脱氧胞苷激酶dCK表 达。
32
二、给药次序
• GEM →PTX / TXT 不能同时给药,可产生拮抗作用。
5
化疗药物的分类——细胞动力学
• 细胞周期特异性 •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6
化疗药物的分类——作用的分子靶 点
•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烷化剂、铂 类)
•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 作用于DNA模板 • 影响蛋白质合成 • 其他
7
烷化剂
• 氮芥类(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 乙烯亚胺类(塞替派) • 甲基磺酸酯类(马利兰) • 亚硝脲类(司莫司汀) • 甲基化剂(达卡巴嗪) • 酰化剂(乙亚胺,雷佐生) • 其他
DDP可致细胞内合成蛋氨酸增加,相应增加还原型甲酰 四氢叶酸和三联复合物,加强5-FU的作用。
• MTX → 5-FU 序贯性抑制DNA合成。
• MTX → CF 对抗MTX的毒性
28
二、给药次序
• 5-FU →MMC • MTX →Ara-C (急性白血病) • MTX →4h ASP(MOAP方案治疗ALL) • Ara-C →ADM / MIT
• 杀伤各时期肿瘤细胞,包括G0期
➢ 抗生素类 ➢ 亚硝脲类 ➢ 烷化铂类
• 剂量依赖性 • 大剂量间隙给药最佳
14
内分泌治疗药物
• 三苯氧胺 • 芳香化酶抑制剂 • 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15
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药物性质
• 单克隆抗体:美罗华,赫赛汀,爱必妥, 贝伐珠单抗
• 小分子化合物:格列卫,吉非替尼,厄洛 替尼
DDP BLM Ara-C PCB ADM BCNU VCR VLB
1990’
Gemzar TXT Taxol
2000’ 2010’
OXA CPT-II Xeloda
Pemetrexed

单药化疗
联合化疗
4
化疗药物的分类——来源和作用机制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物 • 抗生素类 • 植物药 • 其他
24h
10
植物类
• 长春碱类 • 三尖杉酯碱类 • 喜树碱类 • 紫杉醇类 • 鬼臼毒素类:VP16 • 苦木内酯类:鸦胆子素 • 多糖类:香菇多糖 • 其他:靛玉红,榄香烯乳
11
金属配位化合物及其他
• 铂类:顺铂,卡铂,草酸铂,奈达铂 • 其他:门冬酰胺酶,去甲斑蝥素
12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16
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作用靶点
• 作用于血管生成:贝伐珠单抗,恩度 • 阻断信号传导通路:格列卫,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赫赛汀,爱必妥
17
免疫治疗药物的分类
• 细胞因子:IL-2,IFN,GM-CSF • 抗体 • 免疫细胞:LAK,TIL,CTL,DC • 疫苗
18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肿瘤药物使用原则
21
联合化疗的原则
• 合理选用药物,单药有效或与其他药物联 合起增效或协同作用
22
联合化疗的原则
• 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 根据药物作用于不同生化过程,通过不同 途径对肿瘤细胞的大分子物质合成的不同 阶段加以阻断或抑制,从而达到协同效果。
• 采用序贯或同步应用CCSA和CCNSA药物 分别打击细胞周期不同阶段。
VCR减少MTX流出细胞,使细胞内MTX浓度升高,积聚 于胞内的时间延长,从而提高其抗肿瘤作用。
• CF →5-FU
CF在体内转变为CH2-FH4,与TS及dUMP形成三联复合 物,从而加强了5-FU的作用。
• IFO →DDP 减少IFO的毒性
27
二、给药次序
• BCNU →CTX
• DDP →5-FU
23
联合化疗的原则
• 尽可能毒性不叠加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合并应用以达到
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目的
• 选择最佳剂量和用法
• 每种药物给予最大耐受剂量,定期给药
24
化疗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给药途径
• CCNSA:静脉或动脉内一次性推注 • CCSA:缓慢滴注或口服
26
二、给药次序
• VCR→MTX
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 应处理
提纲
• 抗肿瘤药物分类 • 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2
抗肿瘤药物分类
• 细胞毒药物(化疗药) • 分子靶向药物 • 免疫治疗药物
3
化疗药物的历史发展
1940’
氨甲喋呤 氮芥
1950’
美法仑 CTX ACTD 6-MP 6-TG 5-FU
1960’
8
抗代谢药物
• 叶酸拮抗剂:氨甲喋呤,培美曲噻 • 嘌呤拮抗剂:6-MP,6-TG,氟达拉滨 • 嘧啶拮抗剂:5-FU,替加氟,希罗达,维
康达,阿糖胞苷,吉西他滨 •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
9
抗生素类
• 放线菌素类 • 糖苷类:光辉霉素 • 蒽环类:阿霉素,米托蒽醌 • 糖肽类:博来霉素 • 丝裂霉素类
29
二、给药次序
• PTX →DDP / CBP / 奈达铂
• PTX →5-FU
• ADM / EPI →性。
30
二、给药次序
• NVB →5-FU / UFT
可能与NVB诱导TS抑制有关
• NVB →24h GEM
• VLB →DDP
可增加细胞内DDP的积聚,从而增加细胞毒作用。
• 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
➢ M期:VCR,VLB,NVB,Taxol,TXT ➢ G1期:门冬酰胺酶 ➢ G2期:博来霉素,平阳霉素 ➢ S期:阿糖胞苷,吉西他滨,5-FU,6-MP
• 时间依赖性 • 在一定范围内,杀伤率与剂量成正比 • 小剂量持续给药最佳
13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相关主题